2023年10月7日早上,天气晴朗无云,加沙地带周边的一处军事基地内,以色列高级军官、纵深部队司令尼姆罗德·阿洛尼少将,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今天看起来又是平常的一天。
突然,外面传来了不间断的枪声、叫喊声、摩托车声,甚至还有火箭筒的声音。一开始,阿洛尼少将以为只是士兵们在训练,只是动作有点太大了而已,便又睡了过去。
但声音越来越嘈杂,刚倒下头的他再次被吵醒,于是恼怒地冲出宿舍,正要骂人,只见几名头戴黑色面罩、身穿迷彩服、手拿AK的武装人员,出现在面前。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阿洛尼少将总算清醒了一些,这不是训练,而是有人袭击了军事基地,哈马斯,对,这装扮明显是哈马斯。
哈马斯的武装人员并不认识阿洛尼少将,只是来都来了,便顺手把他抓回去了,阿洛尼被带走时鞋子都没有,只穿着裤衩,样子相当狼狈。
以色列陆军的最高军衔是中将,并且只有一个现役中将,连带着现役少将的数量也不多,少将是很宝贵的,阿洛尼也是哈马斯多年来抓到的最大的鱼。
被抓获的不只是阿洛尼,还有一百多个以色列士兵,这场突袭行动,就是震惊世界的“阿克萨洪水”。
哈马斯先是炸开了加沙周边的封锁墙,接着发射大量火箭弹吸引以色列的注意力,随即从封锁墙的缺口,攻入以色列各个军事基地。
毫无准备的IDF损失惨重,仅一天时间就被俘一百多,还被击毙了上千人,包括数百名士兵,其中更有三位旅长级别的军官。
分别是“多维”部队司令利维上校、第933旅旅长斯坦伯格上校、“卡蒂夫”旅旅长阿萨夫·吉米上校,另有校尉级军官十多名。
原本哈马斯只是想整点新闻,阻止以色列和沙特建交,没想到一个不小心,把整条封锁墙防线捅穿了,战果远超预期,以色列好几十年没吃这么大亏了。
举国恼羞成怒。于是IDF立刻进入战争状态,动员36万预备役,算上现役部队16万人,合计52万有余,不仅数量远超哈马斯的3万,装备更是碾压。
再加上加沙地带是个死地,没有回旋空间,物资进出困难,补给应该撑不了多久。看起来,这是毫无悬念的战斗。
然而,整整一年过去了,哈马斯并没有被消灭,加沙,更没有被占领。
壹
IDF在动员后,并未立刻攻入加沙,而是先一边整训,一边做了几次试探性进攻,直到10月28日晚上,才是真正的大规模进攻。
进攻的重点是加沙地带北,包括北加沙省和加沙省。具体来说,IDF兵分三路,北路军是第162装甲师统辖着6个旅,进攻北加沙省西部的海岸地带,并向东进攻贾巴利亚难民营等地;
东路军第252预备役装甲师统辖5个旅加上直属部队,进攻北加沙省的东北角,那里有一个小镇拜特哈农,是哈马斯最外围的防区;
另有南路军,第36装甲师统辖7个旅加上直属部队,进攻内扎里姆走廊,也就是下图红色线,再向北进攻加沙省的核心区。
除了这三个师,IDF的其他部队基本也抽调了力量参战,还有海军和空军。
加沙地带行政区划
这个部署的目的,明显是要截断加沙地带南北的沟通,先吃下面积较小、人口也较少的北部,再转过头解决南部。计划不能说错,但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哈马斯料到了IDF的战术,在海岸地带不怎么防守,放进来打,东部的拜特哈农则坚决守住。
刚进入加沙地带,IDF就贡献了名场面,由于缺乏步兵和坦克的协同能力,在拜特哈农被打出了“反坦克体操”,还不止一次。
进攻这个小镇的第252师开战头几天,损失就很大,其实预备役师不会步坦协同是正常的,毕竟从动员到正式进攻,不过20天时间。
这点时间,怎么练步坦协同啊,要是以前练过还好说,问题是以前也没练过,那就没法了,再加上工资太低,预备役的津贴购买力还不到两百瓶可乐,谁有积极性啊。
能搞搞基础性训练就不错了,到了战场上,步兵就躲在车里。
反正哈马斯也没什么武器能打穿坦克。这个想法放在2017年前,是没错的,哪怕是“亚辛-105”,在2017年前还属于很粗糙的武器,对“梅卡瓦”威胁不大。
但2017年后,哈马斯的火箭弹工艺有了明显的进步(可能是得到了伊朗的技术援助),“亚辛-105”的威力明显增大,产量也大大增加,正面虽然还是不能击穿“梅卡瓦”,但侧面和后方能够击穿了。
所以我们看到,哈马斯用“亚辛-105”打“梅卡瓦”,几乎都是侧后方打的,至于对付防御力差得多的装甲运兵车,就更不在话下了。
IDF并未提前知晓,吃了大亏,进攻前两天,就损失不下三十辆坦克装甲车,第252师不信邪,不停地增兵,但拜特哈农始终在哈马斯手里。
南路军也好不到哪里去,第1“戈兰尼”旅刚进入内扎里姆走廊就遭到了伏击,附近的第188装甲旅下属第53营营长萨尔曼·哈巴卡中校,带着一个连过去增援,结果被哈马斯打死。
此战两个旅都有一定的伤亡,但只有哈巴卡中校幸运摇号成功。
打了不到一个月,IDF发现推不动了,11月24日7时,双方约定停火四天,交换人质,后面又停了几天。
哈马斯在2012年后攒了一批经历过实战的老兵,这批中坚力量的存在,是抵抗的关键。而IDF的大部分人员并未经历过实战,治安战是没什么意义的,所以双方交手后,IDF屡屡吃亏。
当然,哈马斯的损失不是没有,甚至可以说不小,北部旅指挥官甘杜尔及其副手阵亡,到11月停火时,IDF占领了海岸地带全部,还压进了两个省的中心区。
可以说,尽管代价很大,但如果IDF持续投入,两省中心区是有可能被吃下的,届时,拜特哈农的坚守就没有意义了。
然而,以色列政府出现了重大决策失误。
感觉北部不好打,以色列政府便把进攻的重点对准南部,也许、应该比北部好打吧?
12月初停火结束后,IDF撤走了北部七成的兵力,转而将重点对准南部的汗尤尼斯省,还有中部的代尔拜拉赫省,这样一来,北部的哈马斯有了时间恢复元气。
事实很快证明,中南部的哈马斯部队养精蓄锐多时,没那么好打。IDF刚突入汗尤尼斯,就被断了粮道,一度需要飞机空投物资。
在被围困的时候,第5旅第8111营疑似指挥部被端,一天摇号了两个少校、一个上尉和两个军士长,由于以色列官方隐瞒信息,具体不得而知。
而更重磅的消息出现在几天后。
第1“戈兰尼”旅第51营的几名士兵,在某栋建筑物内被包围,出现伤亡,第13营营长托默·格林伯格带人增援,结果被哈马斯打了伏击,当场阵亡;
听闻第13营出事后,“戈兰尼”旅旅长伊扎克·巴萨特上校亲自带人增援,第669救援部队也参与了增援,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