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世界银行: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8%,2025年进一步降至4.1%

0
分享至

世界银行预计,即使一揽子的刺激措施能够带来暂时的提振,我国经济增长仍将在2025年进一步放缓,并给地区经济体带来额外压力。

10月8日,世界银行在半年度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8%,2025年进一步降至4.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增速预计将从今年的4.8%左右降至2025年的4.4%。

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显然有失偏颇,今年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我们几乎是肯定可以完成。

但问题在于,世界银行凭什么这么说?



世界银行在报告中说,“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带给邻国正面的溢出效应,但这种推动力的作用正在减弱。”

尽管近期推出的一揽子财政支持可能会提振短期增长,但长期的增长依然取决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

何谓结构性变革?

这个词我们听到了无数次,尤其是最近随着宏观经济增长的放缓,结构性变革这个词也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除了一些国际组织之外,国内的经济学家也在呼吁结构性的变革。

到底怎样的改变才能够被称之为结构性变革?

短期来看,今年我们设定的是5%的年度增长目标,但由于消费支出低迷和房地产市场持续的下行,这个年度增长目标在8月份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因此,我们在9月份推出了一揽子的刺激措施,并主要集中在降息和放宽限购上,前者是为了刺激消费,后者则是为了让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

在10月8日上午发改委的记者会上,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也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不过市场普遍认为,由于会中没有宣布更多刺激措施,因此也让市场感到一定的失望。

具体来看,国内股票市场上午高开低走,港股下跌等等,这些就是市场的即时反馈。

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表示,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满信心,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也抱有类似的信心。

在这场记者会上,郑栅洁称明年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将在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两重”建设项目清单。

郑栅洁说,今年用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简称两重)和两新工作的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地方,目前正加快推进项目的建设。

同时,也在加快推动地方专项债发行的使用进度,支持项目的开工建设。

发改委副主任还在会上披露,今年近6万亿的投资绝大部分已经落实到具体项目。其中7000亿预算内投资已经下达,目前项目开工率58%;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建设达到7000亿元,也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这些措施也的确足够重磅,金额足够大,但为什么股市高开低走呢?

结构性的东西,问题可能还在于结构上,而不是过去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



如果是按照世界银行的预测,当然这种预测是不切实际的,也是非常荒诞的;但我们假设世界银行的预测考虑在内,那么明年甚至是未来五年,宏观上的增长压力都非常大。

而过去老生常谈的是什么?

过去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三驾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事实上主要是靠出口和投资以及房地产拉动的。

2008年的4万亿、2015年的棚改货币化,本质上都是对基建地产的投资刺激了宏观增量,并撬动了经济的基本盘。

但今天不同了,2008年的时候,我国M2还不足50万亿元,但今天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300万亿元。

基本盘更大的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基建饱和的困境。

过去地方投资,主要是投什么呢?

就是投基建,街道翻新、修路、架桥、高铁等等,这些项目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推动,基建饱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宏观上的GDP是上来了,但与此同时,财富的增长对应到普通人的实际收入上,增长却并不明显,尤其是和宏观增速相比的话。

问题出现在哪里?

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的东西。

基建投资、房地产,这些东西本质上很难在短期内反应到普通人的收入上。反过来,普通人的收入还因为房地产的上涨而被提前透支了,许多家庭倾其半生积蓄贷款三十年买房,透支的就是未来三十年的收入和消费。

过去人们之所以愿意贷款三十年买房,那是因为普遍相信自己未来的收入会随着宏观增速“水涨船高”,且自己买的房子还在不断升值,这两大因素是支撑我国房地产不断上涨的唯二因素。

但今天呢?

我们会发现,这两大因素都开始出现了不确定性。

首先就是宏观上的增长放缓。一个经济体要想实现经济增长,只考虑市场因素的话,就是有人花钱比储蓄更多,投资和借贷消费更多,这样经济体才能够实现增长。

但人们凭什么会花钱比储蓄更多呢?答案就是他们相信自己未来的收入比现在更高,因此超前消费、贷款投资是值得的,是正确的。

今天的增长放缓,除了基建投资饱和之外,投资回报率走低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那就是人们的消费是肉眼可见的在放缓,且消费放缓的速度一定是大于宏观增速的。

过去二十年,我们的增长更多来自于基建和房地产带来的效应;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都偏低,尤其是周边主要经济体相比,我们的消费占GDP比重甚至不如邻国印度。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就业和收入,当消费开始普遍不足的时候,人们就业就会恶化,收入就会面临不确定性,反过来导致人们更不敢消费,更偏向于储蓄。



所谓的结构性,其实就是从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转移到消费主导型经济体的过程。

因此,今天乃至未来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人们把更多的财富转移到消费层面,引导家庭进行更多消费,而不是更多储蓄。

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深水区。

传统上我们刺激经济,只需要降息、降准,再不济降低房贷利率,至于基建就更简单了,一笔款拨下去,地方基建自然就起来了,这些东西和普通人都无关。

但如何刺激消费呢?和普通人的关系太大了。

以今年国庆为例,尽管出游人次看起来比2019年高了不少,但具体到人均消费上,依然不如2019年;正如今年五一假期一样,出游人次比2019年高了不少,但平均到每个人头上,还不如五年前的五一假期。

消费水平不如五年前,本身就已经能够说明问题。如果叠加到通胀贬值的因素,就更能够说明问题。

引导家庭消费而不是储蓄,这就是结构性的东西,它的难点在于,要创造鼓励一个消费的环境。

这就牵扯到了人们的生活成本高、育儿成本高、教育成本高、结婚成本高、甚至是医疗成本高等等。

要想刺激消费,就首先要减轻人们的各项生活成本负担,如此才会有多余的闲钱去消费,去拉动经济增长,让宏观经济顺利转型。

但这个难度是很大的,这是我们客观上要认清的一点。尽管今天我们的人均GDP只有一万多美元,但对应的房价收入比、育儿成本都比同类国家高上不少。

这些问题不解决掉,消费就起不来。

过去刺激基建,只需要拨款放水印钞即可,这和普通人没啥关系,但我们就能够轻易感受到宏观增速的变化,但今天不同了,随着基建饱和、投资回报率降低,消费成了拉动宏观增长为数不多的选择。

这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世界银行会给出如此的预测,到明年GDP增速4.1%,这已经无限接近于3个点的增长了,而在过去,哪怕是五年前,都是不敢相信的事情。

很多人不认同这一点,大概率还是因为“我们不一样”。

但仔细想想,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我们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那些适用于其他社会的经济学规律、理论,也肯定适用于我们。物理学是地球的物理学定律,不是某个地区的物理学。

而经济规律,事实上也是如此。

历史上,每个经济体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类似的道路;上世纪日美贸易摩擦的时候,美国不满日本“商品倾销”,大幅提高关税来应对“日本货”。

到了1986年4月,日本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会”提交了改变日本国运的《前川报告》,该报告的基调就是要把日本经济结构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内需主导型”,对策建议就包括扩大内需、开发市场、推进金融自由化等等。

而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

今天乃至未来,我们也注定了要在“中等收入陷阱”和“内需主导型”之中二选一,只有彻底转型,向消费型社会发展,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这一步道阻且长,但它必须要走下去。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罗sir财话 incentive-icons
罗sir财话
新青年的职场内参。
3269文章数 119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