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是在中州古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中州古语,也称中州雅言,是古代的普通话。
孔子当年弟子三千,来自四面八方,他之所以能让每个人都听懂,使用的就是雅言。
《论语·述而》有记载:“《诗》《书》,皆雅言也。”
语言学家王力明确表示:孔子所用的“雅言”,就是以东周洛阳及周边语音为基础的。
后来,洛阳雅言随中原汉人南迁而远播。
发展到北宋后期,客家话逐渐形成,以梅县话为代表‘
1960年,广东教育部门公布了客家语拼音方案,就是以梅县话为标准。
广播电台《神州之声》、广播电视总台《四海乡音》等客家话节目,都以标准的“梅县话”播出。
梅县,是广东省梅州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有“世界客都”之称。
根据七普数据,梅县区常住人口556735人,绝大部分是操客家语的汉族。
客家话在梅县又称“梅县话”或“阿姆话”。
走进梅县,客家文化浓郁。
这里的茶山村,被誉为“客家民居博物馆”。一面是保存完整、各具特的34座传统民居,一面是干净整洁的和美乡村,古今与新旧、传统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独具风情。
茶山村大夫第,客家围屋古建筑代表,建筑面积约有1200平方米。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先秦时候,我国南方并无汉人居住,那时,梅州是土著瑶族、畲族人居住的地方。
初代的客家先祖们,是秦始皇南征百越50万大军中的一部分,他们几经辗转,定居岭南。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爆发,“五胡乱华”,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土族,官宦大户为主体“衣冠南渡”。
他们当时的南迁线路大体为:
从中原南下,入襄樊后,沿长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一带;
向东则进入赣南山区;
更远则到了今天的梅州地区。
这时候,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专门设立了州、郡、县,予以各种优待。在近170年的时间里,接纳南迁中原人口近200万。
这些衣冠南渡的大批中原汉人,带来了根脉厚重的河洛文化。
他们的中州雅言,是上流语言,超越南方士族的吴语等土著语言,成为官话通语,洛阳雅言得以在南方传播。
在这种情况下,梅县以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成为客家先民首选。梅县的古民居、古村落也应运而生。
元朝末年,境内畲民等原住民义军起义失败后,一部分外迁潮州、闽南等地,一部分人则改为汉姓,隐居下来,由此开启了畲、瑶等民族逐渐跟汉族融合的序幕。
如今的梅县区,汉族占总人口的99.93%以上。有中国传统村落24个,位居全省首位。这一带的围龙,是广东客家民居中数量多,规模大的代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