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繁衍是维系地球生态体系的关键一环,然而,科学研究已经指出,地球并不会长期适宜所有生物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与太阳生命期的结束,预示着未来地球可能不再是生物及人类的理想家园。
为确保人类文明的延续,星际迁移成为不可避免的选项。要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们需要验证生物体在太空环境下的交配、孕育、出生及生存能力。因此,一系列科学实验应运而生。
为了研究太空环境下的生物交配行为,1994年,日本科学家将青鳉鱼送入太空。鱼类的体外受精特性让研究人员能更直观地观察其孕育过程。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不仅产卵活动正常,还有8条小鱼在太空中成功孵化,并且繁衍到了第三代,后代表现正常。
但对于体内受孕的动物来说,太空环境下的繁殖挑战更大。科学家们便着手进行了太空老鼠繁殖实验。1979年,一对大鼠在太空生活的18.5天里,尽管在地球上它们繁殖活跃,但在太空中却未见交配行为。
后续的实验表明,微重力环境下大鼠的繁殖效率低下,即便成功孕育,也常伴随种种问题。例如,1995年的实验中,太空孕育的老鼠幼崽对重力的反应出现异常,无法自行翻身,而地球上的小鼠则可以。太空出生的老鼠与地球母鼠交配后的后代也显示出发育迟缓和器官异常。
若老鼠在太空中交配受精成功率低且后代易发生基因突变,那么将老鼠精子置于太空中进行体外受精会怎样呢?2013年,科学家们将老鼠精子冷冻后送入国际空间站,9个月后返回地球并与卵子结合,结果显示这些精子与保存在地球上的精子极为相似,所孕育的小鼠亦能正常繁育后代。
人类能否在太空中生育后代?通过对老鼠的太空实验,研究人员发现,雌鼠在太空中可能出现黄体减少甚至消失,导致流产。如果人类女性在太空中遭遇相同情况,太空生育的难度将大增,流产风险亦远高于地球。
据称,美国曾秘密进行过人类太空交配实验,尽管未获官方证实,但人类精子实验确有其事。在Micro-11实验中,科学家们收集了12名健康男子的精子并送入太空,通过化学信号诱导其活动。结果显示,在失重环境下,精子游动速度可能加快。
进一步推测,微重力条件会使得人类在太空中的交配变得困难,因为在缺乏地球重力的环境下,人类的性生活必须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而这在地球上是轻易就能进行的活动。此外,受孕难度也会增加,因为在失重环境中,作为液体的精子会失控飘动,干扰人类的正常受孕过程。
尽管目前难以开展太空人类受孕实验,但基于对伦理道德的严格考量,人类受精卵的实验仅限于发育14天内。这确保了实验不会侵犯婴儿的人权。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已见证部分生物在太空中能够成功繁衍,但哺乳动物在太空中的孕育仍充满挑战,尤其是人类。考虑到人类婴儿的头部尺寸较大,即便在地球上分娩已属不易,太空环境下的分娩更是难以想象。
综上所述,人类要在太空中实现迁移和后代繁衍,科学界还有漫长的探索道路要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