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在近期,国际航空业突然掀起了一股停飞中国航线的风潮。
据统计,目前欧洲已有超过30家外国航空公司关闭或减少了飞往中国的航线。
中国航线咋成了“烫手山芋”?怎么怎么好端端的都要"逃离"中国市场?
——多条来中航线停飞——
2024年5月,一场席卷全球航空业的风暴悄然兴起。欧洲多家知名航空公司率先宣布停飞或部分停飞其中国航线,这一决定在国际航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时间推移,这股停飞浪潮逐渐蔓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到了7月,更多的航空公司加入了这一行列,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其中,维珍大西洋航空宣布停飞备受欢迎的伦敦-上海航线,这条连接中英两国重要经济中心的空中桥梁就此中断。
紧随其后,英国航空也做出了暂停伦敦-北京航线的决定,这无疑给两国之间的商务和旅游往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种停飞潮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呈现出一种普遍趋势。
据统计,陆陆续续有超过30家国际航空公司对其中国航线采取了停飞或减班措施。这些航空公司涵盖了欧洲、北美、亚洲等多个地区,其中不乏一些全球知名的大型航空公司。
对于广大旅客而言,这场停飞潮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直接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行程时间的大幅增加。
原本可以直飞的航线现在可能需要中转一次甚至多次,这不仅延长了旅行时间,还增加了旅途的疲劳感和不确定性。
例如,从伦敦到上海的直飞航班原本只需约12小时,现在可能需要20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此外,航班选择的减少也导致机票价格上涨,给旅客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一些商务旅客可能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出行计划,寻找替代路线或者改用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商务交流。
对于留学生、探亲访友的旅客来说,这种情况更是增加了回国的难度和成本。
这场大规模的航班停飞事件不仅影响了个人出行,也对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局势的持续发展,人们都在密切关注各国政府和航空公司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以及何时能够恢复正常的航空运营。
——停飞带来的问题——
近期多家国际航空公司宣布停飞或减少中国航线,这一决定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旅游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入境游客数量明显下降,尤其是来自欧美的游客,这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旅游收入。
与此同时,这种影响还通过连锁反应扩散到与旅游相关的其他行业,如餐饮、零售和交通等。许多依赖外国游客的商家和服务提供商正经历着业务量的显著下滑。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场停飞潮带来了诸多不便。部分目的地的直飞航班减少,迫使旅客不得不选择更长、更复杂的路线,这不仅增加了旅行时间,还抬高了出行成本。
一些原本计划出国旅游或商务出差的人可能不得不改变计划,或者面临更高的机票价格和更长的旅行时间。
而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这次停飞潮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运营支出大幅增加。
即使停飞,航空公司仍需维护飞机、支付员工工资等固定成本,而收入却大幅减少。其次,货运业务也受到了影响。
许多航空公司依靠客机腹舱运送货物来增加收入,航班减少直接导致货运能力下降,影响了国际贸易和物流。
此外,为了弥补损失,一些航空公司可能会提高票价,但这又可能导致乘客数量进一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政府和相关行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例如,加强与国际航空公司的沟通,探讨恢复航班的可能性;同时,也在努力提升国内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以填补国际航线的空缺。
此外,政府还在考虑一些支持政策,帮助受影响的企业和行业渡过难关。
对于旅游业,一些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正在积极开发国内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以吸引更多国内游客。同时,也在探索线上旅游、虚拟旅游等新形式,以适应当前形势。
——疫情导致停飞——
而要说为什么如今多家国际航空公司停飞,这还得追溯到前几年说起。
疫情爆发前,中国一直是全球旅行大国,无论是出境游还是入境游都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新冠疫情的突然降临,如同一记重锤,猛烈击打在全球旅游业和航空业的心脏上。
尽管如今疫情已经基本结束,各国陆续解除了旅行限制,但旅客数量仍未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疫情期间形成的谨慎心理仍在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决策。
许多人出于安全考虑,选择推迟或取消国际旅行计划。其次,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远程办公和线上会议的普及减少了商务旅行的需求。
航班上座率低是航空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即使恢复了航线,许多航班的乘客数量远未达到盈利水平。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中国航线上,全球范围内的航空业都在经历类似的困境。低上座率直接导致航空公司收入锐减,而维持航线运营的固定成本却居高不下。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仍在持续。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这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旅行预算和意愿。
经济不确定性使得许多人更倾向于节省开支,将国际旅行视为可以推迟的奢侈品。
对航空公司而言,维护飞机和保持航线运营需要巨额费用。即使在航班减少的情况下,飞机的定期维护、机组人员的培训、机场停机费等成本仍然存在。
这些高昂的固定成本与低迷的客流量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许多航线难以维持盈利。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航空公司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暂时停飞部分航线或减少航班频次。
只不过,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减少损失,但也可能带来长期影响,如市场份额的流失、品牌影响力的下降等。
——俄乌战争影响颇深——
而另外的一重原因,就是我们友国战争的问题了。
俄乌冲突对全球航空业的影响远超人们的想象,其中对欧洲航空公司的打击尤为严重,因为俄罗斯早在冲突升级后就做出了一项关键决定:关闭其领空权限。
这一决定对欧洲航空公司飞往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航线产生了深远影响。
原本,飞越俄罗斯领空是连接欧洲与东亚最直接、最经济的空中路线。然而,随着这条空中走廊的关闭,欧洲航空公司不得不重新规划航线,绕道飞行以避开俄罗斯领空。
这种绕道飞行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飞行时间显著延长。例如,从伦敦到北京的航班,原本需要大约10小时的飞行时间可能会增加到13小时甚至更长。延长的飞行时间不仅影响了旅客的行程安排,也直接导致了燃油消耗的大幅增加。
燃油消耗的增加对航空公司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考虑到航空燃油价格的波动性和总体上升趋势,这种额外消耗直接转化为运营成本的显著增加。
更长的飞行时间还意味着需要配备更多的机组人员,以确保飞行安全和服务质量。这进一步加重了航空公司的人力成本负担。
更为棘手的是,这一切发生在全球经济,尤其是欧洲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加上能源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使得欧洲航空公司的经营环境更加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停飞中国航线对许多航空公司来说成为了一个不得不做出的艰难选择。
这种决定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帮助航空公司控制成本,但也带来了长远的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商业目的地,与之相连的航线具有战略意义。
停飞这些航线不仅影响了航空公司的市场地位,也可能对欧中经贸关系产生间接影响。
可是如今航线已经停飞,中国也只能自己想想办法了。
——对中国的影响——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欧洲航空公司的停飞或许并不是坏事。
在欧洲多家航空公司相继宣布停飞或减少中国航线的背景下,中国航空业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积极开拓国际航线市场。
目前,中国航空公司在欧洲航线市场的占比已接近七成,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中国航空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快速崛起。
中国各大航空公司不断拓展新的国际航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跨境旅行需求。
例如,中国国际航空新增了北京至伊斯坦布尔的直飞航线,这不仅为中土两国之间的商务和旅游往来提供了便利,也为中国航空公司打开了通往中东和南欧市场的新门户。
同时,南方航空重启了广州至内罗毕的航线,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中国与非洲的联系,也彰显了中国航空业对非洲市场的重视。
中国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竞争中享有一项独特优势:飞越俄罗斯领空的"特权"。在当前俄罗斯对多国关闭领空的情况下,这一优势变得尤为突出。
中国航班可以选择更短、更直接的航线,不仅节省了燃油成本,也大大缩短了飞行时间。
这种时间和成本上的优势直接转化为中国航空公司在价格和便利性方面的竞争力。对于时间敏感的商务旅客和预算有限的休闲游客来说,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班无疑是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随着国际航线网络的不断扩展,中国在全球航空市场的份额正在稳步增长,只不过,这一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例如,奥地利最近拒绝与中国航空公司合作的决定,就反映了中国航空业在国际扩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航空业正在积极寻求应对策略。一种可能的趋势是形成更多的区域性航空联盟。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国航空公司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国际网络,同时规避某些政治和监管风险。
尽管存在挑战,但中国航空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仍然向好。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航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中国航空公司成为国际航线的主导者,在全球航空市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