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遇见梦游的人,立即唤醒他,是否会把人“吓傻”?当家人或朋友出现梦魇、梦游时,我们该怎么合理应对呢?
今天,小萱来为大家揭秘梦魇与梦游背后的奥秘~
梦魇&梦游
梦魇:
梦魇即噩梦,指在我们在睡眠时,因梦中情景受到惊吓而喊叫。70%的儿童偶尔有过梦魇,1%-5%青春期前的青少年频繁出现梦魇,50%-80%的成人有过至少一次梦魇经历。
此外,我们会觉得明明“睡醒”了但身体却不能动弹。这是因为此时我们的肌肉神经还未“开机”,才出现神志清晰,却动弹不得的现象。
梦游:
梦游,也称为睡行症。指人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从床上坐起,四处走动或进行其他活动。这是从深层睡眠中部分唤醒,处在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中的表现。多发生于入睡后的2-3小时内,一次会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次日通常无法回忆。梦游也是一种异态睡眠,发生在睡眠的非快速眼动阶段的3期,而该阶段通常在睡眠的前半期。
由于睡眠的生理构成原因,梦游在儿童中比成年人更多见,尤其是10岁以下男孩,一般随着发育成熟会自然消失。大约14%的儿童有过至少一次梦游发作,成人患病率为2.5%-4%。
发生原因
梦魇:
偶尔梦魇是相当常见的,通常在压力比较大、过度疲累、作息不正常、失眠、焦虑的情形下发生。但如果常常发生,则可能为梦魇障碍。梦魇障碍为一种异态睡眠,可发生在2%-6%的成年人中,且在年轻人中更常见。通常与快速眼动睡眠有关,多在睡眠的下半期发生。此外,接近80%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创伤后3个月出现梦魇。
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与大脑皮层过度紧张相关,频繁发生的梦魇与持久的人格特征和精神病理学有关;一些抗抑郁药或镇静催眠药可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水平,从而引发梦魇现象。
梦游:
梦游的病理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下因素可影响梦游发生:
1、遗传因素:梦游有明显的家族倾向;
2、神经发育不成熟:有的患儿脑电图慢波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
3、心理社会因素: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情绪紧张、恐惧、焦虑,过度疲劳等;
4、某些干扰非快速眼动期睡眠的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癫痫、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
5、药物:某些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可导致或加剧梦游发作。
如何科学应对
我们能唤醒正处于梦魇或梦游中的人吗?
梦魇时,外力如触碰可激活运动神经系统,帮助患者清醒。通常,旁人可通过呼唤和触碰使患者觉醒,减少其恐怖不安的梦境体验,从而减轻因梦魇所造成的睡眠质量下降,次日困倦、疲劳和焦虑、抑郁情绪。
梦游者通常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不易唤醒,强行唤醒可能导致他们陷入认知缺陷的状态,从而出现其他类似于惊慌、迷惑等症状,有时甚至会引发精神混乱或攻击行为。但这些症状通常是短暂的,并不会导致永久性伤害。
梦魇:
偶尔发生的梦魇不需要治疗,但发作比较频繁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常用治疗方式:
1. 判断原因:如排除药物引起梦魇,如跟药物相关,则需要谨慎缓慢停药或更换药物。如果确定是某些躯体或精神心理疾病造成梦魇,则需要治疗原发病。
2. 精神心理疾病:可以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等治疗。
3. 其他治疗方法:保持良好睡眠卫生,如避免儿童白天过度兴奋、劳累;晚餐不宜过饱;睡前避免听紧张兴奋的故事、看恐怖刺激的图书电视,不以威胁方式哄睡等;营造整洁舒适的睡眠环境;注意睡眠姿势。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反复发作次数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镇静剂。
梦游:
梦游患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儿童患者常规无需药物治疗,大多在青春期前后可自愈。成人患者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常用治疗方式:
1.一般治疗:以保证患者安全为主,尽量避免睡眠剥夺。
2.心理行为治疗:宜与患者单独交谈,保护隐私,消除患者的顾虑;根据病情分析和干预措施,疏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建立对治疗的信心。
3.药物治疗:频繁发作的成年人、症状严重者或有睡眠相关伤害行为的患者需考虑药物治疗,如氯硝西泮和地西泮;也可试用抗抑郁药物口服。
作者:张倩倩 指导专家:丁晶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