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新中国的诞生震撼了全世界,那么战略决战的胜利则是最直接、最强劲的震源。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6个纵队向北宁线上的国民党军发起突然攻击。与此同时,集结在长春、沈阳之间的东北野战军主力,在大雨滂沱中沿铁路线南下,直扑锦州。震惊世界的战略大决战的枪声,就此响起了。
消息传到西柏坡时,正是中央政治局会议闭幕的这一天。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虽然没有明确“战略决战”这四个字,但与会者从毛主席要树立“打前所未有的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并“夺取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的号召下,已感觉到战略决战的号角要吹响了。
毛主席为筹划和指导辽沈战役,究竟给林彪发去了多少电报,至今仍未有一个权威的说法。有的称77封,有的说83封。林彪给毛主席的电报,数字也大体相当。有人因此得出结论:电报谈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绝。
毛主席2月7日提出的切断北宁线,“封闭将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构想,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战略家的敏锐目光和排山倒海的伟大气魄。对这一战略构想,人们用通俗的语言称之为“关门打狗”。
凭林彪的才智和能力,他也看出封闭敌人于东北加以各个歼灭是一着有利于全局的绝妙好棋。于
是,他2月10日回电,表示同意。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和林彪的意见相同。可是在长春、辽沈和锦州中,先拿谁开刀,林彪却不同意毛主席的意见。
林彪对打锦州顾虑重重,作为野战军司令员他不能不考虑:大军南下,沈阳的二十几万敌军从侧后打过来怎么办?被关内、关外的敌人联合夹击,包了饺子怎么办?锦州万一久攻不克,粮食、弹药补给不上又怎么办?……
林彪一生打仗,把谨慎作为信条之一,除非万不得已,他是轻易不违背这一信条的。过度的谨慎把这位司令员折磨得痛苦不堪,于是,对于黑土地上的最后一仗,他就显得似乎有些小家子气了。
据说,林彪非常喜爱女儿林豆豆,女儿一生唯一的一次挨打,就发生在这个时候,4岁的林豆豆被烦躁的林彪踢了一脚。
有人说林彪:不打锦州打豆豆。
林彪在双城司令部的青砖上不知走了多少圈,炒熟的黄豆也不知吃了多少,最后还是决定先打长春。战争年代的林彪,并没有把毛主席看成”神“。对毛主席的指示还没有达到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经常挂在嘴上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境界。尽管毛主席讲得很明确,要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作战。但林彪始终认为“只有打长春的办法为好”。
于是,从2月到9月,在7个月的时间中,毛主席和林彪用电报展开了一场辽沈战役前的战术大讨论!你一封,我一封,有来有往,各抒己见。
毛主席旗帜鲜明,几乎每封电报都不离“南下”这个主题。毛主席有指示,有批评,有期望,苦口婆心,循循善诱。
林彪有照办,有反驳,有否决。明知不对毛主席的心思,执意坚持自己的主张。
给这场大讨论画上句号的是9月12日北宁线上惊天动地的枪炮声,毛主席终于“打赢”了林彪。毛主席不是靠自己的身份,不是靠强迫命令,而是靠他那高瞻远瞩、超越现在透视未来、指导今天走向明天的真知灼见折服了林彪。
林彪也不是“输家”,他把劲用到了卫立煌头上,他指挥的百万大军,52天横扫全东北,歼敌47万!令蒋介石几次口吐鲜血,差点去不了台湾。()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