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评价关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
士大夫一般是指古代官场上的政治参与者,而参与政治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所以士大夫又往往是文人谋士。
而关羽看不起士大夫,在他们面前很傲慢,所以他身边的谋士很少能得到重用。
就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王甫
王甫
他就是关羽账下的一个文人,去过关羽庙的可能会发现,在关羽神像的旁边有一尊小神像,就是王甫,这个人能够在关二爷身旁有立足之地肯定不简单。
王甫,字国山,广汉郡郪县人(今四川三台县),善于议论,并喜好评论人物,以此受到世人的赞美。
东汉兴平、建安年间,王甫效力于割据益州的刘璋,担任州书佐,就是主办文书的佐吏,依此看来,他的确是个文人。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王甫随刘璋归降刘备。刘备起用蜀中诸多人才,王甫也被任命为为绵竹令。
在位期间表现出色,不久,王甫就受到刘备的重用,被调赴荆州,任命为荆州议曹从事,相当于参谋,协助关羽镇守荆州。
王甫
王甫在正史中的记载非常之少,不过在《三国演义》中却给关羽出了几个关键性的意见。这些建议的取舍也是关羽最为重要的几次转折点。
其一,建议修建烽火台
王甫察觉到东吴的危险性,建议关羽让其在荆州沿江修建烽火台以加强防守,一旦有敌情,白天放烟,晚上放火,台台相连,这样的话消息传递就会非常迅速。
关羽虽然视东吴如鼠辈,但是为确保荆州万无一失,还是听从了王甫的建议。
其二:王甫给关羽提议,撤换荆州都督
王甫本身善于观察人物,在处理荆州大小事务时,他发现当地有些人对荆州都督潘俊反映不怎么好,给了不少差评。
无风不起浪,几经调查之后发现此人人品确实极差,如果在危急时刻,搞不好就是个反叛之徒,于是王甫把情况上报给关羽,并建议换王累为荆州都督。
但是当时关羽对王累是非常轻视的,觉得他没什么实力,于是也没有理会此事。这件事也给后来的荆州失守做了一个铺垫。
后来果然不出王甫所料,后来孙权拿下荆州后没有将潘俊处死,而是给了他很多好处,潘俊很果断地久反叛到了孙权一方了。
不仅如此,还将蜀国的整个军事布局告诉了孙权,这给后来蜀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关羽
其三:关羽败走麦城,王甫建议走大路撤退
关羽败走麦城,在准备撤出时他将王甫和周仓留下来镇守,临走时王甫还不忘给出建议让关羽在撤时走大路,可关羽在此时认为走大路容易暴露行踪于是走小路。
在这最后一次至关重要的选择上关羽还是选错了,不出王甫所料,这些小路上有着大量伏兵,关羽被擒,不过关羽怎肯投降,这孙权毕竟不是当年的曹操。
无奈之下孙权只好将他们给处死并割下他们的首级给王甫他们看,王甫等人见此情景后十分悲痛,在城中自杀以表忠心。
关羽的自大确实害他不浅,不过现在我们现在去评价关羽的是非功过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我们只能做出一些假设,假如他是一个善于听从他人意见的人结果会不会不一样,答案是肯定的。
刘备关羽张飞
荆州会不会丢我们暂且不说,至少能够全身而退,我们看三国,为蜀汉感到悲剧的不是丢了荆州,而是关羽死了。
如果他能够逃回益州,桃园三兄弟尚在,依然可以东山再起嘛。先前三兄弟一路流离失所不是也挺过来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还能相互支持,排忧解难。
而如今,兄弟阵亡,就算称王称帝,享富贵,又有什么意义了,至少是没那么尽兴了。
所以,很多读者表示:看三国,自关羽死后,便不想看了!
写在最后:喜欢三国和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笔者公众号「三国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兴趣的可以订阅一发,多谢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