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锦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在本书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官职名,像董卓的相国、王允的司徒、曹操的丞相等等,这些都是当时中央政府的一些官职名称。而到了地方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其他的官职名,比如荆州牧刘表、南阳太守袁术、济北相鲍信、徐州刺史陶谦等等。
那么地方上这些官职名都是怎么区分的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要看一下两汉时期地方官制的演变。
西汉创建伊始,延续了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同时又加以创新,改为“郡县制”和“王国”并行的制度。郡的长官称为郡守或者郡太守。到了汉景帝时,改郡之长官为某某郡太守,自此太守这一官名成为汉时定制,像上面所讲的袁术是南阳太守,也就是说袁术实际上是地方二级行政区的长官,因为汉朝的地方行政级别是州→郡→县,其实说白了官也不大,只不过袁术他家“四世三公”,名头比较大,所以大家才敬他一些罢了。
前面我们说到两汉时期地方上不光有地方政府,还有王国,这些王国就是统治者分封的皇室子弟以及勋臣外戚等。这些王国或者和郡一级,或者和县一级。为了便于国家治理,同时避免王国坐大,自汉景帝时,中央政府开始派遣“相”作为王国的行政长官去治理王国。而上面所说的济北相鲍信就是这么个情况。
而刺史,一开始是作为监察官职,国家被分为十三个刺史部(编者注:因为此时汉朝有一级行政区共十三个州),而刺史部就是汉代的监察区。后来这些监察区演变为高级行政区,也就成了地方最高级行政区。一开始这些州的长官就是被称为刺史,到了西汉末年,又改称为某某州牧。东汉建立后又恢复刺史的叫法,到了东汉末年又改回州牧,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能够看到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等等称呼。而刘备在尚未称帝之前,也自称为益州牧。
在首都所在的地方行政区,两汉时期没有设置州牧,而是设置了名为“司隶校尉”的官职,所以这一行政区也被称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的权职非常大,既可以督查地方官员,也可以纠察中央各部门官员,像汉末大军阀袁绍就曾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而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也曾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时,司隶校尉甚至可以和尚书令以及御史大夫一起面见皇帝,官场之中称之为“三独坐”,可见其权势不是一般的大。
以上便是三国演义中地方政府官职的区分,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尽情沉浸遨游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