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升温带动含权理财产品表现亮眼,部分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飙升至36.5%,引发市场关注,理财公司也借机开展推介活动。然而,就整个理财行业而言,含权理财产品仍然相对小众,截至今年6月末,混合类及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合计占比不足3%。
业内人士表示,理财产品在进行权益投资时,常受客户风险偏好低、缺乏全方位管理手段等因素制约,未来可通过拓展高风险偏好客群、打造具有理财特色的权益类产品等方式,推动理财权益投资发展。
理财公司热推含权产品
随着股市交投回暖,多款含权理财产品展现出不俗的业绩。如“华夏理财天工14号”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高达36.5%。该产品今年5月17日成立,为被动指数型理财产品,跟踪上证50指数。“招银理财招卓价值精选”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到26.28%,该产品成立于2023年5月30日。
部分此前业绩表现欠佳的产品近期也出现“大逆转”。例如,光大理财的“阳光红ESG行业精选”和“阳光红新能源主题A”,这两款产品分别于2020年10月15日和2022年1月18日成立,虽然成立以来净值涨跌幅分别为-21.66%和-47.49%,但近一个月净值涨跌幅却分别达到20.45%和13.98%。
随着权益市场升温,不少理财公司开始积极推介含权理财产品。例如,中邮理财近期在其公众号的文章中写道:“A股阴晴难测?给您稳中求进的入市好选择”,重点推荐旗下产品“鸿鑫日开1号(红利科技轮动策略)”。该产品为PR3风险等级偏股混合类理财产品,成立于2024年7月11日,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5.24%。北银理财近期的宣传语是:“权益市场向好,鑫益盈金1号为您捕捉长期收益”,重点推荐旗下产品“京华远见鑫益盈金1号”。该产品成立于2018年10月11日。据介绍,虽然其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但会配置少量权益类资产,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4.33%,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22.41%。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期多只含权理财产品业绩表现亮眼,甚至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也颇为可观,但部分产品成立时间不足半年,尚未经历牛熊市转换的长期考验,业绩可持续性存疑。对于投资者而言,应保持理性,避免因短期的高收益诱惑而盲目投资。
此外,权益类理财产品管理规模整体较小。据中国理财网等平台发布的数据,目前市场存续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共有36只,大部分产品存续规模在1亿元以下,还有多只产品存续规模不足1千万元。业内人士表示,不同规模的理财产品,管理难度和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可行性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管理难度通常与产品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越高。
难改小众属性
尽管近期含权理财产品颇受关注,但其存续规模占比较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仅为0.0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0.25%;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0.78万亿元,占比2.73%。
兴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蒲延杰表示,理财资金的权益投资对象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银行理财产品权益投资比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尽管配置灵活、范围较广,但是当前银行理财在进行权益投资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客户风险偏好较低、缺乏全方位管理手段等。
“资产管理业务属于‘两头在外’业务,一头是投资者,一头是资产,理财公司的核心任务在于有效获取资产并满足投资者需求。”北方地区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部总经理说。在投资者方面,理财客户尚未适应权益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这需要股票市场呈现“慢牛”格局,让投资者逐渐意识到权益类理财产品是实现财富增值的有效工具;在资产方面,虽然理财公司可投资范围较广,但很多业务受到限制,比如股票市场剧烈波动时,一些机构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避险,而理财公司目前尚不具备开展这一业务的资格。
“从我行客户的年龄结构来看,50岁以上投资者占比超六成,这一群体展现出极低的风险偏好,他们追求的并非高收益,而是稳收益。鉴于这样的客户特征,我们难以涉足权益投资领域,即便是投资二级债基也会受到较大限制。”北方地区某城商行理财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东部地区某城商行理财公司产品管理部主管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业内已达成共识,即银行理财应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在权益投资方面,公司并不期望获取高额利润,首要任务是确保不亏损。因为客户行为对投资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一旦产品破净,投资者可能会投诉。所以入市堵点主要还是理财客户对产品净值回撤的容忍度较低,这一问题需要时间逐步解决。”针对权益投研能力问题,该理财人士认为,这并非主要障碍。尽管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和市场经验相较公募基金有差距,但多数理财公司已通过与公募基金进行合作来弥补这一短板。
基于以上原因,记者了解到当前多家理财公司对理财资金入市仍持谨慎态度。例如,上海某股份行理财公司一位副总裁透露,公司存续的理财产品将维持既有定位,而新发行理财产品是否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将取决于客户偏好及销售渠道的意愿。当前权益市场波动较大,公司倾向采取稳健策略。
两方面着手打通堵点
对于低风险偏好理财客群制约理财公司进行权益投资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可从两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拓展高风险偏好客群。“理财公司不仅要在银行平台推广产品,还应拓展至非银行平台,例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基金公司平台扩大客户基础。引入多样化的客户来源,有利于丰富和创新理财产品。”招银理财相关人士表示。同时,招银理财还呼吁,应适度放宽PR4及以上风险等级理财产品首次临柜面签要求,以便更多高风险偏好客户能够便捷参与,避免因流程繁琐或不便前往银行网点而放弃购买产品。
此外,建立行业信息引导机制,从全资管角度建立统一明确的风险评级标准,也有助于吸引更多高风险偏好投资者进入理财市场。“当前,投资者认知仍存偏差,一些人将权益类资管产品与公募基金划等号。对于一个资产组合来说,最重要的是风险与收益相匹配,而不论它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公募基金。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公允的数据比较,以全市场、全资管的视角为投资者提供参考,比如两只产品均属于PR3风险等级,其中一只产品收益率高出很多,那么大家就会去翻这只产品的说明书,去看能把收益率做这么高的原因,这样也会对机构信息披露形成很好的监督。”某基金评价人士表示。
二是逐步提升现有客户的风险偏好,但这需要较长时间。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股市的财富增值效应是提升客户风险偏好的重要动力。“如果股市能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值,不需要理财机构引导客户进行权益投资,客户自己就会来问我们为什么不高配权益类资产。”上述北方地区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部总经理说。
针对理财客户需求特点,不少理财公司正积极打造具有理财特色的权益类产品。例如,兴银理财在产品创设和投资策略方面,坚持“绝对收益为主,相对收益为辅”的思路,构建了一套低波、中波和高波的金字塔型权益类产品体系。“相比基民,银行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更注重稳健,追求绝对收益,因此在进行权益投资时,理财公司需具备精准的择时能力,密切关注指数高低和资产结构情况。同时,理财公司要注重回撤控制,这包括在资产估值达到高位时及时止盈,以及投资逻辑发生改变时及时止损。此外,通过分散持股降低风险。通常情况下,权益类理财产品的重仓股集中度会低于公募基金。”蒲延杰说。
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理财公司发展权益投资,例如就银行理财公司评级办法向业内征求意见,将权益类资产占比以及产品收益情况纳入考核。
来源:中国证券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