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还是很欣慰的,我陪跑的一个家长频频传来好消息,休学了几个月的孩子,终于进到学校了,还鼓起勇气参加了月考。
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孩子能进到学校,能参加考试,除了孩子自身想要上进,还有父母高频的看见和理解孩子,包容孩子一时的做不到,这无疑是对孩子最好的托举。
细数孩子的休学又复学之路,充满了辛酸,煎熬和痛苦,但结果还算不错。
孩子的父母从小对孩子要求很严格,也很会教育孩子,所以孩子的小学到初中都很顺,成绩优异,自律自控,一切都很好。
孩子很自然地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进入了最好的班级,压力一下子变大了,而无论孩子怎么努力,也无法做到从前的轻而易举持续之前的优秀。
其实孩子成绩依然是很好的,只是在一个顶尖的学校和顶尖的班级,孩子相对没有其他同学那么优秀。
于是孩子开始慢慢心理失衡和自我怀疑了:
为什么我比别人努力,成绩还不如别人?为什么我再怎么用功,也做不到从前的轻而易举?是不是我原本就不行?我是个废物,我没用,我再努力也不行了。
当孩子出现这样情绪和内耗的初期,很遗憾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变化,也没有接住和溶解孩子的情绪。
相反,父母还一味的要求孩子成绩,要求孩子努力学习,眼见孩子玩游戏和游戏,就会一顿道理输出,导致了孩子的情绪越来越内耗。
慢慢地,孩子开始在学校出现失眠和头痛,头晕,只能请假。
刚开始是偶然请假,可慢慢地请假越来越多。父母带着孩子看病也没检查出来什么问题,可是孩子的表情却越来越痛苦。
随着请假次数越来越多,孩子在回到学校时,也有点跟不上学习进度了,原本优秀的成绩也开始出现大幅度下滑。
成绩下滑再加上听课困难,孩子对学习和学校的恐惧,孩子越来越痛苦和煎熬,慢慢的就从隔三岔五请假到请假一周,最后慢慢变成了几个月不去学校。
不过好一点的是,即便是孩子在休学期间,也在断断续续通过补课和自学的方式没完全放弃过学习。
只是回不到学校,甚至经过学校附近,都会紧张和焦虑,会有一系列的躯体化反应。
我跟父母说,这时最重要的不是改变孩子,而是要改变父母自己。
首先,先放下对孩子的高期待,停止再投射给孩子学习的压力。
孩子的压力和恐惧以及自我否认,都不是一天形成的,是一个冰冻三尺,日积月累的过程。
想要让孩子卸下心理包袱,父母必定要先自我迭代。
放下对成绩的执念,放低对孩子的要求,放下自己的焦虑。
只有平和的父母,才能接住孩子的情绪,才能不再讲一些没用的大道理,让孩子的心越来越疏远。
懂得孩子,先从放下要求,放下执念,倾听和理解孩子为先。
其次,多听孩子倾诉,不要打断孩子的孩子的话,看见孩子的痛苦和无助,共情孩子的感受。
父母之前会拿“我为孩子好”,定一系列的规则,不能做这些,不能做那些,要这样做,要那样做,事无巨细,事事包办。
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把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
可是正是父母的过度用心和过度包办,反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看不见孩子。
一旦听到孩子说的话不符合自己的价值感,就急着去纠正孩子,所以孩子越来越不想听父母沟通了。
不看见孩子,只依据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是家长既费劲又容易坍塌的无用功。
最后,给孩子时间做选择,如果继续上学就耐心的助力返校。
当父母听了我的建议,开始看见孩子也在努力,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只是孩子遇到了卡点,暂时做不到时。
父母选择了包容,选择了等待孩子慢慢调整,也在陪着孩子出去散步,聊天,帮孩子释放压力,同时助推孩子往前走。
这时的父母不再关注成绩和结果了,而是将重点放在孩子的心理重建以及勇气重建和压力不断释放上。
只要往前走,哪怕蜗牛向上爬,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就这样,孩子从完全排斥学校,到试试返校再到回到学校,再到参加考试。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拖延,会反复,会纠结,会痛苦,但父母都在全力的托举孩子。
耐心,允许,淡定和不再说教,只关注孩子感受,只肯定和鼓励孩子,用温柔而坚定的爱一次次溶解孩子的负情绪。
这再次验证了一句话:父母改变了,孩子真的会变。但只想改变孩子,而父母不做任何改变,根本不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