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下称“高研院”)建院十周年大会,在该校致知楼报告厅召开。
十年来,深大高研院直面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和挑战,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已培养毕业386名本科生、88名研究生和200名出站博士后,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接近95%,共获批各级科研项目548项,发表SCI论文2236篇。
学生在《Nature》等高水平期刊
发表学术论文205篇
据悉,自2021年起,高研院由深大校内二次选拔的招生方式,转向了高考招生通道开启,四个本科招生专业在广东省内物理组的录取分数线一直高居前列。
高研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员全程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厚植“宽基础”的学科底蕴,全方位开展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通过实施小班化、导师制、双语教学、英语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学术引导成效明显。
这种培养方式让高研院的学生也常处于“跑起来”的状态。在前期的课程基础上,高研院实行的“双导师”制度帮助学生们及早接触科研项目,根据各自的兴趣进入实验室,不少学生因此对科研产生兴趣。
该学院学生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5篇,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等100多个奖项。10年来,高研院已经培养毕业了386名本科生、88名研究生和200名出站博士后。
高研院成立至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接近95%,本科生毕业人数386人,初次升学248人,升学高校包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2020-2022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2023届和2024届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也达96%以上。
扎根基础学科,拓展学科交叉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此次大会中,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韩志超通过视频方式发来祝贺。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副校长李永华、汪永成、张晓红、周辉出席大会并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化学家吴奇,中国工程院院士、半导体光电子技术专家罗毅,南京大学副校长陆现彩,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致远学院院长徐雪敏,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李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副院长夏伟粱教授等学界嘉宾参加大会并出席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论坛、前沿交叉科学研究论坛两个分论坛。
李清泉表示,十年来,深大高研院扎根基础学科,拓展学科交叉,直面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和挑战,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把高研院建设成为“小规模、高水平、跨学科、重基础、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特色学院。如今,高研院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展现了深大风采和高研实力。
毛军发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未来高研院继续以理工创新实验班为发力点,以教学创新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学术领军人才;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大力促进交叉科学研究,打造高等研究院特色学术高峰;深入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十年获批项目548项
发表SCI论文2236篇
大会上,高等研究院院长李猛介绍学院情况。他表示,高等研究院始终坚持“小而精”的发展模式,科研产出和项目成果突出,彰显了精英团队的科研实力。十年来,学院共立项了 134个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其中14个项目的总经费超过100万元,包括1个超过1000万元的重大研究计划,共获批各级科研项目548项,发表SCI论文2236篇,彰显了学院在科研成果方面的突出成就。
十年来,高等研究院不断推动高层次科研平台的搭建,为深圳大学学科发展作出高研贡献。深圳大学古菌生物学研究中心获批成立,深圳市食品营养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筹建)、深圳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深圳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大学空间科学中心、深圳大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也相继获批成立。该学院第一个省级平台,广东省海洋微生物组工程高校重点实验室,也于近日获批成立。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通讯员 周翊欣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