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最近快闪了一下的股市牛市,
房地产市场最近其实也有点动静。
同样是在国庆假期之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上,也谈到了房地产行业,表示会对房地产行业提供支持。
9月27日,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放松,接着,各地都响应号召,对当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了调整。
到目前为止,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和海南还保留着部分限购政策,其它城市都已完全放开。
实际上,不仅是完全放开了此前的限购政策,而且已经比之前的政策更加优惠了。
比如各地都已经基本上放弃了对首套房和二套房的区分,商业贷款首付比例都下调到了15%,存量房贷利率也已经宣布会
下调。
其中一部分之前严厉限购的一线城市也同时放开了买房落户。
这实际上也意味着,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基本上退出了,甚至放开的幅度比调控之前还要大不少。
也就是说,从政策层面来看,已经从之前的严厉打压变成了千方百计的鼓励。
重要财经人士在最近的调研讲话中也悄悄出现了新的说法,承认了房地产是经济的风向标。
在此之前,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和重要人士都已改口,承认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从媒体报道来看,似乎政策调整的效果十分明显,节后上班第一天,北上广深等各地的房地产成交量都出现了明显的环比上升,上海的网签量
甚至达到了1300多套。
北京更离谱,新开的楼盘售楼处甚至已经恢复了收取茶水费。而这之前,别说收茶水费,就是白送,都没几个人愿意去看。
看起来,似乎传统的银十月要变成金十月了,前途一片大好。
但有心的人只要随便找个家里附近的中介聊聊就会知道,真实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
比如我问了几个中介,得到的回复都是成交并没有太大的增长,节后的网签量暴增,是因为假期积累下来的,并不是新成交的。
至于在9月底政策调整之后的成交,也并不能说就是政策调整的后果,而是之前价格就已经超跌,远低于同区段同类型的房子,早就应该成交了,只是客户还在等,看会不会进一步降价。
即使是在上海,房地产的成交情况也并没有好转多少。
如果从成交数据看,六七八三个月的成交量还是不错的,分别达到了2.4万套、2万套和1.8万套。但连续三个月的较高成交量并没有让房地产起死回生,传统的金九月,成交量就已经下跌到了1.4万套。
而在这些看上去亮眼的成交量背后,更惨淡的是房价的下跌趋势并未扭转,相比2022年的最高点,普遍下跌了30%到40%,已经不只是跌破了2019年的水平,而且已经跌破了2016年的水平,快要接近2015年了。
即使看上去价格跌幅并不算太大的中西部四五线城市,实际上情况也并不好。虽然价格跌幅不大,但成交量已经大幅萎缩,连看房的人都很少。
不仅是一些人说的人口结构的变化等原因,更重要的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市场前景预期很差,觉得买了就会开始亏损,自然
不愿意买;二是因为经济形势持续的稳中向好,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在下降。
在房地产活跃的时候,也是内地基建高潮,一部分人从外地回到老家打工,但这两年随着基建高潮结束,房地产熄火,内地大部分县城的工作机会都变得很少了,一些人不得不重新背起行囊,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寻找工作机会。
可以说,房地产行业熄火带来的后果已经远远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之前一直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银行系统可以承受房价下跌百分之三十,所以下跌百分之三十是安全的,不会有系统性危机。
问题是,当初做出这些判断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房价已经下跌了30%,那么怎么会只下跌30%?凭什么你认为跌到30%,它就可以停下来,止跌企稳?
按照国外某些金融机构的估算,2021年以来,平均每个中国家庭的财富缩水了40万。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贡献来自于房价下跌。
同样的,房价下跌带来的财富缩水,也会反映在消费上。这不是消费刺激政策可以改变的,而是因为对未来的预期。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且不论,更重要的是接下来怎么办。现在的局面很显然已经不是光靠取消限购政策就能改变房价下跌的趋势了,需要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
也就是说,去年我们还可以说,救房地产就能救经济,而到现在已经是要就经济,就必须要救房地产,而要救房地产,已经不能只救房地产了。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外都对这一轮刺激计划抱有那么高的期待的原因。因为大家以为他们终于想通了,但现在看,其实并没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