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通关文》是清代道士刘一明所著的一部道教修炼著作,其内容涉及道教修炼的诸多方面,旨在指导修行者如何通过修炼来达到身心的净化与升华。在《通关文》中,刘一明将修行过程中的障碍比喻为“关”,并分别论述了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其中,“嗔恨关”是修行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嗔恨关”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克服内心的愤怒与怨恨。在刘一明看来,嗔恨之心如同烈火,会灼伤修行者的内心,阻碍其精神上的进步。为了通过这一关卡,修行者必须学会放下心中的怨气,以宽容和慈悲的态度对待他人。
书中提倡通过内观与反省,认识到嗔恨之无益,并逐渐培养出一颗平和的心。此外,《通关文》还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地消除嗔恨之心,从而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二,嗔恨关原文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传大士曰:扫除心意地,名为净土因。无论福与智,先且驱贪嗔 。
百丈禅师曰:若脏腑中都无所得,都无所求,此人诸尘不生,人我不起,是纳须弥於芥子中。不起一切贪嗔,是能吸四大海水。不受一切喜怒语言入耳中,於一切境,不惑不乱,不嗔不喜,刮削并的干净,是无事人,胜一切知解精进头陀。
敲爻歌曰:嗔不除,态不改,堕入生死轮回海。此皆言嗔恨为碍道之物,必须狠力除去也。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夫嗔恨二字,如蛇如蝎,最恶最毒。若结心胸,积久成蛊。伤生损命,为祸甚烈。外而损人,内而坏己,却无医可治。学人度量,必如天之廓大无边,醇厚必如地之无物不载,容纳必如海之众水朝宗。而后可试观天之廓大,无物不覆,无物不生。
日月往来由他,星辰运转由他,云雾遮蔽由他,人欺瞒也由他,人尊敬也由他,人感戴也由他,人毁恨也由他,一切善恶邪正凶顽愚劣,而皆不知也。地之醇厚,无物不长,无物不载。
泰岱嵩华至重也能负,江河溪涧冲崩也能受,树木草石穿压也能忍,飞禽走兽嗛踏也能随,耕锄挖刨也能顺,一切欺侮残坏而皆无心也。海之容纳,众水会流,日夜不息。千年万载,不见有余。清水来入不见其清,浊水来入不见其浊。甜水来入不见其甜,苦水来入不见其苦。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鱼鳖虾蟹横游也由他,蛟龙奔腾也由他。一了秽污臭垢等等不洁不净之物,而无不容也。学道者能如天之量、地之厚、海之宽,便是无事仙人,保生妙诀,与道相邻,大有便宜。
世间糊涂学人,不知嗔恨之害事最大,或境遇不顺而生嗔,或所谋不遂而生嗔,或因物有失而生嗔,或嫉人之能而生嗔,或情性不投而生嗔,或衣食不足而生嗔,或为触犯而生恨,或记人小过而结恨,或求人不应而有恨,或人不顺己而积恨。凡此嗔恨等病,总由自己昏愚,无有真心学道而然。
果是真心学道之人,决不如此。故至圣穷自厚而薄责於人。颜子犯而不校,以其无嗔无恨,所以为圣贤。举世之人,有嗔有恨,所以为凡夫。圣凡之分,只在有无之间耳。但嗔恨不但形於外者能害其事,即隐微之中,稍有丝毫烟尘不尽,亦能伤真。务须内外干干净净,如雪之白,如镜之明。应事接物,皆以无心处之。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度乎神气不伤,性情和平,大道可冀。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嗔恨关口打通,学个无心道人,轻也过去,重也过去,低也过去,高也过去。因物付物,随事应事。应而不纳,过而不留,何有嗔恨害事乎?否则,生嗔生恨,阴毒暗恶凝滞方寸,真性早昧,妄想明道,难矣。
三,原文大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没有无知也没有无知的终结。”
古代的大德说:“净化心灵,这是通往净土的起点。无论是福报还是智慧,首先要做的是消除贪婪和愤怒。”
百丈禅师说:“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任何欲望和追求,这个人就不会受到各种烦恼的影响,不会产生我执,就像把巨大的须弥山装进小小的芥子一样不可思议。不生任何贪婪和愤怒,就像是能够吸取四大海的水。不让任何喜怒的语言进入耳朵,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不生气也不高兴,完全剔除了所有杂念,这样的人比那些自以为聪明、努力修行的人更为超脱。”
《敲爻歌》中也提到:“如果不能去除愤怒,改变态度,就会陷入生死轮回的海洋。”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这些都在说,愤怒和仇恨是最有害的东西,必须要彻底清除。这两个词就像蛇和蝎子一样,最恶毒。如果让它们在心中扎根,长时间积累下来就会变成毒瘤。它不仅伤害身体,还损害生命,带来的灾难非常严重。对外会伤害他人,对内则会摧毁自我,而且没有药物可以治愈这种内心的疾病。
学习修行的人,胸怀应该像天空一样广阔无垠,性格应该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接受能力也应该像海洋一样接纳所有的河流。这样之后就可以观察到,天空的广阔能覆盖所有的事物,滋养所有的生命。
太阳月亮的运行,星辰的转动,云雾的遮蔽,都可以接受;别人的欺骗、尊敬、感激或者仇恨,也都无所谓。大地的包容能让所有事物生长,承载一切。泰山、嵩山这样的重山也能承载,江河的冲击也能承受,树木草石的压力也能忍受,飞禽走兽的啄踏也能接受,耕种挖掘也能顺应,面对各种欺凌破坏都能无动于衷。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海洋的接纳能力让所有的河流汇聚于此,昼夜不停。无论多少年的积累,都看不出有多余。清水进来不显得更清澈,浊水进来也不显得更浑浊。鱼鳖虾蟹的横冲直撞,蛟龙的狂奔疾驰,以及所有肮脏污秽的东西,都能包容。
修行的人如果能做到像天一样宽广,像地一样厚重,像海一样宽阔,那他们就是所谓的“无事仙人”,掌握了保持生命的秘诀,离真正的道路不远了,这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很多不明智的学习者,不知道愤怒的危害有多大。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31%
可能是因为遭遇不顺而生气,或者是计划落空而愤怒,或者是失去某些东西而发怒,或者是嫉妒别人的才能而生气,或者是性格不合而生气,或者是衣食不足而生气,或者是被人冒犯而怀恨,或者是记仇于人的小错,或者是请求别人帮助未得而怀恨,或者是别人不顺从自己而积怨。
所有这些愤怒和仇恨的问题,都是因为自己的愚昧,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去修行才会出现。如果是真正下定决心修行的人,是不会这样的。因此,最伟大的圣人总是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宽容。
颜回即使被人冒犯也不会计较,因为他没有愤怒和仇恨,所以他成为了圣贤。全世界的人,都有愤怒和仇恨,所以他们是凡人。圣人与凡人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愤怒和仇恨。但是愤怒和仇恨不仅表现在外部行为上会伤害事情,即使是在内心深处,哪怕有一丝一毫的残留,也会伤害到真实的自我。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必须要做到内心和外表都干干净净,像雪一样白,像镜子一样明亮。对待事情和接触事物,都要用无心的态度去处理。确保精神和情绪都不受伤害,性情平和,才能接近大道。
我劝告真心修行的人,尽快克服愤怒和仇恨,学会做个无心的修行者,轻松地面对生活中的高低起伏。面对事物时,随遇而安,不执着于事物本身,事情过去了就不留下痕迹,哪里会有愤怒和仇恨呢?否则,一旦产生了愤怒和仇恨,阴暗的毒素就会在心中凝结,真实的本性就会被掩盖,想要明白真理就太难了。
四,本节考点
1. "圣凡之分,只在有无之间耳" 这句话强调了成为圣人或凡人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愤怒和仇恨。对于修行者来说,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2. "应而不纳,过而不留" 指的是我们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应当做出适当的反应,但不应该把这些情绪带入内心,事情过去了就应该放下,不留下任何痕迹。
3. "若脏腑中都无所得,都无所求,此人诸尘不生,人我不起" 这句话说明了内心清净的重要性,只有当内心没有欲望和追求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被外界干扰。
4. "如雪之白,如镜之明" 形容的是修行者的内心状态,像雪一样纯洁,像镜子一样明亮,没有任何杂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修行。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五,重点句子讲解
"应事接物,皆以无心处之。度乎神气不伤,性情和平,大道可冀。"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处理事情和与人交往时,都应该用一种无心的态度,也就是说,不应该带着私心和个人情感去做事。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样,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不会受到伤害,性情也会变得平和,最终就能接近真正的修行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