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市场,猜明天涨跌是很难的,今天你看糟了,结果第二天涨了。你看行情涨的挺好,结果第二天跌了。
所以真正要盯的是那些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部分。
一,哪里开弓没有回头箭
比如最近很多经济政策,本质上是杠杆转移,原先刺激居民、企业和地方上杠杆。
但是,经历过去十多年地产经济的“洗礼”后,这哥仨是真的加不动杠杆了。
居民杠杆率在楼市行情的轮番进攻下已经来到63.5%的高位,
企业杠杆率更是跟随经济发展一路狂奔,现已高达295.6%,
地方杠杆预估100%
所以要换人扛杠杆了,于是央妈、财爸登场了。毕竟他们杠杆多大?24.6%,空间很大。
这就好比4*100米接力赛,前面哥仨都竭尽全力,各自跑完了自己的100米,现在轮到大哥出手了。
这个时候,如果大哥太矜持,迟迟不肯发力,即便前面的人再卖力,也注定要输掉比赛。
如果大哥甩开膀子放手干,全力以赴,那么即便前面的小弟拉胯点,后面也有机会反超对手。
你说最后一棒的大哥会不会冲刺般发力?
二,机构与散户的不同应对
这时候就看出机构与散户之间的区别了,机构投资者关注的更高远,所以很容易跟政策合拍,而散户还是眼门前的张100点,跌100点更重要。于是大的节拍估计已经乱套。
实际上政策有发力期,也有观察期用来观察政策的效果,然后决定之后是继续发力,还是转移方向。而一个愿意积极参与的机构,一定是发力期同步积极,观察期坚决锁仓。普通人能看到这样行动的机构,机会就非常大。
当然,难点也是有的。由于机构的动作被游资、散户交易给混淆了,以至于机构的提前动作往往看不到,而等到股价大涨,发现股票好了,再去追,基本来不及了。
对于这种问题,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一般而言,机构的积极动作有3种,蓄势、震仓、锁仓。此刻反击比较顺利的股票,在此前的调整中,往往会有机构锁仓的动作。所以我下面,详细讲一下锁仓。
三,锁仓控盘
请看图上那用橙色线条框住的部分 - 这是我试验使用超过10年,名为「定级分区」的大数据系统,用以洞察机构资金活跃度的重要指标。这与其他数据一样,主要被分成四个级别。
在上图中,
第一级别代表机构资金极其活跃,积极地参与交易;
第二级别表现为机构资金保持稳定活动,但相对消极,又被称为“机构锁仓”行为;
至于第三、四级别,它们显示机构资金已趋于不活跃,也许是因为逃离或彻底放弃。
股票在一周之前是持续下跌,但下跌背后长时间都处于二级区,说明调整的过程中「机构锁仓」,所以一旦市场出现机会,直接就爆发上。
眼下普通人最不应该的就是拿一天几十点的涨跌说事,因为几十点的涨跌真的多吗?在7天1000点的反击之后,随便一个余波就能震几十点,不说明任何问题。真正注意的是政策和机构对应的行动,看清就没问题了。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