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必须提高全军的文化水平。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历来十分重视军队的文化教育。毛泽东早在1944年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1、建国初期,为何解放军要办学校扫盲?
但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打仗,不可能对广大官兵进行系统的文化教育。因此,全国大规模作战任务基本结束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即把提高广大官兵的文化水平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1950年4月,朱德在接见参加全国新闻工作会议的干部时指出:
“部队必须很好的加强整训,我们部队在阶级不消灭之前永远是一个战斗队,我们要很好地学习军队近代化的科学知识,学习海陆空军联合作战的方法和技术,因此必须首先加强文化学习。没有文化,这个任务就完不成。”
同年5月全军参谋会议将提高全军指战员文化水平作为会议的一个重要问题。
刘少奇在会上讲话指出:
“部队和地方的老干部,是我们党的精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骨干。”“但也有缺点,就是文化水平低,技术知识少,业务能力差,因而应付新的工作有困难。…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文化和技术水平。现在已有这样的条件,国家可以拿出一笔教育经费,花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来进行这项工作。”
周恩来也在讲话中指出:
“我们人民解放军的特点:不仅是军事强,而且政治也强,所以才能成为革命的先锋队。
可是我们的文化不高,技术不高,要建设近代化的军队就非提高不可。…必须把我们现在的干部和战士提高起来,要全军进行学习,把连队变成学校,大量开办小学、中学。”
全军参谋会议决定:
“计划在三年内,将我军全体指战员,在现有基础上,普遍提高一步,现拟以百分之七十的教育时间,进行文化教育。凡小学以下的程度,在三年内提高至小学毕业的程度。凡有高小程度者,三年内提高至初中毕业的程度。”
中央军委在《指示》中明确指出采取“速成的、联系实际的但又是正规的”教育方针,并对全军文化教育的许多具体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1)全军规模的文化教育,自1951年1月1日正式开始,在三年内,使一般战士及初级小学程度以下的干部达到高级小学的水平,使一般相当于高级小学程度以下的干部达到初级中学的水平,然后再继续提高。
(2)在连队的教育时间内,暂规定以60%的时间进行文化教育,以30%的时间进行军事教育,以10%的时间进行政治教育。
(3)各部队按在职教育与离职教育衔接并进的方法,而以在职教育为重点,举办各种文化学校。在职的半日制文化学校,由团以上各级普遍举办;为离职干部办的速成小学和速成中学,暂由军及省军区以上各级举办。速成中学可分为普通初级中学与完全中学两种。
一级军区可举办离职高级干部的文化补习班;连队采取学校的形式,进行基本完备的初小教育与高小教育;各军政大学,在一年或一年半内,以文化教育为主。
(4)一切在职干部与战士,凡需要学习与补习文化者,不论职别,均应无例外地依照文化课程的考试甄别,参加在职文化教育的适当班次,并认真地进行学习。
(5)学习课程,应参照普通小学、中学的课程予以精简、重编,保持其科学的系统,减去不必要的课程,增加必要课程的内容。
(6)各级在职与离职文化学校的领导人员和教员,由各一级军区统一调配。
(7)军队文化教育所必需的经费,应由一级军区政治部造出预算,经上级批准,由各级供给部门负责及时供应。
(8)部队文化教育工作,应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
(9)全军文化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关为军委总政治部。
(10)凡没有担负作战任务及巨大工程任务的部队,除进行整风、生产、整编复员、军事训练及政治训练等项工作外,“应对调动、招聘和训练教员,调收学生,筹办校舍、课本及其他教育用具等事,完成准备工作”。
中央军委决定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既是建设正规化、现代化强大国防军的需要,也反映了广大官兵的迫切要求,适应了军队建设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需要。
2、解放军为扫盲有多拼?
1950年下半年,全军调配5万多名文化教员,编印200余万册文化课本,组建近40所文化学校,建立起各级文化学习的组织领导机构。
原定从1951年1月开始的有计划的系统文化教育,因抗美援朝战争被推迟。
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以后,战场形势趋于稳定,使人民解放军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文化教育有了可能。在此情况下,中央军委再次确定全军执行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方针。
1951年11月2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一九五二年军队训练的指示》,指出:
“决定一九五二年全军除海、空军及雷达等部队之有文化者外,均执行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是为了更有准备和更有步骤地执行正规化、现代化的训练方针和掌握现代技术。”
中央军委要求全军用50%的训练时间进行文化教育,30%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20%的时间进行政治学习。
但各特种兵部队执行这一方针时,应根据所属各部队的文化情况、技术情况及其他情况,对时间比重分别自行伸缩,并报军委。
中央军委还特别强调:
“对于正规的军人生活,如制式教练、整齐严肃的军人风纪及三大条令的执行等,必须保持并加强,不能藉口以文化为主而稍松懈。”
为贯彻中央军委关于1952年全军训练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方针,1951年11月20日~12月1日,总政治部召开全军第二次宣教文化工作会议,重点研究部署1952年全军文化教育工作。
根据调查统计,全军部队战士的文化程度,初小以下者约占80%,其中识500字以下者占30%左右;干部中不及高小程度者约占68%,其中初小以下者占30%左右。
针对这种状况,会议确定1952年度全军文化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
全军普遍消除现有干部、战士中的文盲,将其提高到初小毕业的程度;将已具有初小毕业程度的干部、战士,提高到高小毕业的程度;将已具有高小毕业程度的干部,提高到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程度。
着重学语文、算术两门课程,而以语文为主,算术次之。全军人员的文化教育以干部为首要,一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其学习均以文化为重点,主要抓紧在职学习,同时要大量举办文化速成学校,以便使整编后需要保存与积蓄的干部,绝大多数都能入校学习。
文化学习一律按总政治部编定的部队中、小学文化课本进行教育。在文化教育中,不但要求“速”,更要强调“成”,强调效果的扎实、巩固与熟练,务求逐步提高阅读、写作、应用和思考能力,为今后干部军事、政治训练和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3、解放军扫盲的要求有多严?
为保证文化学习的进行,会议要求在全军已办有60余所文化速成中学、小学的基础上,每个一级军区(大军区)、二级军区及空、海军再举办一至数所速成中学,每个三级军区(省军区)、师及相当的单位举办速成小学1所。
每一中学一般收生600~1000名,每一小学收学员300~500名。
各中学视需要可附设高小班,小学也可设初中班。
缩短修业年限,初级中学为一年零四个月,小学为一年零两个月。
学校机构在各军区编制的总人数内配设。
此外,各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在1952年亦以文化教育为主,各级步兵学校学员均须提高到高小毕业以上程度。
其他学校酌情增加文化教育时间,在职干部文化学习要尽可能采用在职干部文化学校的组织形式,分班补习,实施正规的教学制度。
总政治部于1951年12月5日颁发《一九五二年度部队文化教育计划大纲》,分别规定了在职干部与战士和各文化速成学校、军事学校的文化教育内容与要求。
在职干部与战士的文化教育:
(1)现有之文盲,着重学习语文、算术两门课程,以语文为主,算术次之,要求普遍学完部队小学语文课本一、二、三、四册,部队小学算术课本一、二、三册,提高到初小毕业的程度。
即会念、会讲、会写、会用1600~2000字,能阅读千字左右的通俗读物,能写简单的书信、日记、作文等。能熟练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简单求面积法。
(2)已具有初小毕业程度的干部、战士,要求普遍学完部队小学语文课本五、六册,部队小学算术课本四、五册,提高到高小毕业程度。即会念、会讲、会写、会用2000字以上,能够看懂通俗书报及日常应用文字,并能用简单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熟练整数、小数、分数、比例、百分法的演算方法,并能解决日常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简易计算问题。
(3)已具有高小毕业程度的干部,根据不同的程度与需要,要求普遍学完初中语文一册及算术或代数或几何、三角课程之一部分。
各文化速成学校、军事学校的文化教育:
(1)举办文化速成学校,是提高干部及战士文化水平的有效方法。为适应大批地积蓄培养干部的需要,应大力加强文化速成学校的建设。
(2)各级步兵学校之学员,凡文化程度在高小毕业以下者,均须补习文化,普遍提高到高小毕业的程度。
各部队军政干部学校、教导队,均应以文化学习为主,按文化速成中、小学校之教育内容与修业年限,实施教育。
(3)各特种兵学校,应根据军委的规定,增加文化教育时间。
《大纲》还就各部队、各学校进行文化教育的教学制度、时间、材料和教学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
全军各部队即根据这一计划大纲与本部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文化教育实施计划,组建教学组织,添置教学设备,为大规模文化教育工作的展开做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动员全体团员和广大青年积极参加文化学习,总政治部于12月9日发出《关于一九五二年文化教育中的青年工作指示》。
指示强调:
提高文化是1952年部队训练的首要任务,亦是1952年青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应通过青年团的组织,采取各种方式,使广大团员与青年,认识学习文化的重大政治意义,使他们了解学习文化是一个光荣的战斗任务,是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重要步骤。青年团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掀起部队文化学习的高潮,为争取1952年文化教育计划的顺利完成,为全军消除文盲、提高文化而奋斗。
为了保证部队有更多的军事干部参加文化学习,提高军事干部的文化水准和为1953年练兵准备军事教育的领导干部,中央军委于12月28日颁发《关于抽调军事干部入文化学校或军事学校进行学习的决定》,决定抓住1952年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学文化的时机,抽出大部军事干部分别进入文化学校或军事学校学习,步兵军、师、团、营四级的正副指挥员和参谋长中,留下一人在部队主持工作,并领导1952年的军事训练,其余干部则从部队抽出进入文化学校或军事学校学习。
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和总政治部的部署,各军区和部队进行了认真动员和准备。
团以上单位设立文化教育委员会,由领导干部和司、政、后机关负责人共同组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负责安排文化教育的课程、时间,解决经费、设备、教材、教员、学员调配等问题。各级领导机关都派出强有力的工作组、检查组,深入部队了解情况,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许多部队组织教员集体备课、试教、观摩教学和评教评学,通过到地方中学、大学去听课和参加函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还在教学人员中开展立功创模运动和尊师爱生活动,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
4、解放军扫盲的妙招
经过充分动员准备,自1952年6月1日开始,全军即展开大规模的文化教育运动。
整个文化教育以干部为重点,以消除文盲为目标,以文化速成学校为干部文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兼顾对具有高小以上文化人员的继续提高和在职干部的教育;文化学校以小学教育为重点,但也注意到逐步扩大中学教育;课程设置以语文为主,算术次之。
据1952年7月21~31日召开的全军文化教育座谈会统计,至7月底,全军已有200万人参加学习,其中干部60万人;大军区、空军、海军、二级军区、军委直属队,普遍开办文化速成中学;三级军区(省军区)和师开办文化速成小学。
全军共创办速成中学55所、小学222所,有文化教员6万多人。总政治部统一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案,编印几百万册各种文化学习课本,连学习用的纸张、黑板等物资保障也都做了具体安排。
全军抽调大批骨干包括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干部和英雄模范离职学习。在职人员也按文化水平组织不同班次参加学习。
各部队针对广大干部战士年龄大,文化基础差等特点,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文化教育符合“速成的、联系实际的、但又是正规的”原则。
基本做法是:
(1)打好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力戒高指标。
(2)力求实效,正确掌握教学进度。处理好“突击”性学习与“巩固”已学成果的关系,反对和克服“速”而不“成”的形式主义与锦标主义。
(3)统一训练,灵活实施。统一教学方针、计划、课程、教材、学时、编制、编班升级制、考核验收制、基本教学程序等,同时允许各单位有一定的灵活性,做到“既不乱,也不死”。(4)适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全军首先推广西南军区第16军文化干事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
这个识字法用注音符号作为辅助识字手段,先集中时间突击认字,然后再学课本,组织阅读写作,逐步达到会认、会讲、会写、会用。一般文盲用150小时左右,就会认、会讲1500字,比原定教学时间缩短一半。
接着推广了中南军区文化教员曹卫民的速成算术教学经验。
这个经验把心算和笔算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算术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般用300小时左右就能学会简单的四则运算,比原定教学时间缩短1/3。此外,还推广了中南军区文化教员曾端仪的写字教学法和华北军区文化教员常青的写作教学经验。这些经验的推广,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全军除普办文化学校进行文化教育外,其他各院校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分别举办文化夜校、文化补习班、文化预科班等,用多种形式,组织干部战士进行文化学习。学习的课程,小学以语文、算术为基础课,有少量的自然、历史与地理常识课;中学着重学习语文、数学,并辅以自然、物理、化学、历史及地理等课。
除此之外,各院校在正课时间内还专门开设文化课,主要学习语文、数学和理化、外语等,以便达到规定的初中、中专、大专等相应的学历水平。
部队报刊、广播、文艺活动及俱乐部工作,也积极配合,推动文化学习运动的发展。
在中央军委的正确指导下,各部队统一思想认识,坚决执行以文化教育为主的训练方针,保证了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广大干部战士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向文化大进军”、“攻克文化堡垒”等口号的鼓舞下,刻苦学习,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5、解放军扫盲效果有多好?
他们在课堂上静心听讲,认真做作业,虚心向教员请教各种疑难问题。许多干部战士起早贪黑,节假日不休息,甚至出差、探家、住院,也都“书本随身带,有空学起来”。
许多战士夜晚在路灯下读书,熄灯后还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认字。
经过一年文化学习,部队文化水平发生明显的变化。一大批文盲、半文盲的语文水平达到高小或高小毕业程度。
到1953年5月,全军文盲(初小以下文化程度)已从1951年的67.4%下降到30.2%,初小毕业以上者由16.4%上升到42.1%。1953年5月,全军实行大会考,各科平均成绩达到80分以上,不及格率仅5%左右。官兵文化水平的提高为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3年6月,中央军委发出军队训练由“以文化教育为主”转入“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指示后,文化教育逐步转入经常化,在巩固的基础上坚持下去,继续提高。
全军大规模文化教育运动,是人民解放军发展建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
这一运动的开展,使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锻炼出来的大批工农出身的干部、战士,普遍提高了文化水平,对促进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以及对人民解放军后来的长远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