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0
分享至

□浒萱

文以载道,艺以传情。在浩瀚的文艺长河中,人民始终是创作的灵感之源、力量之基。值此文化繁荣的新时代,我们深情回望,人民在文艺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从未动摇,他们如同滋养文艺之树的不竭甘泉,孕育出一部部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这既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也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艺与人民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魅力的作品。

人民是文艺表现的主体,也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必须能够引起人民的共鸣,反映人民的心愿,传递人民的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以其贴近人民、反映时代的特点赢得了广泛好评。

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各种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大时代的变迁,电视剧《山海情》生动描绘了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这些作品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正是因为它们深刻把握了人民的情感脉搏,真实记录了人民的奋斗足迹,展现了人民的精神风貌。

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不仅是对文艺工作者职业操守的要求,更是对文艺事业发展方向的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文艺创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的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源泉,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倾听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意愿,表达人民的情感,用真挚的笔触描绘人民的生活,用生动的形象塑造人民的精神。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艺创作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文艺作品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还要掌握现代传播技术,创新文艺表现形式,拓宽文艺传播渠道,让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跨越时空界限,触达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同时,面对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文艺工作者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文艺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元、更高质量的文艺产品。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评判者,也是文艺发展的推动者。文艺作品的优劣高下,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只有那些能够经得起人民检验、受到人民喜爱的作品,才能真正流传下来,成为时代的经典。因此,文艺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风气,坚守艺术理想,追求艺术真谛,用优秀的作品引领社会风尚,滋养人民心灵,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也是文艺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人民意志、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要不断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提升文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艺创作生产传播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文艺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新时代文艺事业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文艺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苏州新闻网
苏州新闻网
苏州第一新闻门户
77095文章数 90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