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确家教理念·普及科学养育知识
人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多努力成绩肯定比别人好,勤奋未必成功,但不勤奋就注定失败。
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看着很努力,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呢?
因为,他们可能在“假学习” “假努力”。有时候家长的陪伴也可能是一种“假关心”。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提供思路——
孩子可能在“假努力”
一位教育工作者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班上有个小女孩,坐在班级第一排,平时乖巧、安静,听课也特别认真。
但是在一次大考中,她的成绩很不理想。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后来找老师私聊:“孩子平常很听话,为什么成绩不理想呢?”经过两周的观察,老师和家长发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
在学校上课时,不管老师在讲课、展示PPT、提问……这个小姑娘都在记笔记,甚至有时候,老师翻PPT比较快,她可以不看本子,只盯着屏幕,然后快速地记下来;
而孩子的爸爸反馈的信息是,她每天回到家,就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一个非常精致的本子,把白天每一科的笔记再誊写到这本子上,直到深夜。
看到这,大家应该都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看起来,这个小姑娘确实很勤奋、很努力,但事实上,由于方法的不得当,她的行为,就是一种“假努力”,也就是无效的努力。
低质量勤奋下掩盖的真懒惰
我们经常被一些低质量的勤奋蒙蔽了双眼,觉得这就是在努力,而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掩盖下的,才是真懒惰。孩子们中最常见的是以下两种类型的“懒惰”:
1.肢体懒惰
2.用脑懒惰
肢体懒惰的学生,上课不爱动笔,喜欢用眼睛看,用脑子想,考试时常常眼高手低;用脑懒惰的学生,则是机械地记笔记、刷题,而不“琢磨”、不“走心”。
上面我们说的小女孩,就是典型的“脑懒体勤”的学习者:别人学的时候,她也学;别人玩,她还在学习,但最后,她既没玩到,又没学好,这样的“勤奋”,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
还有一种孩子,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表现得特别从容,简单地说就是——玩也玩了,学也学了。
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把上课的时间利用得很“走心”,在有效的时间里,把该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然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生活。
什么是有效的努力
1
合理分配精力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何谓“合理分配精力”?就是选择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实现时间和精力的最佳匹配。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多数人都是在早上刚起床时状态最好。但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有的孩子可能在晚饭后,或八点、九点以后才会迎来最佳学习状态。
所以,在这里,我们没有整齐划一的时间表,家长要充分了解观察孩子的最佳状态在什么时候,要尊重孩子的身体规律,不能强加干涉,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
提高课堂效率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课上的15-20分钟时间里,讲授新知识,如果在这段黄金时间里,孩子溜号了,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听课效率一定不会高。
同时,上课要以听为主,以理解为主,以记为辅。并且,笔记不可面面俱到,以重点和自我特点为主。切忌一字不落地记下老师所有的话。
要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老师在上课时可能会用到很多专业术语,真正会记笔记的孩子,会把老师的专业术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3
明确先做哪件事
每天回家孩子们都有很多学习任务:英语单词,语文古文,理科习题,纠错,复习,预习……有的孩子上来就开始背单词,背了一会,想起数学有练习题,就放下英语,写了一会数学,又想起语文老师布置了预习……忙了一晚上,却什么都没做完,也没做好。
这里提供一个建议是,在每天开始学习前,一定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设定好任务的“优先级”。
复习优先
回家后,先把老师当天所讲的重点,以“过电影”的形式回忆一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抓紧看书,强化记忆。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明确重点,明确方法。
落实优先
不管做了什么样的计划,落实大于一切。先把老师课上讲过的重要知识点落实,去做作业、做练习。
纠错优先
在纠错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出错原因:是知识欠缺,还是习惯不好;是方法不得当,还是综合能力欠缺?弄懂之后,该背的背,该养成的养成,该改变的改变。还有,要及时纠正记忆,抵制惯性思维,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4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
有的孩子上了一节课,甚至上了一天的学,都没有提出一个问题,但“没问题”就是真的会了吗?其实也未必。
很多时候,“没问题”恰恰证明孩子没有听懂,没有融入到课堂中,试想,对于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让你去提问,你能问出来吗?当然不能。
所以,对于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学的孩子,我们必须要引导他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学习,而不是拼着勤奋的外衣,做假象,磨洋工。像那句老话说得那样“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
大人不能“假关心”
每个家长都想要做孩子学习路上的帮手,但我们要注意,行动上的重视才是真正的重视,不在行动上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只用抱怨和唠叨表示“关心”,其实也是一种“伪关心”。
父母真的关心孩子,就要做到这“三不要”:
1
不要唠叨性询问
很多家长经常在孩子学习时表达关心,随意干扰、打断孩子。
比如孩子在认真写作业、阅读的时候,家长时不时“嘘寒问暖”,问孩子冷不冷、饿不饿、学得怎么样了。
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在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磨蹭拖延。比起提高注意力,懂得保护孩子的注意力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因此,家长在孩子专心学习时,尽量不要去打扰他,可以在一旁安静地看书、工作,给孩子做一个表率。
如果实在想询问,也要等到孩子学完休息的时候,这样询问:“今天有哪些收获?”“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忙的事情?”
这也是在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父母能做的有限”。
2
不要监视性陪伴
很多父母陪写作业时,喜欢盯着孩子的字、坐姿、小动作,哪里不满意就拎出来敲打一番,这样一来,陪伴就变成了监视、控制,带给孩子的更多是紧张和压力。
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不接纳、不满意,自信心也会受到损伤。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学习自由,除非孩子需要帮助,否则不多加干涉。
3
不要否定孩子的努力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轻易否定孩子,要看到孩子的努力。
父母要和孩子坦率地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孩子真正的困难是什么,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期间要不停地肯定和鼓励孩子,陪他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尽力陪他一起解决掉遇到的困难、苦恼、压力。
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孩子不能“假努力”,家长不能“假关心”,找到合适的方法,“教”与“育”才会有成效。想到让孩子达成“真努力”,父母要帮孩子做到这3点:
1
提高专注力
很多孩子学习效率低,其实就是因为专注力差,经常写一会儿作业就东张西望,或是玩玩手头的东西。
想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父母或许可以使用番茄钟时间管理法:
根据自家孩子的专注力情况,设置“番茄钟”15-30分钟左右,中间需全神贯注,一旦孩子开小差,则重新计时。
闹钟响了就开始休息5-10分钟,再进行下一轮番茄钟。这样时间一长,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提高效率。
还有,记得给孩子一个安静的氛围,在家里不要大声讲话,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空间。
2
做好学习规划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假期作息时间表,对睡觉、起床、吃饭、学习、玩耍、锻炼等时间做好规划。
记住让孩子松弛有度,孩子不是做题机器,一直学习,不是最大化利用了时间,而是低效化了勤奋。
劳逸结合,才能让大脑更好地工作,学习效率也更高。
3
学会独立思考
父母要对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训练。
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而是让孩子多多思考,自己一步步地探索答案,发现多种解题思路。
平时也可以鼓励孩子多提问、善提问,运用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孩子思考的欲望。
唯有把知识与思考相结合,才真正触及到了学习的本质。
声明
本文来源于首都教育、中国教育报。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林美妮
欢迎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sdetvnm@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