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东汉末年时期的孔融,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世代读书的孔融,从小的时候就接受了十分良好的教育,对于中国的传统礼仪十分通晓。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小时候就懂得老幼尊序,知道要把大个的梨让给自己的长辈吃,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孔融能够流传下这样的故事,说明当时或者后世的人对于他的人格还是十分敬仰的,他肯定是一位值得别人敬佩的名士。
但是很奇怪的是,孔融最终被曹操处死的时候,曹操给他定下的罪名是不孝之罪,不仅处死了孔融,还株连他的全家。
从小就有着尊敬长辈优秀美德的孔融,为何最终会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处死呢?难道是因为他长大了之后性格大变了吗,在史君看来不会这样,孔融之所以会被曹操处死,从根本原因上来说肯定还是他威胁到了曹操的根本利益,不再能是曹操可以利用的工具了。
曹操从来都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身为东汉末年最为著名和成功的一位奸雄,他有着许多不被世俗所容纳的品质,在当时要论不忠不义之人,曹孟德绝对算得上一个。
让曹操有了除掉孔融的心的,可能就在于孔融对于他的一些态度之上,孔融绝对称得上是当时的忠臣,但孔融所效力的,是大汉王朝,而不是曹操。
曹操的野心众人皆知,汉献帝在曹操的手中逐渐变成了一个傀儡,这是孔融所不希望看到的,但是他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他改变不了这种情况,他就开始在朝中各种讥讽曹操,发布一些对他不利的言论,这些言论也就引起了曹操的不满。
最著名的有一个,就是曹操当初占领了邺城之后,将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妻子甄宓赏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孔融在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
曹操听了之后不明白,问他这出自哪个典故?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就是说看到今日的这件事,就想到了这样的情景。
曹操听了之后,有点尴尬,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对孔融不满了。
孔融对曹操无礼的地方还有很多,他们在当时的许多政见上多有不和,曹操也逐渐就有了除掉孔融的心。但孔融毕竟是当时的一代名士,有着很高的声望,蓦然处死他的话,肯定会招来天下人的不满,对于需要人才共图天下大业的曹操来说,他不愿意伤了天下士子的心。
因此,想要除掉孔融,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说法。曹操为了给孔融定罪,可能翻遍了他的文章和言论,后来在他的文章当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
这个观点总结起来就是说父母无恩论,孔融认为,父母和子女之间是没有所谓的恩情的,父母虽然是把子女带到了这个世界,但是实际上子女不过是父母两人之间的一时激情的“副产品”,母亲就像是一个容器一样,将子女“倒出来”之后就和他们没有关联了,子女没有义务和责任要孝顺父母。
孔融的这个观点,即使是放在现在来说,可能也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更何况在那个礼教严格的时代。
曹操利用孔融的这些言论,最终给他定了一个不孝的罪名,外带加上“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最终将一代名士孔融处死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