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山东科瑞油气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辆看似普通货车的设备内却蕴藏着科技奥秘——王涛创新工作室研发的车载式1200Nm³/h膜分离制氮设备,操作巡检方便又有着强大性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目前已获广泛应用。
“让能源的获取更加绿色、智慧、安全、高效。”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王涛创新工作室致力于研发高新高效气体设备,创新研发的制氮注氮设备广泛应用于油田、船舶、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远销海内外,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智造”新质,解锁油气装备创新密码
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东营市金牌工匠、劳动模范王涛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学习型团队,不断吸收新知识,接收新理念,掌握新技能,打造成为技术攻关的主力团队。”王涛创新工作室自2018年1月成立以来,便以创新创效为目标,汇聚了12名跨领域精英,覆盖从产品调研到经济核算,从工艺设计到程序设计等全链条专业能力。“我们工作室就是把有能力的人汇聚到一起做一件事,各个部门不同专业的人思维不同,考虑的点也不一样,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可以对项目提出不一样的看法。”正如工作室成员申明乾所说:“我们各取所长,为同一个目标。”
这个由“临时”团队蜕变而来的创新集体,正以强大的创新创效能力,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将先进技术推广至行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截至目前,工作室已获得国际、省级、市级奖项4项,主持制定国家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山东省科学成果鉴定2项,东营市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4项。
科研深耕,孵化创新成果
“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如墙上张贴的标语一样,王涛创新工作室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探寻着前进的方向。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课题,王涛创新工作室再次勇立潮头,在多年来制氮技术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工作室逐渐转型升级,并从2023年开始探索起天然气二氧化碳分离技术。
从零开始并非易事,大家讨论达成共识——首先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工作室成员尝试翻阅各类资料,不断学习、消化、吸收各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逐渐形成起了自己的理论模型。后来,第一套测试装置“出炉”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实践过程中数不清的再调整、再实践、再改进,才是对设计研发至生产实践各个环节的更大考验。
王涛说,不仅仅是这套设备,在每项工作中,所有的创新都意味着面临不可预知的问题。“做新设备时,最了解的还是我们研发、设计人员,所以我们会常常到生产一线,观察设备性能反应,找问题,找原因。”从零开始构建理论模型,历经无数次实践调整,工作室成功探索出油气行业低碳发展的新路径。当产品遍布世界各地,走进高温、高原、沙漠、海洋等各种不同情况的“极端”作业环境,展现出卓越的耐寒、防风、耐腐蚀等特性,不仅体现了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度挖掘,更在科研创新的“无人区”中,孵化出一系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
人才摇篮,培育创新生态
技艺传承,人才辈出。王涛创新工作室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孵化器,更是人才发展的摇篮。看着车间里徒弟正认真听着导师细细讲解每台设备的操作和注意事项,王涛感慨道:“每年公司都会来新人,工作室每个人都会带自己的徒弟,就这样从画图到设计,再到实践操作,都是手把手地教,一点点把这些技术传承下去。”
“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技术不是好工匠。”王涛说,他深知技艺需要传承,多年来传技带徒,他培养了20余名优秀的技术人员。同时多次为业内技术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市场人员培训,累计培训人员数百人。
工作室通过师徒结对、技术培训、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做好“传、帮、带”工作,工作室培养了20余名优秀技术人员,累计培训数百名行业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同时,工作室还积极构建跨行业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我们会持续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平台作用,不断开拓创新活动,为石油装备的长远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涛创新工作室正不断开拓新质生产力的广阔天地,共同书写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创新创效新篇章。(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刘海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