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加之巨额的战争赔款,国库往往入不敷出。为了维持朝廷的运转,清政府主要想出两大对策:一是增税,二是借款。
增税很好理解,利用统治阶级的淫威,向全国农民、商人,以及各行各业的百姓增加税收,提高财政收入。
可是,当时的中国是个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民大国,百姓的日子本就过得很拮据,可供搜刮的财物非常有限,虽然人口众多,但还是不足以弥补庞大的国库支出。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好想到借款。
向谁借款?主要是向列强借。以《马关条约》借款为例:当时,日本狮子大开口向清朝索赔2亿两白银,可当时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也不到1亿两,即使皇室不吃不喝,也不给全国官员发俸禄,也无法凑齐赔款。这时候,清政府便只能向列强借款。
据史料记载,1895年7月,清政府与俄、法十家银行组成的财团签订借款合同,共计借款4亿法郎,折合白银9896.8万两。这笔借款已经超过当时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这也就意味着,清政府短期内根本无法偿还。
但很有意思的是,列强明知如此,依然很愿意借钱给清政府。更让人费解的是,当1896年清政府向日本第二次支付赔款时,英国和德国居然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主动要求清政府向其借款,那意思是:你们借俄国人和法国人的钱,也必须借我们的钱!
英国和德国可不是和清政府开玩笑,最后,在总税务司赫德的调解下,清政府向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借款1600万英镑,折合白银9762.2万两。这笔借款,也已经超过当时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清政府同样无法在短期内偿还。可是,英国和德国毫不介意。
那么,列强明知晚清政府积贫积弱,为何还愿借钱给朝廷?难道他们不担心清政府还不上,借出去的钱打水漂吗?
如果清政府真无力偿还借款,老奸巨猾列强的列强又岂会做赔本生意?可是,清政府连增税搜刮穷苦百姓的招都用过,结果是,这点儿民脂民膏连庞大的国库支出也无法弥补,又哪来的钱偿还借款?
原来,清政府手中还有一张王牌——关税。在闭关锁国时代,由于对外贸易很小,所以关税收入十分有限,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很小。可是,随着国门被列强打开,大量洋货进入晚清市场,清政府的关税收入急剧增加。而且,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庞大,关税收入还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这也就意味着,清政府完全有能力偿还借款。这正是列强敢于借款给清政府的原因。当然,列强借款给清政府,绝不仅因为清政府具备偿还能力,还因为通过借款可以趁机渗透和控制清政府的关税大权(此外,借款本身也不是无偿的,而需要付出高昂的利息,列强可以赚取丰厚的利息收入)。
因此,关税作为晚清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历任海关总税务司却都不是中国人,而是由洋人担任,如前文中提及的总税务司赫德便是英国人。一旦由洋人担任总税务司,那么,凡牵涉到收税的问题,清政府均丧失发言权。
可以说,这张王牌名义上是清政府的,但它的实际掌控权却在列强手中。清政府没能很好地利用这张王牌富国强兵,却使其成为列强牟利的门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