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内誉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10月18日在北京金融街举办。除北京主会场外,论坛年会还设置香港、卢森堡、东京三个分会场,并首次邀请香港金融发展局到北京承办议题活动。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已经走过10年,这10年,内地和香港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深化。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16日发布的《施政报告》中多次提及“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互联互通’丰富离岸人民币业务”等。香港金融管理局(简称“香港金管局”)近些年在探索两地金融合作方面积累很多创新经验,该局副总裁陈维民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国家金融市场开放的过程中,香港一直发挥着“先行者”和“试验场”的角色,尤其在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创出新的亮点。
环球时报: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称,会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强化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维民:香港和内地从2014年开通股票通、2017年开通债券通,到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再到2023年的互换通,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些具有前瞻性的重大举措,为国际和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投资渠道,让他们可以沿用熟悉的市场惯例,配置内地或海外资产。
目前,国际投资者的A股资产有超过70%是通过“股票通”持有,他们在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也有近60%通过“北向债券通”进行。可以说,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国际投资者对内地金融市场的参与度,提升人民币资产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和影响力。
在国家金融市场开放的过程中,香港一直发挥着先行者和试验场的角色。一个明显例子是人民币国际化。20年前,香港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2009年试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央银行间建立本币互换安排,2011年推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往后的境外银行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多个突破性的措施,香港都是先行者。这些安排和先行举措在香港成功试行、积累经验,再进一步扩展、复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环球时报:受内地城市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降低银行利率等多重利好刺激,大量港人北上买房。受限于港澳居民向内地银行账户汇款限额要求,港人在大湾区置业需求无法有效满足,金管局为此推出了哪些便利化措施?
陈维民:内地经济蓬勃发展,创造许多机遇,加上粤港两地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上的共通,不少港人前往大湾区发展事业和定居,带动跨境住房的需求。今年年初,两地公布在大湾区实施港澳居民内地购房跨境支付便利化的措施,港澳居民在深圳、广州、珠海等9个城市购买新建商品房及二手商品房,从境外汇入人民币或者外币,包括购房款等不再纳入港澳居民每人每天最高限额管理。便利化措施自2月26日生效以来,大部分香港零售银行已经按新的政策安排为香港居民提供大湾区购房跨境汇款服务。
我们也注意到社会上还有要求,期望跨境汇款安排可进一步优化,便利在内地常住的香港居民进行生活配套环节相关的跨境交易,例如出入起居、医疗保健、退休养老等活动。我们正与内地金融部门积极探讨在不同场景下推出更多金融便民措施,期望有关措施能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环球时报:今年5月17日起,全香港市民都可以开通数字人民币服务,目前实行效果怎么样?
陈维民:我们很高兴香港成为首个数字人民币的跨境试点,香港用户只需以香港手机号码开立个人数币钱包,并可通过本地17个零售银行经“转数快”进行增值,无需开立内地银行户口。本次试点开通的数币钱包不需实名登记,可用于跨境零售支付,但不可用作个人之间的转账。
为推广数字人民币的普及使用,多家银行均推出宣传推广活动,如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红包,让客户体验开立数币钱包及利用“转数快”增值服务带来的便捷。金管局也在社交媒体教市民如何开立及使用数币钱包,也会继续推动更多零售商户接受数字人民币、安排宣传推广、研究钱包升级及探索更多的企业应用场景。 (杨沙沙 张蔚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