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者、学者认为,西游是一部很现实的小说,处处在说人间真相。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阿傩和迦叶问唐僧索要人事。
唐僧取经成功,佛祖答应给他经书,叫阿傩和迦叶去给唐僧挑选经书。阿傩和迦叶则很直接,问唐僧索要人事,唐僧师徒没给,结果两个给了唐僧无字经书。
最后,唐僧师徒重新回去取经,悟空还质问如来佛,但如来没有责怪阿傩和迦叶,反而替他们说“经书不能白给”。
堂堂佛祖,传经居然还要钱。据此,不少读者认为,这是作者讽刺如来佛祖。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讽刺古代皇帝,说皇帝身边的太监、大臣要贿赂。
不过,我个人并不太认同这种看法,因为很奇怪。
首先,如果阿傩和迦叶若是索贿,为何如此明目张胆呢?就算是佛祖身边亲近的人,这种事也应该偷摸进行,最多暗示,而不是堂而皇之啊!
其次,阿傩。迦叶后来拿到紫金钵盂,为何只是“微微一笑”?这和历史上“迦叶拈花一笑”太像了,是不是典故呢?
最后,如来得知阿傩和迦叶索要贿赂,为何不作任何批评,还替他们解释原因?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最重要的是,佛祖也没让阿傩和迦叶把紫金钵盂还给唐僧。
后来,我翻看了一些资料,觉得找到了答案。
所谓“人事”,不能仅仅理解为贿赂,而应该理解为“人间之事”,或者说一切烦恼、牵挂,六根、杂念等等。
唐僧取了真经,就意味着他完成了十世修行,成了旃檀功德佛,也就可以从凡人唐三藏,再次成为如来的弟子。毕竟,他本就是如来二弟子,下界修行只是惩罚,或者说考验。
既然成了佛,唐僧就应该“一丝不挂”(一丝不挂是佛教用语,本意是指人没有一丝的牵挂),不应该再有牵挂、烦恼的东西。可是,那会儿唐僧已经成佛,就应该放下一切“人事”。
基于此,所以迦叶和阿傩才问唐僧要人事。
只是,可能吴承恩没解释清楚,或者读者没读懂,所以理解为讽刺佛家或者皇帝身边人了。
事实上,在清代的《后西游记》中,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
迦叶道:昔年唐玄奘虽说不沾不染,还有一个紫金钵盂,藏在身边,苦苦不舍。我恐他贪嗔不断,故逼了他的出来,你看这个穷和尚,清清净净,一丝也不挂,就勒逼他也无用,转显得我佛门贪。
这本书说,迦叶之所以问唐僧要紫金钵盂,就是要唐僧断了贪嗔,放下一切,清净无念。这里,迦叶说得很有道理,尤其是说唐僧舍不得紫金钵盂,要逼着他放下,成佛之人大抵如是。
正如《西游降魔篇》里的玄奘所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唐僧从苦苦不舍紫金钵盂,这是他的牵挂,到后来放下钵盂,这是他了无牵挂。唯有如此,才能成佛。
这一点,符合禅宗“本来无一物”之理。
迦叶拿了紫金钵盂,为何“微微一笑”?因为这是个典故。了解这个典故,就能明白为何迦叶先给了唐僧无字真经。
宋代《五灯会元》中,记载过迦叶尊者,拈花一笑的故事。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佛祖拈花,迦叶尊者微笑,猜透了佛祖的意思。佛祖即告诉迦叶尊者,经书不立文字,也不外传。
这里的“微妙法门,不立文字”,就是西游中唐僧取到的无字真经。不过一般人是愚迷的,没这个境界,如果给了无字真经,他们反而不懂,所以只能给唐僧有字真经。
当然,无字真经其实唐僧取到了,他取经的决心、经历,以及他修行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对他而言就是无字真经。所以,如来说“无字经书也是好的”。
可惜,这一切唐僧当时不懂,悟空也没有看透,后来的读者也很少有人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