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末年满族人口锐减,因这两次针对满人的大规模血腥屠杀

分享至

近代历史上有两次针对满族的大清洗,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时期,

第二次就是武昌起义之后,

其中以第二次更为惨烈...

1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吕德明、蒋翊武等人率先起义,占领武昌城。

这场突如其来的武装起义,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也引发了一系列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

起义当晚,革命党人迅速控制了武昌城的要害部门。

他们占领了总督衙门,并在城头升起了白底红十八星旗,宣告武昌光复。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全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清朝统治中国近300年,实行满汉分治政策。

满族作为统治者享有特权,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则处于被统治地位。

这种政策导致民族矛盾长期积累。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满汉通婚被禁止,这加深了两个族群之间的隔阂。

第二,汉人被禁止迁入满洲地区,而满人则可以自由迁居中国其他地方。

第三,在科举考试中,满族考生享有优待,这引起了汉族士子的不满。

第四,满族人即使不做官也能领取朝廷的月饷,这在经济上也造成了不平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思潮兴起。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的反清运动席卷全国。

他们认为中国当时之所以衰弱,这个锅应该由清政府来背,当然事实也就是这样,

但是一些别有用心革命党人将满族整体等同于清政府,煽动民众对满族的仇恨情绪,借此转移国家内部矛盾。

梁启超在1899年发表的《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中就提出了"排满"的观点。

他认为,清政府的腐败与满族的统治密不可分,只有推翻满族统治,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同时,清末新政的推行使得一些旗人移居城市,与汉族人口进一步混居。

例如,从1904年起,荆州旗兵被轮派到湖北新军中受训。

每十名新兵中就有一名是旗兵,他们主要集中在第八镇第三十步兵标。

这种安排本意是为了提高旗兵的军事素质,但却无意中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2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

在这场剧烈的社会动荡中,一些地方针对满族人的暴力事件频发。

在武昌,起义军搜捕和处决了一些旗人。

据参与者万业才回忆:"午夜过后,我们听见有一处芦苇沙沙作响。

我们大声喝叫:'哪一个?快出来!'毫无反应。我们又喊:'再不出来开枪了!'接着对准草动处开了一枪。

果然草丛里爬出两个人来,遍体污泥、浑身颤抖。"

万业才继续描述道:"我们问他:'做什么的?为么事黑夜躲在这里?'一个不开腔,另一个吓得结结巴巴,好一会儿说不成一句话来。

从语音上判别,显然是个旗兵。

原来三十标的旗兵多半是从东北三省中的满族内征调而来,语音很容易辨别。

天亮之后,将此二人送到军政府处决了。"

革命军还发布了针对旗人的布告,其中写道:"须知今日满贼,并非我汉家儿";"藏匿满奴者斩";"能搜献满人及接济军械、保护外人生命财产者,均有赏"。

这进一步加剧了对旗人的迫害。

据路透社记者报道,他在14日来到武昌时,"发现到处都是满人尸体",估计有八百人被杀。

军政府代表则估计有四五百名旗人在起义后的前三天被杀。

由于担心传染疾病,受害者的尸体都被匆匆掩埋了。

西安发生了更大规模的冲突,当地驻防有两万多名旗人及其家眷。

革命军攻破满城后,对城内居民进行了无差别攻击。

英国传教士J.C.凯特记录道:"无论长幼,男女,甚至小孩子,都同样被杀......房子被烧光抢光,那些希望躲过这场风暴的人最终也被迫暴露。

革命军在一堵矮墙后,放了一把无情的大火,把鞑靼城焚烧殆尽。

那些试图逃出来进入汉城的人,一出现在大门,就被砍倒在地。"

凯特还描述了旗人投降时的悲惨场景:"当满人发现抵抗徒劳无益,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跪在地上,放下手中的武器,请求革命军放他们一条生路。

当他们跪下时,他们就被射死了。

有时,整整一排都被射杀,在一个门口,十到二十人的一排旗人就这样被无情的杀死了。"

据凯特估计,至少有一万旗人在这场冲突中丧生。

幸存者也处境艰难,有的被敲诈,有的被强迫改嫁,还有人被驱逐出城。

整个满城被抢劫一空,年轻的妇女被迫成为穷苦汉人士兵的妻子,小女孩被绑到富人家做婢女。

太原的满城也遭到了革命军的炮击。

当地"满城被屠甚为惨烈","当乱起之时,该满城地居城之东北隅,并未得有消息。

迨闻炮声,始知事变,遂始逃奔。

迨奔至营门,已被围住。

是时炮弹如雨,营内房舍尽毁,全城无一逃生者"。

虽然"无一逃生"的说法略显夸张,但满人伤亡严重、满城被焚毁却是事实。

福州、杭州、南京、苏州、江阴、广州、宁波、成都、洛阳等地也相继发生针对旗人的恶性事件...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