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统一了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同时对有关朝政的许多问题,也进行了统一规定。
首先是确立国号。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这个历史传承不能间断,虽然现在全国统一了,再叫秦国已经不合适了,但给开创的新王朝起个什么名字呢?大臣们几经商榷,就叫秦朝。
国号的确立基本上没有异议,很快就确定下来。那么君主怎么称呼呢?
皇帝
博士学宫拟定的名号是“泰皇”,他们找出的依据是:“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所以给君主的称呼叫泰皇以示尊贵。
但嬴政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这个称号他还觉得不满意。他的心里总有这么一个情结,他始终认为帝号要高于王号。但若单取帝号,似乎又不足以彰显远承圣贤大道之尊崇,崇古尊典的博士们也一定不以为然。
思忖半天,脑洞大开,叫“皇帝”,这样有虚有实、有古有今!于是,嬴政在大臣们的奏请上提笔写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君主的名称也确定了下了来。
玉玺
皇帝既然是至高无上的,那有关皇帝的一切都要显示出与众不同来。于是皇帝的专用词就出现了,如:皇帝自称朕,皇帝命曰制,皇帝令曰诏,皇帝印曰玺。
另外,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车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所至曰幸,所进曰御,皇帝冠曰通天冠高九寸,臣民称皇帝曰陛下,史官纪事曰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事的增加,又增加了一些专用词语。比如帝王的诏书、命令就分为四种:
“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 ”(《后汉书·光武帝纪》)
龙椅
到了唐朝,敕书又分为发敕、敕旨、论事敕及敕牒 4种。官府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等重要事情用发敕,又称发日敕,由皇帝亲笔填写日期;因官僚奏请而颁发的皇帝命令,称敕旨;皇帝训诫百官用论事敕;由尚书省粘连牒文发出的敕书称为敕牒。
既然成了专用字,和皇家沾上关系,一般人就不能使用了。比如说,皇上的东西,一般人不能动。
比方说皇帝的女人,那是他的禁脔,别人别想染指;比方说,皇帝的龙椅,别人别说要动它,就是想一想也是不允许的。
同样,皇帝的专用字,别人也都要规避才行,否则就是杀头之罪。
一般人不能违规,那皇子皇孙们违规了应该怎么处理呢?这个事情还真值得研究。唐太宗当年就遇到这种事情,看他是如何处理的。
李世民夫妇
《酉阳杂俎》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唐太宗和儿子唐高宗之间的事情。
李治是唐太宗的嫡子,不过是最小的嫡子,老三。他的上面有两个哥哥。
有一次,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陪同小李治玩耍。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孩子,整天都在玩耍中度过。
一天,李治正拿着一支笔在一张白纸上涂写,把整张纸都给画满了。看到李治在那里画的专心致志,李世民很好奇,是什么让他这么专心涂鸦呢?
小李治
李世民拿过纸张,一边欣赏着李治的涂鸦,一边微笑着。他在想,还是小孩子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一天是多么轻松愉快呀。
但是看重看重,他的心情立刻翻转了过来,瞬间冒出了冷汗。李世民看到一个小孩画的画,怎么会紧张成这样呢?
原来,李治随手乱写的字画中,有一个“敕”字清晰可见!
唐太宗看到此字,心想:这难道就是天意吗?
随后,他就对宫女说:“赶紧把这张纸烧掉,而且绝不许将此事外传,否则后果很严重。”
当然,李世民不是怕李治会抢他的皇位,这时的李治还是个懵懂小儿,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
李承乾
李世民不怕,可别人怕呀。当时的太子是李承乾,而且李治还有好多哥哥呢,如果让他们知道李治有这个表现,李承乾会放过他,其他的几个兄弟会放过他?所以, 唐太宗这样做就是为了保护李治。
是天意还是冥冥中的什么安排,到了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李治还真的继位了。
他成为唐朝的第三位皇帝。
难道说,真的就是天命不可违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