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周艺术人物,法籍海地裔艺术家加埃尔·舒瓦纳获得了2024年马塞尔·杜尚奖;艺术家袁侃“谛听宁静”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展;张见、高茜作品展在上海芊荷艺术空间开幕,为观众呈现了一座花鸟园林;湖北美术馆的“孟禄丁在1975.1990.2006.2024”呈现了中国抽象艺术代表性人物孟禄丁的创作轨迹。
法国|艺术家加埃尔·舒瓦纳
获得2024年马塞尔·杜尚奖
10月15日,2024年马塞尔·杜尚奖(Prix Marcel Duchamp)评选结果出炉,现年39岁的法籍海地裔艺术家加埃尔·舒瓦纳(Gaëlle Choisne)成为今年的获奖者。
加埃尔·舒瓦纳在自己的作品前
马塞尔·杜尚奖由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协会(ADIAF)于2000年创立,旨在在国际上表彰和推广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并促进当今法国视觉艺术领域实践的多样性。
舒瓦纳1985年出生于法国瑟堡,毕业于阿姆斯特丹皇家美术学院和里昂美术学院,如今在巴黎生活与工作。父母双亲一方是布列塔尼人,一方是海地人,她深受这两种文化的影响,作品涉及雕塑、绘画、影像等多个领域,融合克里奥尔神话、口述传统、神秘主义和流行文化,探讨灾难、殖民主义和自然资源开发等主题。
加埃尔·舒瓦纳作品(局部)
舒瓦纳的创作有时是高度纪实,有时又充满神秘色彩。今年她的获奖作品是一件由软木、大型彩绘和影像组成的装置作品,名为《水瓶座时代》。舒瓦纳非常擅长类似拼接、剪贴的创作,她将二手商店淘来的照片、商业贴纸、假发、甚至街上捡到报纸融合在神秘色彩里,她自述喜欢这些“琐碎、且不被珍视的东西”。在古典占星中,水瓶座时代也意味着巨大转折。舒瓦纳如此阐释自己的作品“一个岛屿,一个群岛,一个不同现实聚合并被重塑和修复的地方。”
蓬皮杜中心杂志主编Séverine Pierron将舒瓦纳的装置描述为“她的作品介于摄影、雕塑和装置之间,并带有强烈的神秘元素,其灵感来自于她作为非洲裔女性的传统,在重新组合的空间中进行的时间和感官之旅。”
舒瓦纳和其他入围艺术家的作品还将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展期至2025年1月6日。
上海|艺术家袁侃
“谛听宁静HEARING THE SILENCE”开展
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袁侃的第五次个人作品展“谛听宁静”在上海雕塑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展出了袁侃的作品约35件(组),作品形式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此次展览体现了袁侃创作上的重要转折,展的虽是两年来的新作,但却是在他前面十年个人艺术实验和沉淀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展览也是上海油画雕塑院第七届雕塑学术系列展之一。
袁侃
“谛听宁静”引自指挥大师阿巴多的采访纪录片,探讨了孤独、宁静与艺术的关系。阿巴多在私人庄园中接受采访时坦言这片园地就是自己休养生息的一片小天地。
袁侃向澎湃新闻记者表述:“虽然我没有阿巴多那样曼妙的花园,但也在有意识地寻找自己心目中的花园。我尝试在作品中表现那种不够成熟的笨拙感,但正是瑕疵给生命赋予了意义,那种难以捉摸和存在的虚无感以及弥漫在作品中的神秘感也是我所追寻的,每每‘小心翼翼地堆叠’又往往伴随着‘轰然倒塌’。”
展览现场
在作品中袁侃强调了艺术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感,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不可沟通的边缘,为人们提供内心庇护所的重要性。
展览展出的雕塑与绘画作品,过去人们熟悉的具体形象基本消失或隐于背后,代之抽象表现语言的绘画和颇具体量的抽象金属雕塑,有几件象征身体耳道结构、有机形态的简约雕塑穿插其间起点题作用。雕塑与绘画之间形成巧妙的呼应,共构了一个表面宁静、内在暗流涌动的场景。这个场景袁侃称之为“秘密花园”,他回归心灵之所。在这个花园里他袒露了真实隐秘的情感,及其艺术的精神来源和创作所根植的土壤。
展览现场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在展览开幕式上评价道:“袁侃的创作一直以来非常注重个人情感和经验的表达,以及随之延展出的相关社会性的思考与批判,他以一个艺术家的敏感与忧思,感知自己以及周遭世界的变化。”
上海|艺术家张见&高茜
“有园”草木入画
10月19日,“有园——张见、高茜作品展”在上海芊荷艺术空间开幕,展览呈现了两位艺术家的20余幅作品。“有园”之名来自张见和高茜一起精心营建自己的园林——沿着开挖的水池错落着种着各种花草植物,整个花园,其实就是他们花鸟作品的大型代表作。
张见、高茜在“有园”
张见有感于李渔的私家别院“芥子园”,他延循熟悉的宋元小品之传统,同时受欧洲植物画的启发,集图谱之形制,用传统白描形式描绘根、叶、花、果等不同部位,重新组合并构建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当代视觉世界,由此《有园画谱》应运而生。这一系列拟古人之法以小观大,并相互映照。线的勾勒与色的晕染都在兼顾意写的同时力图还原植物全貌。既表达了他对自然植物和中国古典绘画的理解,也弥补了他少年时对《芥子园画谱》的某些不满足。
张见,《有园画谱--水仙》,43×75cm,纸本设色,2024
展览中,高茜的作品从赵孟頫《八花图》中得到启发,她以自在而松快的笔法把“有园”的杂花野草一一铺陈开来,把对这些植物的理解、情感和感受力贯注在笔墨之间,营造出既典丽又清雅、既雍容又舒卷的感觉。
高茜,《有园杂项之一》,36×53cm,纸本设色,2024
这些作品的背后,是“有园”中的万物生长。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
湖北|艺术家孟禄丁
“孟禄丁在1975.1990.2006.2024”开展
在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界,孟禄丁常常被人称为中国抽象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日前,个展“孟禄丁在1975.1990.2006.2024”在湖北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以切片史的方式,选取了孟禄丁创作生涯中1975、1990、2006、2024四个时间节点,分别对应艺术家的学画启蒙期、央美附中期、赴美国前后、归国以来及最新的创作,这同时也标记出其生活轨迹的重要转变。
孟禄丁1962年生于河北保定市,祖籍北京通州;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画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孟禄丁凭借作品《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少年成名,这件作品也成为“新潮美术运动”的标志。
《火把节》,孟禄丁,1986年
布面油画 100cm×73cm
相较于人们所熟知的《在新时代—亚当和夏娃的启示》,以及近年来颇为代表的具有抽象、理性、符号特征的《元速》、《朱砂》等系列作品,本次展览则力图呈现出孟禄丁的更多复杂面向。
朱砂·自由力,孟禄丁,2023年
布面矿物质颜料综合材料 300cm×250cm
展览通过跨越五十年的作品,包括此前从未展出过的手稿,勾勒出一位“60后”艺术家如何在大历史浪潮中锚定和调整自己的人生和艺术方向,呈现艺术家创作的多向路径和不变的自由生命态度,以及作品背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犹豫、徘徊与肯定,让观者重识一个“陌生”而又“生动”的孟禄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