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种玊上围,又称西门古寨,位于丰顺具汤南镇,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历经18年才竣工,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寨墙根据36天干、72地支,共108板块围筑而成,呈蟹形,墙体高约6米,墙厚0.5米,每板墙设有直径为20厘米的圆形枪眼,用粗砂、小石子、否子、糯米及红糖拌和夯筑,迄今坚固无比。
(种玊上围平面图)
(种玊上围俯视图)
(种玊上围墙体 坚固无比)
古寨有三大门:即正西门、北平门、南安门,均坐东向西,故有“西门古寨”之称,其门板厚达16厘米,三个大门栓,外加一海碗粗的横杠,再用两根大石柱一顶,固若金汤。东门较小,阴森吓人,上有魁星楼,供奉着魁星爷,长年烟火缭绕。
(种玊上围正西门)
(种玊上围北平门)
(种玊上围南安门)
寨墙四角均设有哨楼,外露的三面墙各有枪眼两个,围墙每面一枪眼,火力交叉,攻寨者近墙根不得。
(种玊上围枪眼)
寨内有三街六巷、一祠堂、六公厅,呈八卦九宫格局,大小房间608间,全盛时期古寨共有人口3000多人,人丁兴旺、热闹非凡。三大街平行布局南北取向,其中中心大街横接南北大门,三大街与东西走向的巷道交汇构成古寨井字形的交通网络。走进正西门便是西大街,街正中处是三进开间的九世祖之“潜士公祠”。
潜士公祠是上围古寨里的一座大公祠,是祀奉先祖、举办婚丧嫁娶的公共场所,战时则是全村誓师之所、指挥中心。
(种玊上围潜士公祠)
西门外是大广场,广场上耸立着五副旗杆石。广场外有一口半月形的大池塘,若遇雨天,寨内的雨水、污水等顺着护城河排入大池塘。
种玊上围是丰顺县古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研究丰顺县古村落建筑的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种玊上围被丰顺县人民政府列为旅游景点)
【专题】种玊上围风水
客家常见的古建筑有围龙屋、福建土楼,但是像种玊上围这种规模和风格的实属罕见。当你去到实地感受时,肯定会被这一番景象所震撼。
种玊上围内部有7个公祠,寨墙根据36天干、72地支设置赋予了其神秘色彩。
下面跟随笔者的脚步,来看下种玊上围的地理位置吧。
(种玊上围坐向卫星图)
在风水学上,种玊上围属于典型的坐空朝满,玄武方榕江北河缠绕种玊上围流去揭阳方向。这种朝向跟梅州大埔张弼士故居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为水绕玄武。
《雪心赋》说:发福悠长,定是水缠玄武;为官富厚,必然水绕青龙。可见此处属于福泽之地。
(种玊上围卫星图)
其实,从卫星图不难看出,相比种玊上围正前方,其后方的山体地势整体较高,这也是符合形势风水立向原则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