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位外国使臣到访,提议比酒量,群臣无人敢应战,朱棣恼怒。这时,一文弱书生站了出来,两人大战三天三夜,结局连朱棣都吓到了!
永乐年间,大明皇帝朱棣接见了一位外国使臣。按照惯例,朱棣设宴款待,歌舞升平,场面热闹非凡。
正当众人觥筹交错、气氛融洽之时,那使臣却突然提出一个让满朝文武都没想到的挑战——比酒量。
他扬言:“我喝遍天下无敌手,不知大明朝中,谁能应战?”
使臣个头高大,嗓门洪亮,尤其是自信满满的样子,更让人忌惮。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在打鼓,谁也不敢应声。
毕竟这是在外国使臣面前,要是输了,不仅丢了个人的脸,还丢了大明的脸。
朱棣的脸色渐渐沉了下去,堂堂大明朝,难道连个能喝酒的都没有?
就在气氛越来越尴尬时,一道声音突然打破了沉默:“臣愿往!”众人循声望去,竟然是新科文状元曾棨。
曾棨不过是个年轻的书生,文质彬彬的样子根本不像能喝酒的样子,朝中有些老臣见状,立刻跪下请求朱棣派一名擅长饮酒的武将应战。
朱棣摆了摆手,目光紧紧盯着曾棨,略带怀疑地问:“你可知此事关系甚大?若你输了,便是辱国之罪,你愿意承担后果吗?”
曾棨毫不犹豫地跪下,坚定地回答:“陛下,臣自幼常饮酒作诗,从未醉过。臣愿为大明出战,无论胜败,愿承担一切后果。”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怀疑:“那你可知自己能喝多少酒?”
“臣不知,只知可以一直喝下去。”曾棨面不改色地答道。
满朝文武都在心里暗笑,觉得这新科状元实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太不自量力了。
但朱棣看着曾棨笃定的神情,心中突然有了几分信任,于是拍板道:“好!这场斗酒比赛,就由你代表大明出战!”
刚开始,酒席上摆满了外国使臣带来的葡萄酒。曾棨从未喝过这种酒,但他没有任何迟疑,举杯便饮。
使臣见状,也不甘示弱,二人你来我往,杯盏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几个时辰过去,桌上的酒杯堆得像小山一般,时间已到深夜,两人依旧不分胜负。
两人只能第二天再战,这一次和大明朝的美酒佳酿,可一直喝到夜幕降临,使臣面泛红晕,动作迟缓。
曾棨却谈笑依然,酒兴浓时吟诵数首诗词,令在场众人皆钦佩不已。
使臣一直强撑着不服气,势必要一直战下去。
两人早上继续喝葡萄酒,下午则开始混饮大明的美酒,这种红白酒掺杂的喝法,最容易让人醉倒。
第三天,到了傍晚,使臣已经面色通红,步履蹒跚,嘴里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而曾棨依然神采奕奕,甚至抱起酒坛,大口大口地喝,仿佛这酒对他毫无影响。
最终,那外国使臣再也难以支撑,起身摇摇晃晃地抱拳告负:“明朝文臣竟这般厉害,本使自愧不如。”
朱棣见状哈哈大笑,夸赞曾棨:“好!真是大明的好状元!”
曾棨不仅让大明荣光无限,更是借此获封“酒状元”之称号,这场斗酒赛事的佳话迅速流传开来,就连民间也纷纷传扬其“千杯不醉”之誉。
英国公张辅不信传言,决定亲自试试这位状元的酒量。他设下重宴,特意准备了一个大圆桶,里面装满了美酒。张辅对曾棨说:“状元,今日这酒你可要尽兴。”
曾棨微微一笑,举杯畅饮。起初,众人还以为他不过是虚张声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棨的酒杯一杯接一杯,圆桶里的酒慢慢减少,他却像是喝了水一样,面不改色。
张辅彻底服了,连连感叹:“状元真是海量,千杯不醉果然名不虚传!”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挑战曾棨的酒量。
而真正令人敬佩的不仅仅是他的酒量,永乐年间,曾棨协助编纂《永乐大典》,他的草书独具一格,诗文俱佳,朱棣曾多次亲自点名让他起草诏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