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国初期,我国国内还处于百废待举的状态之下,也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一套军工体系。对于那时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他们行军打仗之时,手中所能使用的武器也极为有限,基本都是靠以此前的战斗中缴获而来的武器装备为主。
那一时期,我军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基本都是万国牌,往往一个班里的士兵,其所使用的武器口径就已经是五花八门了。
比如在枪械和火炮方面,其品种和型号就有110多种,单单是在步枪口径方面,从6.5毫米到11.43毫米的就有13种,而各种枪械的型号也多达几十种。
这无疑加重了我军在弹药补给上的负担,给我军后勤保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倘若子弹口径与枪支型号不匹配,那么枪械也就成了摆设。
朝鲜战场的火力悬殊
而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装备的武器也大多较为寒酸,比如枪械方面,主力装备还是日本在1900年设计的三八步枪,我们也将其称之为是“三八大盖”。
但时隔几十年,这种打一枪就需要拉一次枪栓,装一次子弹的步枪,早已显得非常落后了。至于重火力武器方面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轻型迫击炮。
在数量上,为了保障战时所需,我军也专门补充了步枪2000挺,轻机枪540挺,重机枪76挺,60毫米炮179门,81毫米迫击炮45门,92步兵炮55门。此外,还装备2000枚反坦克地雷,东北军区也还专门为部队订制了2000个燃烧瓶,用以增强志愿军部队的反坦克力量。
但是在朝鲜战场上,我军所面临的对手可是拥有着众多装备精良,性能先进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在武器火力上,志愿军与美军相比,差距实在悬殊。美军部队各种重火力武器齐全,轻火力武器也全都是自动步枪,只需轻轻扣动扳机,便能进行持续开火射击。简单总结来说,美军仅一个营的火力都比志愿军一个军的火力还要更加强大。
志愿军方面最大的不足便是缺乏地面坦克和一些方防空兵武器,且还不算在空军力量上的对比,其整个朝鲜战场的上空几乎都被美军战机所完全主导了。
美军在朝鲜战场,所配备的战机数量就多达3000多架,所有战机几乎全天候24小时值班待命,能做到在各个地区,24小时不间断的,随时起飞作战。
正是因为美军战机在空中的严密封锁,和紧盯死守之下,志愿军们连生火做饭都完全没机会,一旦有火光和烟雾,便会招来美军战机的注意,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番狂轰滥炸。
所以,志愿军们饿了吃不上热饭,吃能嚼着口感粗糙的炒面,就着一把雪水吃下去。冷了,也喝不上一口热水,直至身体冻僵,从此掩埋在那冰雪之下.......
在这种几乎被敌军火力完全压制的情况之下,充满智慧的志愿军战士们,也是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开始亲自动手制造一些土制武器:
比如燃烧瓶,土质散弹枪(也叫炮筒子,一种在大口径炮管中加入弹药,铁砂等,发射出去,会具有一些散弹枪的效果),土质反坦克地雷(一种将大口径炮弹垂直埋入土内,再加入一个人工操作的击发装置)等等各式各样的土枪土炮。
“没良心炮”
毕竟是土制武器,无论是在打击精度,还是火力效果方面都难以与正规武器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让敌军意想不到的土造武器,也能在一些突发的紧急情况下,出其不意地给予敌军致命一击,威力也不容小觑。
这其中就有一个佼佼者般的存在,就连装备豪华的美军见了也曾为之震撼和恐惧过,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人称“没良心炮”。
“没良心炮”也叫“飞雷炮”,是一种用汽油桶来当作炮管的炸药包发射装置。它最早是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当时我军部队能使用的火炮弹药非常稀少,所以在万般无奈之下,中国解放军们便自己创造出了这种曾让敌军吓破胆的炸药抛射筒。
飞雷炮的原理很简单,其主体就是一个汽油桶,解放军们不过是在汽油桶内填充了一些火药作为发射弹药,中间加一个隔离板,然后再将其捆绑好的炸药包放入其中。
使用时只需要点燃炸药包和“底火”,随后这些重达十公斤的炸药包便被瞬间抛射到150米到200米的这样一个距离之外,其本质上就是一个炸药包的发射器。
因此它也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缺点,比如射程不足,弹道不固定,更别提有什么射击精度。但这款土制炮弹也不依靠什么射击精度,主要还是在于其内部炸药爆炸的一瞬间所产生的巨大杀伤力。
别看它其貌不扬,但威力可并不小,至少口径足够大,汽油桶能有多粗,它的口径就能能多大,再加上其内部众多炸药包在被点燃后所产生的爆炸冲击力,其一旦发射,所及之处,系数都遭到损毁。
若要是炸到人的身上,结局都是被活活震死,就算被炸死的尸骸表面无明显伤口,但其五脏六腑都早已被震碎,因而它才也得名“没良心炮”,其威力又野又没良心。
第五次战役
除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初露锋芒,没良心炮也曾在朝鲜战场上大展身手。1951年4月,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在半岛中部正式打响。
在仅一个月的时间中,志愿军就先后发动了两轮攻势。但在与美军的多次交战以后,他们也大概了解了志愿军部队的进攻特点和战术打法,也洞悉了志愿军在大纵深战术上所存在的致命弱点,即后勤补给的问题。
两轮攻势过后,志愿军部队已开始出现弹药补给,物资补给不足的问题。于是美军在察觉到这一点之后,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进攻机会,李奇微甚至专门为此制定了“磁性战术”打法,专门用以破解志愿军的迂回,穿插战术。
于是在志愿军部队刚停止了进攻行动之后,美军部队又立马在范弗里特的带领下,于5月20日的时候对志愿军展开了大规模反攻。
先是美军空降兵第187团,在位于志愿军第63军189师566团后方的580.7高地上,空降了约1个连的兵力。
当此时的志愿军第63军189师566团其实已经断粮三天了,才发现了头顶上空有美军运输机经过,并还从空中陆续飘下了许多降落伞以后,566团的志愿军们开始立刻警觉了起来。
而此时,志愿军其他个部队已经开始了后撤行动。按照美军的打算,他们是企图在志愿军后撤的必经之路上,利用空军优势和进行地面作战的美军第7师,与英军29旅部队进行严密的配合作战,彻底断了志愿军的后撤路线。
夜袭580.7高地
由于正面受敌,负责掩护和断后任务的志愿军第63军第189师566团,只能选择先解决空降在580.7高地上的美军,为志愿军大部队解决后顾之忧。
时任566团团长的朱彪立即从下属的各个连队中,仅仅抽调1营1连和3连,3营7连,共3个连的兵力,准备夜袭580.7高地。
虽然是三个连的兵力,但此时这三连志愿军部队加起来也才150人左右,且这批志愿军战士们早已连续作战1个月了,无论是在弹药还是物资储备数量上,都已捉襟见肘,且还没有得到任何的兵力补充。
但偏偏他们眼前还有一个美军部队正如狼似虎,虎视眈眈着,566团的志愿军们无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弹药储备供应上,甚至是身体体能上,都难以与美军空降兵相抗衡。
实力不对等,这一仗我们就不打了吗?或许是天赐良机,美军部队也觉得此时的志愿军部队自不是其对手,所以他们轻敌了。
甚至在占领了580.7高地后,都不屑于去构筑防御工事,只留下少数哨兵负责夜间站岗以后,其余士兵便大摇大摆地去睡觉休整了。
这无疑给了准备夜袭的566团的三个连队的志愿军一个很好的夜袭机会,夜幕降临后,行动开始,志愿军们摸黑进行,在悄无声息间就已爬上了580.7高地,待美军哨兵还未回过神来之时,他们也被志愿军轻松一枪将其撂倒在地。
志愿军的枪声惊醒了一批本在睡梦中的美军士兵,但此时他们想要立刻展开防御,已经为时已晚。
待他们还未接近我方志愿军前,我们就以投射一排手榴弹的威力,将美军的露宿营地炸得七零八落,而其他美军士兵此时早已乱作一团,随即赶来的志愿军士兵也没有给这些睡眼惺忪的美军任何还击的机会。
于是此次夜袭行动很快并结束了,志愿军方面几乎是以最小的代价,便轻松歼灭了近200多美军,并活捉俘虏60余名。
志愿军的“杀手锏”
不过,566团的战场胜利并未一直持续,在21日天刚蒙蒙亮时,美军第7师部队和英军29旅便开始向566团所在阵发起新一轮猛攻。但原本就只有3个连的兵力的志愿军又怎么能抵挡得住英美联军的疯狂进攻呢?
他们几乎是在做着殊死抵抗,而这样的抵抗持续了整整1天,此时的他们早已疲惫不堪,弹尽粮绝,英美军的炮火也反反复复在志愿军阵地上轰炸了好几遍,几乎翻了个底朝天,将志愿军部队所有的防御工事都悉数摧毁,致使我军阵地不断失守。
此时的566团志愿军们其实已经接到了可以后撤的命令,但是团长朱彪不愿就此作罢,在他看来,后撤也不能完全拯救剩下的志愿军们,他们仅凭着两条腿,任凭怎么后撤,其实也难以逃脱英美军队机械化部队的乘胜追击。
于是他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加强1营1连的火力,让其负责最后的断后工作,或许你不禁要疑惑,不是说已经要弹尽粮绝了吗?又何来增强火力一说呢?对,我们这里所说的用来增强火力的武器不是别的,正是我军部队秘密准备的“杀手锏”武器:飞雷炮。
不曾想63军曾在前期缴获的一批看似用处不大的空汽油桶,到了这时候,到了志愿军手里,竟能摇身一变,成为了后来英美军队也为之胆寒的战场作战利器。
既然横竖都失败,于是团长朱彪心一横,决定放手一搏,他还将团里受过工兵训练的志愿军们都集结起来,帮助1连的志愿军们都一起制作这种飞雷炮。
在制作好飞雷炮以后,566团1连的志愿军们开始在美军炮火袭击的死角之处挖土坑,布置飞雷,并将飞雷炮的筒口对准美军步兵的必经之路上,然后再在前沿阵地上布置两个观察哨,剩余人员则在阵地反斜面处进行隐蔽。
飞雷炮一展身手
此次行动在5月22日早晨展开,美军先是对566团所在阵地实施了一轮炮火猛攻,紧接着则是美军步兵开始发起冲锋,1连的志愿军战士则是先以手榴弹,以及轻武器来做抵抗,见到我军手榴弹来袭,美军部队则很迅速的先就近寻找掩体来进行隐蔽。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令他们猝不及防,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随着几声巨大的炮火轰鸣声响彻阵地上空之后,之间一些不知名的火球跃然而起,朝着美军所在方向直扑而去。
此时美军都还来不及搞清楚前方究竟发生了什么,火球就瞬间爆炸,巨大的冲击波见周遭的一切都震了个粉碎,待硝烟渐渐散去时,留在阵地上的就只有一具具倒在血泊中美军尸骸,但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被震死的,就算还有人尚还有一口气在,也都已经身负重伤,失去战斗力。
据战后,63军189师566团1营1连的一名通讯员杨恩起的回忆:
“仅仅两轮,对方阵地横尸遍野,很多英军被震死了英军28旅的阵地竟然是一片死寂”
但更加让美军和英军感到无奈的是,自己到死的那一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死于何种武器之手,不难想象对面被轰炸的美军,英军那时那刻是有多么惊诧和恐慌。就像英军第28旅上尉参谋诺斯·汉克尔,后来在《1951年朝鲜夏季作战》中所提到的那样:
“当天和志愿军在前线对峙的英军曾遭到中国军队从纵深打来的准确的大口径炮弹的攻击。”
他们都以为这是志愿军的某种大口径火炮,殊不知却仅仅只是“土坑+空汽油桶+炸药包”打出的组合威力。
所以美军,英军之所以会对我军飞雷炮如此忌惮,倒不是说飞雷炮本身有多么厉害,其给敌军造成的恐惧,更多是一种给人心理上的威慑力和震撼。毕竟飞雷炮本身制作工艺简单粗糙,而则也决定它本身的各项性能其实很差。
于是在1连志愿军士兵后续的进攻过程中,虽然飞雷炮也都被成功发射出去,但是它从装填到发射的这一整个过程,都费时费力,步骤繁琐,发射速度慢,射程也短。
但凡英美军队后面的迫击炮等重火力一上来,我军的飞雷炮恐怕就难以打出有效的杀伤力,飞雷炮用得越多,也越容易被敌军发现其缺点。
于是566团的志愿军们也只得趁势赶紧后撤,不说能将这次的任务完成得有多好,但是他们至少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上,做了一切他们所能做出的努力,并成功帮助566团主力部队的转移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到万不得已之时,他们最好的选择依旧要撤退,用以保留部队的有生力量,不做无意义的人员消耗。
结语
后来我国军工业开始逐步发展完善,我国的战士们早已不需要自己动手去制作武器,而飞雷炮等战争年代诞生的土制武器,也因此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却依旧被完好地保存在了博物馆中,供人们去更好地了解那段艰苦的战争历史和风云岁月。
飞雷炮,虽也算不得什么精良的武器,但是在我军部队最为艰苦的时候,却帮助我们不被敌军所打倒,不被眼前的困境所轻易吓退,教会我们在没有条件的时候就学会创造条件。
飞雷炮,也伴随着中国军人走过了诸多艰苦的战争岁月。我想,飞雷炮不仅仅是飞雷炮,更多的还是其背后所承载的中国军人们那永不言弃的精神,和钢铁般的作战意志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