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行书《山预帖》是一件珍贵的书法作品,书法类型:行书。材质:纸本。尺寸:31.2×26.8cm。字数:6行,共84字。创作时间: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四、五月间。现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
《山预帖》的释文为:“当阳张中叔去年腊月寄山预来,留荆南久之。四月余乃到沙头。取视之,萌芽森然,有盈尺者意皆可弃。小儿辈请试煮食之,乃大好。盖与发牙小豆同法,物理不可尽如此。今之论人材者,用其所知,而轻弃人,可胜叹哉!”
这段文字描述了黄庭坚收到友人寄来的“山预”(一种植物,具体为何物有不同说法,大致有红薯、甘薯、山药、芋艿等指向,现代多认为是芋头)后,因久留荆南而延迟收到,看到“山预”已发芽,本想丢弃,但经小儿辈提议煮食后发现味道极佳。由此,黄庭坚联想到当时社会在评价人才时,往往因为只了解某一方面就轻易否定他人,发出了深深的感叹。
《山预帖》中黄庭坚的用笔节节顿挫、加劲,点画之中笔锋无处不到,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力。这种笔法使得整幅作品既稳重又富有动感,别有意趣。
黄庭坚的字体结构奇特,中宫紧收,长笔四展,形成了独特的“辐射式”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整幅作品在视觉上更加生动和富有张力。
《山预帖》在整体上气韵生动,流畅自然。黄庭坚通过巧妙的笔墨运用和结构布局,使得整幅作品在视觉上更加和谐统一,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山预帖》作为黄庭坚晚年的得意之作,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艺术造诣,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是研究黄庭坚书法风格和创作历程的重要资料之一。
《山预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它对后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黄庭坚的行书《山预帖》是一件珍贵的书法作品,它不仅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书法功底和艺术造诣,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