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
01
说起抗战老电影,《地道战》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部片子了。影片中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电影《地道战》
从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
目前冉庄地道战遗址已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地道结构
02
这是发生在现代的战争故事。其实在中国的古代,也有类似的战事发生过。时间是唐朝的“安史之乱”期间,战事发生的地点离保定也不太远,在太原。
公元756年七月,唐肃宗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登基即位。随后即下诏命郭子仪和李光弼前来接受任务。二人抵达后,受到唐肃宗的隆重接见,李光弼得到重用。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时节度使之职不变。宣布完任命后,即命其率军五千兵士赶赴太原,继续征讨叛军。
领命
03
李光弼到了太原,要进行权力交接。此前的节度使王承业军纪松弛,部队管理混乱,侍御史崔众做监军,掌握了军队的实际兵权,常侮辱戏耍王承业。虽然有诏命让崔众交军队,但一贯狂妄骄横惯了个崔众,见了李光弼只做长揖,依然不交兵符。
看到此情景,李光弼拿出雷霆手段,立即命人将其拿下,并捆绑起来准备治崔众的罪。恰在此时,朝廷的使者到了,拿着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的诏令,展示给李光弼看。
诏书
但李光弼却没有理这个茬,向使者威严的说道:“崔众犯了罪,已经押赴刑场了。我现在只杀崔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了诏书,我就直接杀御史中丞。”一句话吓得使者赶快将诏书又藏进了怀里。于是崔众被斩首示众,从此李光弼在军中的号令莫敢不从。
号令
04
公元757年正月,史思明、蔡希德率兵十万,大举进攻太原,企图占领太原后,由北道夺取灵武。当时的精兵都去了朔方,李光弼的手中只有不满万人的守备部队,形不成什么强大的战斗力。
听到史思明即将攻城,大家都非常害怕,想要筑墙抗敌。李光弼说:“太原城方圆四十里,敌军来了再修它,已经来不及了。况且就是能来得及,等我们把城墙修好,将士疲惫不堪,也无力再战了。”
史思明
05
于是拆居民房屋做成擂石车,每辆车用两百人起动抛石头,石头落地就砸死几十个人,敌兵被砸死十分之二。
叛军那边发明了用木板遮蔽,垒土堆接近城墙的战术。而太原守军这边也相应的改变作战战术,派人从地下挖地道,使敌军陷入坑道里。
攻城
史思明在城下设宴,命艺人到台上嘲笑指责皇帝,但是这些挑衅叫骂的人今天丢两个,明天丢三个,直让人心惊胆战。
史思明到实地一看,原来还是地道在作怪。感觉心里很害怕,便把营帐移到远处。往常大大咧咧的兵士们现在进攻时不是仰头看城楼,而是低下头看清地面才敢迈步。
激战
06
这样的围困中,史思明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待城内弹尽粮绝以后再发动总攻击。李光弼也看得很透,一看这样耗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来了个诈降。
约定投降的日子一到,唐军果然大开城门,列队进入叛军营寨,乖乖地缴械投降。叛军士兵都兴高采烈地跑来围观。正当他们看得目不转睛的时候,营地中间轰然发出一声巨响,大片土地塌陷,当场就有一千多名叛军官兵被活埋。原来他们早已把地道挖到了史思明的大营下面!
顷刻间,叛军营寨大乱,城上击鼓呐喊,城中骑兵冲出趁机攻击敌军,李光弼乘势出击,斩杀并俘虏了一万多名叛军。
出击
07
史思明害怕打败仗,脚底抹油,离开了,留下蔡希德在这里继续攻城。史思明这么一走,蔡希德等人的厄运就来了。趁着叛军久攻不下,锐气尽丧,军心动摇之际,李光弼亲自出战,率领敢死队出城主动攻击叛军,结果是“斩首七万余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蔡希德丢弃军用物资和粮食后逃跑了。
胜利
太原保卫战是“安史之乱”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典型战例,此战为后来胜利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这一独特的战法,也成了后人研究的一个热点。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