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试管婴儿寿命仅40年?专家预言引争议,首例试管婴儿现状如何?

0
分享至



前言

1988年,中国大地还沉浸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一个婴儿的啼哭声却意外地裹挟着时代的洪流,成为了社会热议的焦点。

她,就是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

她的出生,不仅是医学技术的突破,更是伦理观念的挑战,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变迁下人们的希望、焦虑和思考。

当时,我国试管婴儿的技术并不成熟,因此有很多专家称这个婴儿活不过40岁。

如今即将过去40年,专家所言究竟是真是假?现在这个试管婴儿如何了?



一个时代的缩影:郑萌珠的成长故事

郑萌珠的到来,注定不平凡。

1988年3月1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8岁的郑桂珍在经历了漫长的求医之路后,终于迎来了她的第一个孩子。

彼时,试管婴儿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郑萌珠的诞生,裹挟着希望和质疑,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对于郑桂珍夫妇而言,郑萌珠的到来是漫长等待后的曙光。



结婚多年,郑桂珍一直无法生育,四处求医却屡屡碰壁,双侧输卵管不通的诊断,几乎宣判了他们做父母的希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桂珍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试管婴儿”这个新鲜词汇,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毅然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



当时的北医三院,条件简陋,设备落后。

张丽珠教授带领着团队,在艰苦的环境下,用近乎“手工作坊”的方式,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取卵针反复消毒使用,培养液自己调配,为了保护珍贵的卵子,医护人员甚至要把试管揣在怀里,小跑着穿过医院操场……这些场景,如今看来充满了辛酸和感动,却也正是那个时代中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奋斗的缩影。



郑萌珠的健康出生,无疑是给张丽珠团队以及所有期盼这项技术的人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公众对于“试管婴儿”的认知充满了偏见和恐惧。

“试管婴儿能活多久?”“会不会有什么缺陷?”“能不能生育后代?”……各种流言蜚语,像乌云一样笼罩着郑萌珠的成长之路。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压力,郑桂珍选择了坦诚和勇敢。

她没有刻意隐瞒郑萌珠的身世,而是告诉女儿:“你是特别的,你是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

在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郑萌珠逐渐接纳了自己的特殊身份,并学会了用乐观和自信去面对外界的议论。

郑萌珠的成长经历,也是社会对试管婴儿认知逐渐转变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试管婴儿和自然受孕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同样健康、聪明,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恋爱、结婚、生子。

2009年,郑萌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西京学院,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大学毕业后,她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却又充满深意的选择——回到当年她出生的医院,成为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



这一选择,既是她对自身经历的认同,也是对试管婴儿技术的肯定。

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帮助更多像她父母一样的家庭,让他们不再经历漫长的求医之路,能够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孩子。

2019年,郑萌珠在北医三院顺利诞下一名男婴,成为了中国大陆首个由试管婴儿分娩的“试管婴儿二代宝宝”



这一消息的公布,彻底打破了“试管婴儿不能生育”的谣言,也标志着中国试管婴儿技术迈向了新的高度。

郑萌珠的故事,是中国试管婴儿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从最初的质疑和恐惧,到如今的接纳和理解,人们对试管婴儿的认知在不断改变。

而郑萌珠,这位曾经被视为“异类”的孩子,如今已成为一名普通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轨迹,书写着科技进步与社会认知相互交织的故事。



从追赶到引领: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飞速发展

郑萌珠的出生,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阵阵涟漪。

三十六年来,这项技术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回望1988年,彼时的中国,试管婴儿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简陋的设备、有限的经验,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张丽珠教授带领着团队,克服了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种种困难,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硬是在一片荒芜中开辟了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先河。

郑萌珠的诞生,证明了中国也能独立自主地开展试管婴儿技术,也为更多科研工作者打开了希望之门。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投入,中国试管婴儿技术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1996年,国内首例运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的第二代试管婴儿诞生,这项技术的突破为更多男性不育患者带来了希望。

技术的进步,也推动着中国试管婴儿技术从“单一技术”向“多领域突破”转变。

当初2006年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了国内首例同时使用冷冻卵子、精子和胚胎的试管婴儿,这项技术的成功,大大提升了生殖细胞和胚胎的储存与应用效果,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到了2012年,世界首批经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出生的试管婴儿在中国诞生,这项技术为遗传病的筛查和预防开辟了新的道路,也标志着中国试管婴儿技术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又过两年,中国科研人员成功运用先进的基因检测方法,在胚胎阶段筛查出单基因遗传病,并最终诞生了世界首例经过这种技术筛查的健康婴儿。

这一技术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让中国试管婴儿技术从“能不能生”迈向了“生得更好”的新阶段。



如今,中国每年进行的试管婴儿治疗超过20万例次,成为世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第一大国。

全国已有超过450家医疗机构具备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资质,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不懈探索。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幸福。



伦理探讨:科技进步与社会认知的平衡

试管婴儿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伦理问题的思考。

技术的边界在哪里?如何保障技术的安全性?如何避免技术滥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答。

基因编辑、性别选择等技术的出现,将试管婴儿技术推向了伦理的风口浪尖。

支持者认为,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父母选择更健康的胚胎,预防遗传病,提高生育质量。

而反对者则担心,这些技术可能会被滥用,导致“定制婴儿”的出现,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甚至引发伦理危机。



面对这些争议,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科技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伦理道德为代价。

在推动试管婴儿技术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伦理规范和法律约束,确保技术应用在安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

社会认知的转变,也是试管婴儿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最初的排斥和质疑,到如今的逐渐接受和认可,人们对试管婴儿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试管婴儿和自然受孕的孩子并没有本质区别,他们同样享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

然而,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对试管婴儿的偏见和歧视,这需要我们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公众理性看待试管婴儿技术,消除误解和偏见,为试管婴儿创造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



科技进步永无止境,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也充满了无限可能。

未来,这项技术将朝着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

社会认知的提升,也将为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随着人们对这项技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将会有更多人愿意尝试这项技术,也会有更多资源投入到这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中来。



结语

从1988年郑萌珠的诞生,到如今“试管婴儿二代宝宝”的出现,中国试管婴儿技术走过了36年的风雨历程。

这不仅是医学技术的进步,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未来,试管婴儿技术将继续在伦理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创新,为更多家庭带去希望之光,照亮生命的未来。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39健康网,2024-02-08,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被专家断言活不过40岁
中国新闻网,2019年04月23日,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回顾





[免责声明]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仅个人观点,请理性看待。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方将公布新的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外交部:将采取坚决措施

美方将公布新的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外交部:将采取坚决措施

财联社
2024-11-25 15:36:06
2连胜!张本美和3:0零封削球手佐藤瞳,平野美宇3:1逆转大获全胜

2连胜!张本美和3:0零封削球手佐藤瞳,平野美宇3:1逆转大获全胜

国乒二三事
2024-11-25 07:04:06
英媒:它20分钟内可打击欧洲任一城市

英媒:它20分钟内可打击欧洲任一城市

鲁中晨报
2024-11-24 07:28:04
他俩离婚4年,全网心疼哭:这才是《再见爱人》最应该请的一对啊!

他俩离婚4年,全网心疼哭:这才是《再见爱人》最应该请的一对啊!

美芽
2024-11-24 20:33:54
又增6国!我国已同25国全面免签!

又增6国!我国已同25国全面免签!

鲁中晨报
2024-11-22 12:23:07
太惨了!黄晓明新电影已下架院线,票房仅400多w,坐高铁一脸愁容

太惨了!黄晓明新电影已下架院线,票房仅400多w,坐高铁一脸愁容

小咪侃娱圈
2024-11-24 11:26:31
被江珊自然老去的样子惊艳到!尽管发福明显,但满身都是优雅气质

被江珊自然老去的样子惊艳到!尽管发福明显,但满身都是优雅气质

时髦范
2024-11-25 23:52:55
十几万横店群演集体调薪,短剧剧组在减少,4年“横漂”加500个群找戏拍

十几万横店群演集体调薪,短剧剧组在减少,4年“横漂”加500个群找戏拍

时代财经
2024-11-24 09:55:33
特朗普周末聚餐!18岁巴伦穿高定西装夺目,马斯克饭局不断都胖了

特朗普周末聚餐!18岁巴伦穿高定西装夺目,马斯克饭局不断都胖了

美食阿鳕
2024-11-25 22:59:03
美智库:在空袭大陆之前,美军应该警告中国,解放军不许还击

美智库:在空袭大陆之前,美军应该警告中国,解放军不许还击

胖福的小木屋
2024-11-25 23:44:21
江苏“天台奸杀案”,女子满足了凶手所有要求,最后还是惨遭毒手

江苏“天台奸杀案”,女子满足了凶手所有要求,最后还是惨遭毒手

杨哥历史
2024-11-25 09:07:23
李佩霞确实身材傲人,多张罕见照曝光,难怪县委书记要带她回家

李佩霞确实身材傲人,多张罕见照曝光,难怪县委书记要带她回家

小鬼头体育
2024-11-25 21:11:09
女版黄飞鸿!“格斗女中医”石铭夺冠,网友:你要“拳麻”还是全麻?

女版黄飞鸿!“格斗女中医”石铭夺冠,网友:你要“拳麻”还是全麻?

鲁中晨报
2024-11-25 20:48:10
打蛇不打头!很多人都不懂,野外遇到蛇千万别打头

打蛇不打头!很多人都不懂,野外遇到蛇千万别打头

李律讲法
2024-11-25 22:40:03
央视曝光7万件假羽绒服:查出全是碎毛,高层被刑拘,网友曝细节

央视曝光7万件假羽绒服:查出全是碎毛,高层被刑拘,网友曝细节

阿裤趣闻君
2024-11-25 14:47:33
马斯克吐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傻子还在生产F35。无人机才是未来

马斯克吐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傻子还在生产F35。无人机才是未来

王朝风云
2024-11-26 05:02:51
一高管花25万欧元,在希腊办理买房移民,半年后懵了

一高管花25万欧元,在希腊办理买房移民,半年后懵了

老黄有话
2024-09-24 08:00:03
发现体制内一个奇怪现象,现在考进来的年轻人,和老一辈大有不同

发现体制内一个奇怪现象,现在考进来的年轻人,和老一辈大有不同

华人星光
2024-11-24 15:13:31
彻底傻眼!美日没料到,中国1分钱都不给!菲律宾500亿项目或破产

彻底傻眼!美日没料到,中国1分钱都不给!菲律宾500亿项目或破产

木晓普照
2024-11-22 15:07:20
乌军公布第一个被击毙的朝鲜士兵照片

乌军公布第一个被击毙的朝鲜士兵照片

大风文字
2024-11-22 16:52:27
2024-11-26 05:48:49
历史阿务
历史阿务
聊历史
235文章数 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家里宝宝变话痨了什么样?网友:像是一本没有答案的十万个为什么

头条要闻

挪威史上最大规模性丑闻 妇科医生20年强奸87名患者

头条要闻

挪威史上最大规模性丑闻 妇科医生20年强奸87名患者

体育要闻

杨瀚森这态度,是打不了NBA的...

娱乐要闻

爆料郑雨盛和女模特,女方非正常怀孕

财经要闻

刘煜辉最新演讲全文:蛇的策略

科技要闻

特斯拉又降价,知情人士:冲刺今年销售目标

汽车要闻

特斯拉限时优惠:Model Y仅23.99万起 还能5年0息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亲子
旅游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花18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值不值?

亲子要闻

婴儿是怎么知道这个人就是妈妈的呢?网友:居然是靠闻味儿,哈哈

旅游要闻

雪下了这么厚!来看银装素裹的箭扣长城

军事要闻

俄方称在库尔斯克州上空击落多枚导弹及多架无人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