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被录取后放弃报到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也是考生的选择权之一。
全文1780字,阅读约需3分钟
撰稿/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迟道华 校对/杨利
▲广东白云学院西校区学校正门。图/广东白云学院官网
据界面新闻报道,10月21日,广东白云学院发布关于对《广东一高校公示1477名录取新生拟放弃入学?校方回应:可能他们想复读》的情况说明。
该校称,学校经上级审核确定今年招生计划为13526人(其中普本生8026人,专升本5500人)。新生入学后,统计到未到校报到学生为1477人,整体报到率为89.08%(其中普本报到率90.43%),比照全省高校新生报到情况,属于正常范围。其中,有709名专升本学生,这类考生群体有工作的比例较高,叠加考公、出国(境)深造等多种选择,放弃入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相关报道:)
对于学校的回应说明,有网友继续调侃,所谓“正常范围”“完全可以理解”,是学校被学生放弃入学后“有苦说不出”“装着大度”。
不得不说,学校对拟放弃入学的学生进行公示,却遭遇质疑引发“舆情”,表明我国社会舆论还缺乏对“放弃入学”的理性认知。考生被录取后放弃报到、入学,是考生在行使选择权。
事实上,被录取而放弃报到、入学,早在多年前就存在于大学招生中。我国每年超百万的高考复读生,不少是被录取放弃报到的考生。放弃报到的理由不一而足。
有的是对录取的大学、专业不满意,希望复读上一所更好的大学、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是有其他学业发展选择,如选择出国留学,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有的则是因为家庭原因、身体原因等。
总体看来,放弃报到的比例与学校的办学层次、举办者属性、办学声誉密切相关。办学层次高的重点大学,放弃报到比例低,一般不到1%,具体人数在几十人到上百人。办学层次低的高职院校,放弃报到比例比较高,多年前,有的高职院校的报到入学率就只有70%左右。
因为学费原因以及学历偏见,同层次的民办院校放弃报到率普遍高于公办院校。广东白云学院作为综合类民办本科院校,整体报到率偏低一些,也不足为怪。
对于考生被录取后放弃报到,我国社会舆论比较纠结。有人支持考生根据录取的大学、专业情况,以及家庭经济情况做出是否报到入学的选择。也有人反对,认为被录取后放弃报到,会导致高等教育资源闲置、挤占其他学生的入学机会。
另外,高分生放弃报到入学选择复读会加剧高考竞争。据此,他们建议把被录取放弃报到视为不诚信行为。
我国大学招生实行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学校进行集中招生,每个考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这种招生录取方式具有很高的效率,但也存在学生填报志愿失误、选择权有限,可能未被录取到自己满意的大学、专业的问题。
一旦考生放弃报到入学,学校没有其他录取机会,想读这所学校的学生没法被补录,也会导致招生计划浪费。而解决这一问题,显然不能限制考生的选择权,而应该在尊重学生选择权基础上,推进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如探索多元录取、多次录取方式。
具体到广东白云学院,学校公示放弃报到入学的学生有1477名,这一规模令部分网友感到“震惊”。而如果再看学校的招生规模则会发现,报到率其实在正常范围。在普通高考中,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报到率就在90%左右,民办本科的报到率还要低一些。专升本的报到率因考生结构更复杂,社会考生比例高,也比普通高考报到率低。
分析考生放弃入学情况,不能只看绝对的数量,要看相对的比例。从该校发布的情况说明看,学校对报到率已有分析。学校称这一报到率属于正常范围,但并不是说学校就不重视学生报到情况,向社会公示放弃入学考生情况,一方面是招生信息公开,另一方面也反映学校对报到率的关切。
概而言之,考生被录取后放弃报到不值得大惊小怪,在当前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中,这也是考生的选择权之一,可促进大学提高办学质量,吸引学生选择。
这也提醒,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大学不能再追求规模发展,而要走特色办学之路,通过提高教育回报率,吸引学生报考,提高被录取学生报到率。那些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会因被学生放弃而失去生存、发展空间。
值班编辑 康嘻嘻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评论”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