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环境报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 董亚楠
“沙海荒漠区的沙漠生物学家、永久雾霾区的环境心理学家、极端辐射区的避难所心理顾问……”今年9月,在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举办的“玲感大会:1.5度青年气候创新派对”上,一款别出心裁的互动测试小游戏吸引了众多“气候青年”跃跃欲试。这就是自然之友携国内知名的科普平台果壳自然为本次活动预热,特别设计的“灾变纪元——升温3℃的生存法则”AI互动测试。
当我们的地球升温3°C,你的工作会变成什么样?
快快扫码测试,get你的新职业吧!
这一互动测试通过设计6个灾变区域、36个未来感十足的新职业以及60种新装备讲述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和积极行动的重要性。用户只需回答11个简单有趣的问题,就能解锁包含性格解析、冒险故事在内的专属卡牌,还能探索绝地求生重构绿色家园的多种可能。
据了解,这是国内气候议题公众倡导领域的首个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互动测试。为何设置一款体验情景为灾变纪元时代的AI互动测试;其在研发、设计环节有哪些巧妙构思;AIGC技术在气候议题公众倡导领域前景如何?围绕这些,中国环境报记者专访了果壳市场总负责人、AIGC创意产业联盟负责人蒋江。
中国环境报:出于何种契机,推出这么一款气候议题公众倡导领域的线上AIGC互动测试?
蒋江:
近几年,果壳自然与自然之友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发起并推广“公民气候行动计划-玲珑计划”,让我们在气候议题及其公众认知上有了颗粒度更细的体感。我们很欣喜地看到青年圈层对行动计划的持续关注、积极响应和互动参与,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扩大了气候行动的价值和影响力。
“玲感大会”就是在此背景下举办,基于“气候议题”及“玲感大会”渗透青年圈层文化并扩大气候影响力的目的,以及果壳作为“国家文创实验区-AIGC创意产业联盟”的总负责人,已实现全AI介入工作流的经验,我们希望利用新技术应用的“工具+经验”做更多降本增效且突破内容创意边界的尝试。所以,怎样结合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圈层文化,适配线上社交及线下活动的场景内容就成了这次互动测试需解锁的创新课题。
我们认为,认知的影响和改变,要从“我感兴趣”和“与我有关”入手。同时,测试价值要落地并回归小微公益逻辑,让更多人较低成本、有趣、有意义地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善意(气候危机意识)和行动(分享),让更大圈层的公众看到并相信“个体的价值”。
中国环境报:这款互动测试,将体验情景设置成全球升温突破3℃的灾变纪元时代,有何考量?
蒋江:
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197个国家共同通过了《巴黎协定》,协议以工业革命前的气温水平为基准,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以内,大大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但根据目前各国气候行动进度,以及各国减碳方案推算,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很可能上升近3℃。在天气预报里,3℃的波动不足以影响我们穿衣或出行上的决策,但对于全球平均气温的涨幅来说,3℃却很有可能让地球经历不可逆转的浩劫: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当地特有物种消失……
由此我们大胆设想在未来某个时期升温突破3℃,人类对环境的忽视和破坏汇聚成了一场全球性的灾难。极端的气候和频繁的自然灾害,使人类的生活空间逐渐变小,人类不得不适应这个新世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些此前无人在意的技能和知识变得至关重要,许多新职业也应运而生,以满足社会对新环境适应的需求。这款测试为用户在假想的未来,提供一个假想的合适职业,借此来引导用户反思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公众对气候议题的关注度和行动意识。
中国环境报:这款AI互动测试是如何将气候议题与游戏化体验相结合的;在研发、设计环节有哪些巧妙构思?
蒋江:
在初始策划设计上,我们遵循“不是如我所愿,而是如你所是”原则。因为生硬与气候结合强行科普和价值意义输出,即便游戏化互动,也很难引发真正“与我有关”的兴趣和共鸣,更无法渗透更大圈层。
为此,我们需要把青年圈层文化和AI的优势结合发挥出来。比如,科幻世界观“灾变纪元”的设置以及“未来职业想象”都较好地符合青年流行文化和社交属性;在测试算法上,是大五人格分析及生活行为方式和习惯相结合的设置,底层基于专业心理学较成熟且科学严谨的结论产出,同时我们也发挥出AI相关性推理能力,确保测试结果个性化且千人千面,用户既会觉得测得挺准,也会因AI即时生成的推理想象带来超预期惊喜;在设计风格上,我们用AI预训练了国内外科幻艺术家符合主流审美价值观的优秀作品,让所有场景和角色的画面表达都能风格鲜明统一,达成完美的视觉体验。
中国环境报:该测试中包含了很多元素,如:生成的6个灾变地区、36个特殊职业以及对应的大五人格测试指数等,这些是如何设计的;用AI生成,如何保障与用户的匹配性?
蒋江:
测试中的灾变场景和职业元素,都是“人与AI”协作产出的结果。在具体应用操作上,我们会先设置灾变场景、对未来世界做基础认识并对角色原型设定,再把这些基础背景信息投喂给AI让TA理解,给TA打样或模版参照学习,让AI做半开放式“命题作文”,并在TA产出的多个结果中进行一轮优选。
其中,涉及科学严谨性或有逻辑推理的灾变场景和职业装备,我们会引入专业人士做科学审核,确保即使是科幻想象,也不能让AI“一本正经说瞎话”,防止测试算法和映射逻辑不能自洽的状况。也就是说,在确保测试结果与用户个性化匹配上,以及AI即时生成的角色故事上,我们都在底层算法里上了“保险装置”,较好平衡管理了AI的敏感性风险和半开放性创造力,保障趣味性、严谨性兼备。
中国环境报:互动测试上线后,得到公众参与后的反馈情况如何?
蒋江:
我们从策划开发到公测上线的提效程度还是很明显的,一般测试的开发周期在1-2月,但这次我们2周内就完成了,预热上线一周的数据还是超预期的,这也能说明策划上引发好奇心和重复测试行为的机制起效了。
截止9月19号的后台统计数据,参与互动测试的总活跃用户数达1.1万人,生成海报的用户数也超1万人,占比91%,生成海报数近2万张,这说明大家有兴趣重复在玩,而用户的平均停留时长达2分15秒,其中1分多钟参与测试、1分多钟看卡牌结果并对AI故事展开想象。从这些数据结果看出,这种玩法、设计风格与青年人流行文化强相关的元素结合起来,使玩家对角色各种个性化设置充满好奇,奇幻类的塔罗牌样式使参与者收集动机增强,他们能反复玩,社交认知度也高,所以互动分享效果不错。
中国环境报:AIGC技术在气候议题公众倡导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未来是否有计划利用这一技术开发更多互动体验?
蒋江:
我认为,无论公益还是公众议题倡导传播都需坚持“长期主义”,这样才是可持续的。而且,还需扩大圈层影响力引发涟漪效应,这样才能实现价值转化形成正循环。
而AIGC技术在现有阶段的两大应用优势可以很好地赋能助力:首先,是AI的降本增效价值,可以节省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同时又支持项目可持续的创新迭代。其次,能促成更多有创造力价值的实现,特别是在个性化表达和对不同圈层文化的学习适配层面。
后续在公众议题传播和行动领域,我们有计划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创并积累更多AIGC实践经验和案例,特别是在不同的生活场景和行业应用场景的互动体验内容上,建设一套行之高效的方法论,打磨好能“御AI之风飞翔”的全AI工作流团队,策划开发出更多“有趣有料有意义”的AIGC体验。
当我们的地球升温3°C,你的工作会变成什么样?
快快扫码测试,get你的新职业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