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孙静)10月17日,北京的吴先生在微信朋友圈上传了一则雪山“喊话”视频:他站在洛堆峰的峰顶,身旁是6010米的里程碑立柱。曾经深受神经根型颈椎病困扰的他,在绵延的雪山前,手持着一块感谢立牌,写着“感谢北医三院骨科李彦医生,帮助患者站上雪山之巅”。
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策划。长年极限运动留下的病痛在暑期正旺的时节集中爆发,8天,辗转多家医院,吴先生多次强调“尽量保留运动能力”的诉求。直到遇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彦,吴先生感受到了医生言语间的共情与善意。
“从2004年至今,我17次登顶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第一次登顶时曾给我的女儿录制过视频,这一次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录制登顶视频。重回雪山之巅,在雪山之巅向医生致谢,于我而言,本就是一件充满成就感、幸福感的事情。”10月22日,吴先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10月17日,吴先生发布了在洛堆峰雪山录制的登顶喊话视频。受访者供图
国庆登山计划是早就敲定的。做手术前,吴先生不断跟医生确定:“术后我是否还有机会登顶?”颈椎病发病后,他收到过不理解的声音:“不折腾就没事”“老老实实躺着就不会出问题”。
但这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20年,登顶,已经成为他的一种执念。总有山峰在等着他,在召唤他。对于吴先生来说,李彦是个有点不一样的医生,他的解释听上去略带歉意:“肩颈有运动老伤,无法通过一次手术彻底解决。但神经根性颈椎病可以做手术,争取早日手术,就有机会解决神经压迫,能给神经压迫提供最大的可能。”
6月18日,手术时间正式敲定。吴先生相信李彦医生。术后恢复意识的当时当刻,他想到了登山计划:全部队员都在等着我呢!我得尽快回归!除此之外,他又多了一个执念:在雪山之巅向李彦医生表达感谢。
康复训练充满挑战。术后第14天,他开始尝试爬楼梯。术后第26天,试探登山。术后第33天,开始一定强度的拉练。术后100天内,吴先生完成了12次户外登山徒步、带队拉练。每一次,都是依靠执念支撑,恢复健康的执念,不辜负队友的执念,如今,又加上了带着李彦医生的照片上雪山的执念。
10月5日,西藏拉萨,晴,又到了一年中西藏观山最好的时节。登上洛堆峰的吴先生从背包中拿出了准备已久的感谢卡,长达1分钟的喊话视频也完成录制:“我要祝李彦医生和他的家人幸福平安,扎西德勒。”
10月17日,这则感谢视频经过不同的朋友转发,经过很多怀着善意的传递,在2个小时内转发给了李彦医生。那一天,刚到北医三院的李彦停好自行车,打开手机就看到了同事转发的视频,他的反应混杂着惊讶、开心与感谢:“我从未登上过雪山,没想到我的照片比我先登上了雪山。”
10月17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彦在朋友圈“隔空”回复吴先生的“喊话”。受访者供图
这份礼物的确珍贵,李彦想到几个月前在夜间门诊接诊吴先生时的情景,感叹自己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但他珍惜这份感谢,这次攀登,也在朋友圈回应了这份喊话:“很感谢,谢谢这位真挚的患者。患者的健康和快乐,便是医生最好的礼物和回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