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当年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人类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他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
今天小编打算写两个长征中的故事,第一个作为当时的背景,让大家感受一下当年的苦与乐,第二个再说说题目中的故事。
长征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这仅仅是文字上的描述,没有亲身体验,那种煎熬没人能感觉出这几个字的艰辛。
所以说,如果没有理想的人走长征路,他连一千里都走不出去,更别说二万五千里。
您知道吗?在长征中,一半多的人都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这群年轻人,平均每天行走三十七公里,而他们每前进三百米,就会有一个人牺牲在路上。
当年中央红军行军三百六十八天,平均算下来每天都会有一场遭遇战。光围追堵截的反动军阀就有几十万。
而他们最终走了出来,1955年中国人人民解放军在第一次授衔的时候,您知道吗?中将以上的有二百五十四人,在这些人中有二百二十二人参加过长征。
我们来说第一件事。
董振堂: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
董振堂一开始并不是红军,在1930年中原大战之前是冯玉祥的西北军所部,因为一场场的战功这才一步步地升到了师长的位置。
当年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和蒋介石进行了著名的中原大战,大战之后冯玉祥败北,而蒋介石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于是董振堂所部也就被蒋介石顺理成章地给收编了,董振堂所部这就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七十三旅旅长。
当中原大战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消散,收尾工作正在进行中的时候,蒋介石就又一次将他的枪口就对准了共产党,对准了共产党带领红军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发起了五次所谓的“围剿”。
而在1931年的时候,蒋介石的围剿在红军的反围剿中,也没成功过一次。
疯狂的国民党这就开始层层加码,派过来的部队也是一次比一次多,以至于最后都把全国能调动的部队都压在了围剿红军身上了。
而在1931年的这个点上,董振堂被调入江西,要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对红军进行围剿。
“攘外必先安内!攘外必先安内!”看到调令和命令的时候,愤怒的董振堂都要咆哮了。
董振堂是一名军人这没错,但董振堂知道,自己更是一名中国人。
没别的,因为面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已经向中国人开始龇出了獠牙,董振堂能不愤怒吗?侵占中国人的土地,杀我中国人,而国民党呢?却不去杀这些日本人,而是回头打中国人?
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为什么还要把枪口对准中国人?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什么逻辑?
也就是在这一年,董振堂率领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名官兵在宁都起义了,至此他加入了红军。
您都不知道,当时红一方面军实际人数才是两万八千人,而董振堂比红一方面军一半的人数还要多。
当时董振堂在《宁暴经过》,对自己的这次行动做了这样的回答:
“看清楚了国民党的欺骗、压迫、剥削,认清楚了唯有共产党终能为工农劳苦群众谋解放到底。”
董振堂不想要什么高官厚禄,他要的是为人民服务,他要跟着共产党走一条吃苦吃到底的路。
他是这么写的,同样是这么做的。
当他成为红军没多久,董振堂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更是将生平积攒的三千多块银元作为党费上缴。
这件事还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亲自找他谈话,让他自己留一部分,给家里寄一点。
而董振堂的回答是:
“现在我当了红军,又入了党,留着这些钱也没有用了,我要把一切献给党,甚至连生命也献给党!”
当红军转入到长征,董振堂更是红军的殿后部队。
而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件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红军四渡赤水,北上长江的时候,邓发的妻子陈慧清要生产了。
而此刻中央纵队,却正在急行军,摆脱敌人的追击。情况虽然紧急,但陈慧清是不能再走下去了,随行的几个小战士就将她抬入一个草棚。
生产的痛苦,让陈慧清痛得直打滚,但周围连个医生都没有,身边几个小战士也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压根就不知道该怎么做。
而在这个点上,国民党追击的部队已经和殿后的第五军团打起来了,如果想要保证她们母子平安,必然要延长战斗。
董振堂思虑再三之后,把红五军团的主力团团长吴克华叫了过来:
“生孩子要多长时间,你就给我顶多长时间!”
而战场离着产房仅仅一公里的距离,打到最后董振堂眼瞅着就要顶不住了,提着枪回来问:“还要多长时间?”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董振堂咬了咬牙,提着枪又冲入了战场。
“一定要顶住,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
两个多小时,部队又打了两个多小时,一个小小的生命这才哇哇哭喊着来到了这个战乱纷飞的人世间。
而这场狙击战牺牲了好几个红军战士,很多人都不理解,所以他们对于陈慧清很不友好。
确实,这要搁到常理上来说,为了一个孩子让一个团在后边打狙击,这不值得,一个生命换几个生命,值得吗?
董振堂给出了回答:“我们今天打仗是为了什么?这么艰苦的打仗为了什么?为了革命!哥们是什么?革命就是为了他们这些孩子的明天!”
是啊,为了革命,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明天,这就是当年红军的信仰,这份信仰让他们面对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行走两万五千里,一路上吃尽了苦头。
在这份信仰中,没有什么值不值得,只要能开创明天,牺牲了又算什么呢?而这条路在以后的时间里,必然还会有更多的人为此牺牲。
题目中的事情。
2008年九月十二号,共和国第一军嫂——陈发姑,在瑞金市叶坪乡光荣敬老院逝世了。
在2008年以前,您要是能来到这个敬老院,估计您一定能看到一个一百多岁的老奶奶,和一批九十多岁的红军烈属,坐在院子里向您过来的方向看。
其实她们都是当年见证我们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见证人。
而您进入养老院之后,那个一百多岁的老奶奶必然会蹒跚地向您走过来。
一百年来的岁月让她的身躯显得那么的渺小,走几步路看着都费劲,等走到跟前的时候,而她总会自顾自地说上一些你根本听不懂的方言。
其实她说的仅仅是一句反反复复的话,话语里是询问她一生守望的丈夫去哪里了?
“同那天去的我家吉薰有什么消息?”
七十多年过去了,没有消息的,所有人心里都明白,但没有一个人去戳破这个老人心中那一希期望。
老人在没有人的时候,喜欢和那些老姐妹们,一遍遍地唱着当年的歌:
“哎哟喂,暴动一声满地红,土豪劣绅狗命终唉—”
“哎哟喂,韭菜花开一条心哎,当兵就要当红军,天下豺狼打不尽,世上穷人难翻身唉—”
“哎呦喂,一双草鞋四条杠,送给红军上前方唉—”
老年人那特有的沙哑声音中,您仔细听似乎还能听到当年她们那银铃般的声音,曾经年轻的她们都老了。
而那个笑得最开心的却是那个一百多岁的老奶奶,而她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陈发姑。
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
1931年的九月份,中央红军粉碎了国民党一连三次的围剿,红军不仅巩固了根据地,还将根据地发展壮大起来。
红军是一支老百姓的部队,这是根据地老百姓所有人的认知。
所以当年一说红军招兵,很多人都踊跃参加。
陈发姑和人一说起这些事情来,就像是刚刚发生过的一样。
当年区苏维埃政府的干部,来到陈发姑居住的上山坝,开动员会,动员老百姓来参加红军。
而她和她的丈夫朱吉薰,那一天就是大会下边听众的一员。
在这一天,她们终于听明白了,红军是干什么呢?红军是为了老百姓,让老百姓翻身做主人的,打倒那些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地主土豪的。
参军,这是丈夫朱吉薰听完动员会之后的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越来越激烈。
所以当朱吉薰回到家中,就向母亲说了:“我想参军!”
母亲听了慌了,她不知道如何劝阻朱吉薰,因为在老人家的眼里,朱吉薰是他们老朱家的一根独苗啊。
而参军就要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战场上的子弹可不长眼睛啊,去了也许就回不了了,他们老朱家还没有孩子呢?
母亲劝不动朱吉薰,伯父来了,伯父来了给朱吉薰讲了一大堆的道理。告诉他,他是家里的独子,他要是上了战场,家里的老婆和娘怎么办?战场上,你死了,她们又怎么办?
朱吉薰听了没有说话。
看着沉默不语的丈夫,陈发姑明白朱吉薰的纠结:“想做就去做,家里还有我呢?母亲我会照顾好的!”
这一年丈夫四十岁,他第二天就去报名了,成为整个区第一批报名参加红军的人。
后来陈发姑还参加了苏区组织的妇女工作队,成为了村里的妇女干部。
那个时间段里,应该是陈发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她不是在给红军缝衣服,就是在做草鞋。
红军打仗的时候,她还会去医院来帮忙。
我们知道,国民党的围剿,会一次比一次的残酷,规模一次比一次地大,很快红军迎来了第五次国民党发动的围剿。
而红军在这次反围剿中失败了,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至此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了。
而瑞金这次参与长征的队伍有三万五千人,留下来搞游击战的有一万五千人。
长征开始,没人知道,这才长征光有名有姓牺牲在路上的烈士就有一万七千人。
而朱吉薰作为一名红军战士,随着部队也开始了长征。
这次部队离开瑞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而丈夫这么一走的话,回来也就没有一个具体时间,对于这一点陈发姑很清楚,所以她不开心。
但不开心是不开心,临行前要准备的工作还是要做的,为了让丈夫朱吉薰没有牵挂地走,陈发姑用积攒下来的几个钱,去了集市上买了一些布。
她打算给丈夫做一套新衣服,让他穿上,能时刻地想起自己。
“别哭,好好在家等着,革命胜利了,我会回来的,一定!”
“你一定要回来啊!”
这就是丈夫临行前对陈发姑的保证,他一定会回来的。
红军走了之后,国民党很快就进入了根据地,攻占了瑞金。
国民党的疯狂,我们都知道,陈发姑不仅是红军的家属,她还是革命干部,所以成了抓捕的重点,很快她就被国民党抓了起来。
首先国民党逼着陈发姑和丈夫朱吉薰离婚,陈发姑没有答应,为了这件事国民党给陈发姑上了各种酷刑。
疼痛让陈发姑一次又一次的昏死了过去。
“离婚不成,脱离革命队伍更不行!”这就是国民党从陈发姑哪里得到的回答。
没人会想到,陈发姑居然能从国民党一种一种折磨人的酷刑中熬了出来,活了下来。
丈夫朱吉薰离开家里有三年了,婆婆也在三年后离世了,而孤零零的门房里头就剩下陈发姑一个人了。
陈发姑相信,总有一天,丈夫朱吉薰会突然的出现在村口,告诉她:“我回来了!”
在1945年的时候,抗战胜利了,全国人民高兴,陈发姑更高兴,日本人被打跑了,这些家伙投降了,兴许丈夫就能回来了。
结果陈发姑没有等来丈夫朱吉薰的消息,而她一封封寄出的信,也如同投入大海里头的石头,投出去就没有见一个回音。
不久之后,国民党要求和谈,全国人民都在等待一个好消息,等待中国能够回归和平。
陈发姑安下心来也在等,不打仗了好啊,丈夫朱吉薰就能早点回来了。
结果国民党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枪声炮声又一次响起,解放战争爆发了。
陈发姑又无奈的坐在经常坐的门口上,等着解放战争的结束,等着丈夫朱吉薰的回家,因为丈夫保证过,战争结束了,他一准回家的。
当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时候,陈发姑很高兴,因为国民党被打跑了,战争也要结束了,而她们也过上了,有田有牛的好日子了。
好日子来了,丈夫朱吉薰应该快回来了。
陈发姑心里越来越开心了,难熬的日子终于要过去了,她天天心切的期盼这战争的结束,等着他日思夜想的丈夫回来。
等到新中国成立了,丈夫朱吉薰还是没能回来。
“他会回来的,他答应我战争结束了,会回来的!”固执的陈发姑还在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一年年的坚守着,她知道她的男人很喜欢穿她编织的草鞋,每一年陈发姑都会给丈夫编一双草鞋,这是一个念想。
其实朱吉薰的事情,政府已经调查过了,长征的途中失踪了,也有可能牺牲了。
但陈发姑不接受这个结果,她感觉丈夫一定是执行什么任务了,现在还不能回家,所以草鞋她还一直编着,一直编到丈夫朱吉薰能够回来的那一天。
丈夫说过,他会回来的,等到战争胜利的时候,会回来的。
这一编就是七十多年。
2008年的时候,陈发姑老人再也不能编了,那双渴望的眼睛闭上了,等到人们打扫老人遗物的时候,他们找到了一双双新旧不易的草鞋,数了数足足七十五双。
红军从长征中来,在长征中我们牺牲了太多太多的人。
红军出发的时候有八万六千人,中途还有继续加入的,等到长征结束之后只剩下三万。
活着的人继续他们的信仰,牺牲的人默默的看着他们后来的人。
说到这里,小编突然想起了三个红小鬼,他们经历了什么,小编不知道,但小编知道他们三个人名字,而这三个人的名字却足以让我们每个人的心发痛。
他们分别叫王四月生,孙五月女,熊小猪婆。他们三个人的合影就在于都县东门长征第一渡口的长征纪念馆里,两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这是他们长征出发时的照片,也是他们这一生唯一的照片。
照片中的他们是如此的羞涩。
最后这一段有点没头没尾的,抱歉了,小编就是想多写点,想着人们能够知道多一点长征的事情,记住多一点长征中的人,毕竟能留下名字的,都很不易,不妨让我们多记忆一点。
这算是小编的一个私心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