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在京杭大运河南侧的村庄外,有一个浑身泥土的孩子正在兴冲冲地往家跑,一到家就迫不及待拿出自己发现的“宝贝”,母亲看到后却脸色大变。
孩子小名叫作小虎,是那种在村子里狗都怕的存在,平日里淘气惯了,十分顽皮,和大多数农村长大的孩子一样,小虎平日里喜欢上书掏鸟窝,下河逮鱼虾,甚至喜欢到荒废的宅子去找“宝贝”,所以也就经常带一些自认为宝贝的物件回到家里。
母亲为了他这性子,没少费心,但是小虎属于那种屡教不改的类型,任由母亲每次苦口婆心地教诲,他只会表面认错,但就是不改,每次出去玩,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带回来自己眼中的“宝贝”。
这不,小虎今天回来就给母亲带了个大惊喜,一进家门,就掏出自己寻得的宝贝,在母亲面前晃来晃去:“妈妈,快看我捡到的好东西”。
这次捡回来的“宝贝”,很显然是一块大骨头,但是看起来又不像是村子里的小动物留下的。
母亲看到后,吓了一跳,和往日的剧本一样,母亲拿起棍子,小虎拿起“宝贝”,然后撒腿就跑。小虎没等母亲出了院子,就一溜烟跑走了,不同往日,可能是这次捡到的“宝贝”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母亲被惹生气了,她一路追出去,似乎非要给小虎一点皮肉上的教训。
小虎依旧欢快地跑着,母亲拿着棍子在后面追,奈何小虎很会“走位”,在村子里来回穿梭,还一边跑一边回头向母亲做着鬼脸。
就在小虎拿着“宝贝”往前跑的时候,“嘭”的一声,眼睛往后看的小虎撞上了一个路人,怀中的大骨头也掉在地上。
“你这小孩,乱跑什么啊?”
路人一边扶起摔倒的小虎,一边询问道。
“我妈在后面追我呢,再不跑就要挨打了!”
来不及拍落身上的泥土,小虎拿起大骨头就开始跑,没想到被刚刚撞到的路人一把抓起后衣领:“孩子,你手里的东西能给我看看吗?”
小虎心急,毕竟害怕挨打,于是把大骨头给了行人就跑了。
原来,这个行人并不是村子里的人,而是在这附近勘探的考古专家,在京杭大运河南侧的一些村落,专家们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遗址,这位专家就是来勘测的。
专家把大骨头拿回研究所,和同事们一起商量和研究,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件大骨头是一个文物,而且就是这附近遗址的。
经过鉴定,这是一件鹿角制成的器物,专家们根据其形状,初步为其命名为“鹿角器”,也叫“鹿角靴形器”。
这种器物制作特殊,主要采用主干和分支的结合部分,整体做工十分细腻,这在新石器时代算得上是上等物件了。
得出结论之后,专家们觉得这附近也有新石器遗址,于是第二天,他们就去村子里找到了小虎,挨过揍的小虎见来人说真的是宝贝,慌忙解释给母亲听。随后在专家的请求下,小虎带着一行人来到捡宝贝的地方。
经过对周边的几次勘测,专家们果然在这附近发现了新的遗址,也就是纡墩遗址。纡墩遗址总计20万平方米上下,距今约6000年,在随后的几年里,考古队进行了数次发掘,前后出土大量文物,其中有一些价值较高的农具,其足以证明6000年前这里生活的人,就已经掌握了陶器制作和农耕技术。
故事说到这里,按道理该进入尾声了,但是事情有一个疑点。
那就是小虎之前捡到的“大骨头”,专家眼里的“鹿角靴形器”。对于这东西的用处,不仅村民们意见不一,就连专家们也是说法不一。
有人说这是用来挂东西的挂钩,古人用它放在屋里挂东西,但是这种说法大家并不认同,鹿角很难磨成型,更何况是在6000年前那种生产力水平下,想挂东西用树枝岂不是比这鹿角划算。
还有人说这是耕地用的农具,但是这种说法也被推翻了,如果用来刨地,可以用石器,鹿角或者骨头,用来刨地的话,可能一两天就碎了。
最后一种说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这鹿角器物是用来刮皮的,这和专家们之前在大汶口遗址见到的刮鱼鳞的工具比较相似。
综合几种看法,这东西当作刮刀的说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也是目前最普遍的看法。
小虎捡到的“大骨头”,图片就是文中第二张,看了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件什么用途的器物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