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有一位曾经叱咤风云,最终却在人们唾骂中一命归西的人物,他就是吴三桂,别称“吴三跪”,所谓“吴三跪”就是“跪大明,跪大顺,跪大清”,此三跪也。
吴三桂生于明万历40年,即1612年6月8日,卒于清康熙17年,即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号月所,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前锋总兵)外甥,吴周王朝建立者。
明崇祯年间,由于历代明王朝的统治者重用宦官,荒淫无度,造成明王朝江山已是摇摇欲坠,由于朝廷重用佞臣,残害忠良,再加上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尽管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打算重整江山,杀掉了无恶不作,祸乱朝纲的大宦官魏忠贤,并诛杀其一众党羽,力图打造一个风清气明的时代。
但是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民怨民愤,已不是一个崇祯皇帝就可以力挽狂澜于不倒的了。
大明江山开拓者明太祖朱棣朱元璋,本身就是以农民起义揭竿而起建立的大明王朝,此时,全国各地仿佛是继承了朱棣的精神也纷纷起义,反对明王朝的统治。
这其中赫赫有名的当属“闯王”李自成为首的张献忠,刘宗敏等农民军,再加上清兵犯境永平四城失守,袁崇焕帅大军赴京勤王,收复了永平城四城,本来以为自己忠君护主的袁崇焕,由于自身的性格问题,说话做事欠思考,再加上皇太极使用反间计,导致崇祯皇帝误认为其拥兵自重,勾结清军,被崇祯处死。
本来袁崇焕也是个狠角色,带兵打仗骁勇善战,是当时清军颇为忌惮的人物,现在袁崇焕一死,皇太极率领清军大举犯境,有着袁崇焕忠君被杀的前车之鉴,曾经跟着袁崇焕一起进京勤王的祖大寿,也就是吴三桂的舅舅带着他等一彪人马连夜上高速一路狂飙逃回关外大本营,集体表决投降了清军,这一系列发生的事让吴三桂懵圈了,一直以来忠君报国一心一意尽心尽力保大明的袁崇焕怎么说剐就让皇帝给咔嚓了呢?非常崇拜的舅舅身为一军统领,怎么说降就降了呢?吴三桂百思不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呢?说好的忠君爱国呢?更让吴三桂思想动摇的是他无限崇拜大名鼎鼎的蓟辽总督洪承畴,也在崇祯皇帝的威逼之下倒戈一击投降了清军。
洪承畴可是吴三桂最为敬重和崇拜的偶像,他貌似文弱,内心坚韧,战场上运筹帷幄杀伐果决,曾经把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杀得是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打得只剩下十八骑败走商洛。是提笔安天下,上马定乾坤的志勇双全之人。在吴三桂眼中那可是内圣外王,天地所钟,顶天立地的英雄,怎么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也投降了清室呢?
这可把皇太极乐坏了,高兴的顿顿吃肉喝酒,夜夜笙歌,同时可把崇祯皇帝愁坏了,整天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在经历了几番折腾终于在身边可用之将才,杀的杀跑的跑的情况下走投无路,面对即将攻破紫禁城的李自成大军威逼下,万念俱寂的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后面煤山的一颗歪脖树上驾鹤西归了,一手还算差强人意的牌被自己打得七零八落。
这时候的吴三桂有些迷惘,旧主已去,李自成已攻入京城,左有皇太极的百般劝诱,又有李自成的暗度秋波,吴三桂思来想去何去何从呢?就在这时,李自成派人带着父亲吴襄的一封亲笔信和吴三桂紧缺的粮草银两来劝其归顺,此时京城大部分明朝旧臣都已投靠了李自成,吴三桂想无论如何自己与李自成同为汉人,山不亲水还亲呢!不如就归顺了顺朝罢了!
可就在他决定归顺交接之际,吴三桂收到了父亲派人送来的一封密信,说李自成的亲信大将刘宗敏扣下了父亲和自己的爱妾陈圆圆,逼迫父亲缴纳20万两的银两,结果父亲只凑够了5万两,还差15万两巨银无法凑齐,此时刘宗敏就以吴三桂爱妾陈圆圆抵了15万两了事,把陈圆圆拥入怀中,并且早已把吴三桂一家三十多口下入大牢。读到这里把吴三桂的肺都气炸了,男人凡事都可以一忍再忍,唯独自己心爱的女人被别的男人强上忍无可忍,此时的吴三桂再无别的选择,一怒之下选择了与皇太极媾和,一举投靠了清室。
吴三桂带领三军穿白戴孝杀回了山海关,发誓干掉李自成活捉刘宗敏,一雪弑亲之仇夺妻之恨,史称“恸哭三军皆素缟,冲冠一怒为红颜”,与多尔衮一道击败了李自成。李自成大怒一举杀害了吴三桂之父吴襄及家人三十余口。
这一切令吴三桂心冷似铁,胸中怒火排山倒海,发疯的向汉人同胞发泄怒火,一时间杀人如麻,李自成农民军溃不成军。一路平定陕西,四川,收复云贵,并杀入缅甸,扫灭明朝残余,活捉永历帝。永历皇帝生前曾质问吴三桂;汝非汉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原何作奸犯科忤逆如此?永历帝一连三问字字诛心,令内心有愧的吴三桂面如死灰,伏地不起。
后来,吴三桂为了讨好清廷,稳固自己云贵王的地位,下狠手杀了永历帝,成为弑君叛国的一代佞臣。
本来以为凭自己为清廷效劳卖命,立下汗马功劳,清主子会投桃报李给与他一个偏安一隅,世袭云王的地位,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苟活后半世。然而,这只是吴三桂的一厢情愿,试问大一统的王朝哪一个能容忍一个藩王优哉游哉呢?如今已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再也用不着他这个叛臣了,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吴三桂同样也逃不脱此命运。
清廷下令收回了他的兵权,并设置了云贵两省的督府,其它藩王看出情势主动辞去了藩王,而吴三桂却觉得太委屈自己,但碍于情面也与耿精忠一起提出请辞,本以为康熙皇帝会客气一下,不想康熙帝却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准奏批准了他的辞职报告。
吴三桂不仅有叛臣的不良记录,还是个拥兵自重威震一方的封疆大吏,康熙对吴三桂既有卖主求荣的鄙夷,又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薄凉,更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忌惮,怎么会容忍吴三桂在那里安享余生。
吴三桂见此情形也是内心凄凉,怒不可遏,老子忍辱负重为你清廷卖命立下汗马功劳,现在却无情的卸磨杀驴,回到云南立刻发圈造反,竖起“兴明讨虏”的大旗,利用手里尚有十几万大军做赌注,准备赌一把大的,万一赌赢了就可以江山易主自立为王做皇上。
这个曾经引清入关把大明,大顺打得一败涂地把汉人江山双手奉送给清廷的叛徒,摇身一变又成了反清复明的一代枭雄,率领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攻下了半壁江山。在关键时刻本该拼死一搏一决高下,可此时的吴三桂已经50有余,他有些老了已经没有了和清军一决雌雄的勇气,突然按兵不动,派人向康熙游说说情企图让康熙妥协,与清廷划江而治,而年轻气盛的康熙哪会让他打如意算盘,决绝的令人处死了质子吴应熊,也就是吴三桂的儿子,并集结几十万精兵强将待机歼灭吴三桂。
当时,距清军入关已经三十年过去了,老百姓早已习惯了清廷的统治,清廷根基已经稳固,吴三桂越打越艰难,想当初洪承畴曾经告诉过吴三桂“不可使云南,一日无事也”,永历帝就是他的护身符,永历一日在外哪怕身死人不知,清廷也不敢轻易削番,你吴三桂才有可利用价值。即使清廷真的削番,你只要把永历帝或其子接回,就可以以王师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吴三桂却缺乏远见,为了取悦于清廷早早地诛杀了永历帝,当初也没打算干出反清复明之事,如今被康熙逼急了才铤而走险。既然反了本应当趁着清军立足未稳,一鼓作气直捣黄龙,而不是犹犹豫豫贻误战机,久而久之战至僵局,则必是死路一条。想当初明太祖朱棣起兵何尝不是为了自保,然而他懂得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造反不是成功就是死,不可能有你做偏安王的迷梦。
公元1678年,时年67岁的吴三桂眼见不能与清廷苟合划江而治,又不甘就此败落,决定过把瘾就死,他在衡阳登基,国号大周,当上大周皇帝的吴三桂眼见回天无力,67岁当年绝望而亡。
三年后,康熙平定三番,结束了吴三桂这个忤逆之臣最后的迷梦,在那个“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时代,吴三桂是“跪明叛明,跪闯叛闯,跪清叛清”有所谓“反清复明吴三跪”,“忠君爱国洪承畴”,时局把吴三桂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但德不配位的吴三桂终究被历史的洪流推上浪尖后又重重地摔在地上,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并不光彩的遗墨。
这就是“吴三跪”一怒为红颜背后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