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编辑整理:双一流高教
10月20日,中国气象局与上海交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闵行校区文博楼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常务副校长奚立峰,中国气象局有关部门及学校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由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翁震平主持。
林忠钦表示,上海交大承担建设的深远海设施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独特性明显,能够对极端海洋气象生成、演变和发展研究发挥重要作用,对海洋气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局校双方前期围绕深远海设施建设开展了系列交流,期待未来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做好平台设计工作,拓展研究领域和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不断开辟合作领域,产出重大成果。
丁奎岭指出,上海交大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始终坚持瞄准“大科学”“大工程”问题,集成优质资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局校双方面向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在海洋气象科技创新资源和学科人才平台资源方面优势契合,在卓越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发展、科研协同攻关、平台基地建设等方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中国气象局为上海交大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局校合作进入全新阶段,希望在未来双方进一步构建深度合作机制,共建“政产学研用”高效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创新、高能级成果转化、高标准基地建设开启新局面,共同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陈振林指出,上海交大与中国气象局分别在教育和气象领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深化局校合作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他对合作任务推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开展高水平合作科研,依托深远海设施,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开展大平台大协作;二是双向赋能人才培养,在气象相关交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深化合作,实现学科专业和人才技术资源的优势互补;三是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完善联合攻关、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期待双方合作走深走实,助力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推进气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丁奎岭、林忠钦和陈振林的见证下,奚立峰与熊绍员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上海交大与中国气象局将本着“开放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双方科技、应用、人才、资源、平台等优势,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共同促进深远海装备研制、大气和海洋学科建设、气象预报能力的提升,实现双方合作共赢和高质量发展,共同为海洋强国、气象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未来双方将展开多方面的合作。在联合科研和技术攻关上,面向海洋、气象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提出重大前沿科学问题,重点在海气相互作用、海雾生消、台风生成和增强机制等方向联合攻关;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联合创建“海气交换及海上高影响灾害性天气研究联合实验室”等,打造海洋气象领域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基地;在人才培养与交流上,充分发挥上海交大海洋学科及其他工程学科的优势,推动气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开展气象交叉学科共建与人才培养,共建局校联合人才培养机制。中国气象局将为上海交大提供学科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技术培训等多方面支持。双方不断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
会上,深远海国家大科学设施项目首席科学家杨建民作设施建设进展汇报,海洋学院副院长周磊作上海交大海洋气象研究情况汇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