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3月14日,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布了《评定各级干部等级的指示》。
这次军队评级中,评定了包括军委主席、副主席级,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军委委员级,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等各级军官。
而这也是为了之后的大授衔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之一。
一个数据——当时仅正兵团干部便评定了37人(其中王建安1954年被降为副兵团级)之多。
而在接下来的1955年大授衔中便考虑了军队干部等级、资历、职务、山头平衡等一系列的因素进行了军衔授予。不过其中也不是没有个例,贺炳炎上将便是一个。
要知道,1952年评级时他也不过是准兵团级干部而已,而准兵团级干部获授上将则显然是属于高授的。那么为什么他能够以准兵团级获授上将呢?
先让我们看一下贺炳炎将军的履历。
1913年,贺炳炎出生于湖北松滋市的一户贫苦农家之中。
生逢乱世家境贫寒又遭幼年丧母,是以他是给人放牛、篾匠、杀猪、打铁都干过,也养成了打抱不平的脾性。
16岁时(1929年),他加入了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第四军,并于9月份加入了共产党。
加入红军之后凭借着在反“围剿”斗争中的出色表现,贺炳炎的职务也不断擢升,历任红3军手枪大队区队长、大队长,襄北独立团团长,红3军22、25、19团团长。
1935年11月,贺炳炎任红2军团第五师师长。次年,贺炳炎改任红二方面军第6师师长。
抗日战争期间,贺炳炎先后担任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独立第3支队支队长、第3支队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江汉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期间,则先后担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第5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第1野战军第1军军长兼任青海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他因伤长期接受治疗,1952年调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兼四川军区司令。
从贺炳炎将军的履历来看,贺炳炎资历一般(毕竟1929年才参加革命),出身于贺龙元帅麾下的红二军团。
在红军时期贺炳炎担任过师长,抗日战争期间也担任过副旅长,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了军长,这样的职务并不低。
只不过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务,这些个职务在一众上将中显然是并不出彩的,甚至是说很低的(是以也有人说彭总为人太过刚直,不通世故——指可以让贺炳炎在担任军长职务时挂职副司令,但这在我看来恰恰是最让人尊重的品德,共产党人最需要的品质)。
毕竟上将一般对应的是正兵团级,而一如篇首所说单单是正兵团级人数就达到了37人之多。
那么为什么他能获授上将呢?
这当然离不开他自身的战功、山头的平衡与代表性、贺龙的影响与举荐。
首先,贺炳炎是员虎将。
红军时期反“围剿”作战,有先登斩旗之功;值得提及的是长征中瓦屋塘战斗中他第六次负伤,直接在无麻醉剂的情况下,锯子锯掉右臂。抗日战争期间的雁门关大捷,解放战争期间的沙家店大捷都是其代表性战役。
其次,就是山头的平衡与代表性考虑。红二方面军, 作为红军的重要一支,显然是要出一些各个军衔的代表性将领的。
元帅方面,贺龙元帅无需多言。大将方面,贺龙推荐的是许光达,这个是有争议的此处不谈(这里面也有许光达是湘鄂西元老的原因在)。上将方面,贺龙推荐的便是贺炳炎。
这里面不得不说的是贺炳炎出身就是贺帅的老部队红二军团。
而红二军团方面,牺牲的高级将领数不胜数,一如段德昌(倘若不死,他是有资格争元帅的,为此彭总还与贺帅心生嫌隙。据说关向应向彭总道过歉,劝说过,就因为会议上的表决),周逸群, 孙德清,王一鸣,卢东生(倘若活着能与许光达争大将)等等。
这里还得提一嘴,他们中很大部分是因为肃反被杀,而肃反的始作俑者是夏曦,不过夏曦最后淹死了。
而红二方面上将的另一有力竞争者廖汉生,其实相较之下是有优势的,毕竟当时已经是国防部副部长了,但他是政工干部,又是贺龙外甥女婿,主动提出了降衔。
有了贺龙这个老上级、伯乐的举荐,又有中央考虑的山头平衡与代表性,自身的军功也不低,贺炳炎的上将也就确定了。
参考资料:《虎将贺炳炎》
《大授衔》
下面便是《大授衔》一书的链接,该书较为详实的讲述了大授衔中的一些史实,非常生动有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购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