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责备黄皓防擅权,仗义执言疑魏延
刘禅宠爱宦官黄皓,黄皓想要擅权专政,董允每每正颜厉色匡谏刘禅,多次责备黄皓。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作歹。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争执,互相控告对方谋反。蒋琬与董允都保举杨仪,而质疑魏延的行动。董允说: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以前不背叛,是因为畏惧丞相。现在,丞相新亡,他趁机造反,势所必然。而杨仪才干敏达,为丞相任用,一定不会背叛(第105回)。费祎从前线返回,细奏魏延反情。后主令董允假节释劝,用好言抚慰。董允奉诏而去,未到南郑,马岱已斩了魏延。
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封为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马蒋琬因病不能处理国事,朝廷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代理军国大事。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246年),董允病世。姜维领夏侯霸到成都,入见后主说:我在汉中数年,兵精粮足。愿领王师,以夏侯霸为向导,克服中原,重兴汉室,以报陛下之恩,完成丞相的遗志。尚书令费祎谏说:近来,蒋琬、董允相继而亡,内治无人。你应待时,不可轻动。蒋琬、董允病房,已没人劝勉后主,内治无人,可见他们的重要性。
22.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刘备任命其为左将军兵曹掾,升为尚书。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署府事,先后随诸葛亮南征及北伐。建兴八年(230年),迁丞相长史。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杨仪率军返回汉中,诛灭魏延三族。建兴十三年(235年),杨仪多出怨言,被费祎告发,被废为庶民,流放到汉嘉郡。后下狱,自尽于狱中。
一、劝说孔明杖苟安,分兵两班保不乏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杨仪为绥军将军,领长史。永安城李严派都尉苟安解送粮米到达,苟安好酒,在路上怠慢,违限十日。诸葛亮大怒,喝令将苟安推出斩首。长史杨仪说:苟安是李严的人,而且钱粮多出于西川。如杀此人,后面没人敢送粮了。诸葛亮令武士杖苟安八十,放回。不料,苟安投降司马懿,到成都造谣,吓得后主召回诸葛亮(第100回)。
诸葛亮发檄令李严应付粮草,运赴军前,一面再议出师。杨仪说:前数次兴兵,军力疲劳困乏,粮草又不持续。不如分兵两班,以三个月为期:如二十万之兵,只领十万出祁山,住了三个月,让这十万替回,循环相转。这样,兵力不乏,然后徐徐而进,中原可图。诸葛亮说:此言正合我意。讨伐中原,非一朝一夕的事,应为长久之计。下令分兵两班,限一百日为期,循环相转,违限者按军法处治(第101回)。
二、无比信任得锦囊,丞相临终受遗言
诸葛亮非常信任杨仪,叫杨仪到榻前,授给他一个锦囊:我死后,魏延必反。待他造反时,你临阵打开此囊。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孔明一一调度完毕,昏然而倒,到晚上才苏醒,连夜表奏后主。后主闻奏大惊,急命尚书李福,星夜到军中问安,兼询后事。孔明哭着说:我不幸中道丧亡,虚废国家大事,得罪于天下。我死后,你们要竭忠辅主。国家旧制,不可改易。我所用之人,也不可轻废。我的兵法已传授给姜维,他能继承我的遗志,为国家出力。我的命已在旦夕,到时会有遗表上奏天子。李福领了言语,匆匆辞去。
孔明勉强支起病体,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长叹说:我再也不能为复兴汉室而上阵讨伐叛贼了。浩淼苍天,永恒不朽,你为何如此苛刻,不愿多给我一点时间呢?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情加重。吩咐杨仪: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都是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可以委用。我死后,凡事都依旧法而行。缓缓退兵,不可急骤。你深通谋略,不必多说。姜维智勇足备,可以断后。杨仪泣拜受命(第104回)。
三、遵循嘱托缓退兵,拆封锦囊斩魏延
杨仪护送孔明棂柩缓缓退兵,魏延烧绝栈道,率兵拦路。杨仪大惊:丞相在时,料此人久后必反,谁想今日果然如此!现在断了我们的归路,怎么办?费祎说:此人必先奏天子,诬陷我们造反,因此烧绝栈道,阻止归路。我们当表奏天子,陈述魏延反情。杨仪一边写表奏闻天子,一边领人马往槎山小道进发。后主在成都,听闻丞相已亡,哭倒于龙床之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