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东沟海战,日本海军多次犯下致命错误为何北洋水师还是打输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编者按: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也称甲午海战)带给中国人的不仅是屈辱,更是一个教训。在13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这场海战我们不禁要问:“北洋海军到底输在了哪里?”本文就从两国的战策、战略、备战、寻战、装备、战术思想、战术运用等几个层次来解读这场海战。(文章较长请耐心看完)



日本蓄谋已久的前哨战:丰岛海战

1894年东学党起义后,朝鲜的上空就开始笼罩着战争的阴云,此时的日本开始早就已经备战多年,就等着开战。而清廷到了此时才想起来向朝鲜派兵,但考虑到陆路运兵至朝鲜难解此时朝鲜困局,因此李鸿章便考虑走海路入朝。但又担心海上会遭日本海军突袭(事实也的确如此)便决定租用外国轮船。

因为不仅是李鸿章,整个清廷都认为只要运兵船挂上外国国旗即可高枕无忧。由此清廷便租用了3艘英国货轮后由北洋海军的“济远”、“广乙”、“威远”3艘战舰护航于7月21日和23日分两批向朝鲜增运兵力。

但在7月22日清廷向朝鲜运兵的情报被在清间谍石川五一探知后报告给了日本驻清海军武官井上敏夫,随后此重要情报就被传递给了日本大本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