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朝开始,原有的对待西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制度重新完善成为土司制,从形式来说,土司要服从中央管辖,并承担其中义务,不过在他们的自己区域,也可以形容为是“土皇帝”。
随着明朝朱元璋开始的逐渐加强中央集权,这就将拥有高度自治的土司和皇权之间形成了对立关系。于是,为了彻底地将西南地区纳入实际统治,朝廷决定“改土归流”。
明朱棣时期,在平叛贵州宣慰司叛乱后设立了布政使司,废除了原有的土司世袭;明宪宗朱见深时期,也是因边境骚乱问题,借机将蒙自改土归流;万历时期,又花了114天的时间打赢播州之役,灭了杨应龙。
借着战争等原因,明朝的改土归流形势一片大好。
奢安之乱
明天启年间朱由校时期,又爆发了由永宁宣抚司奢崇明和水西宣慰司的叔父安邦彦发起的“奢安之乱”。
播州杨应龙可是最大的土司之一,但是当时的播州之乱因为其没有外部支援,也就是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平定了。可是这次的奢安之乱从天启元年开始,一直到崇祯十年才算结束。
奢、安二者历来就是关系密切,而且这次叛乱又动员了一切力量,包括散布谣言称朝廷要派兵灭了众土司。于是,贵州、云南、四川等几乎一切的西南土司们纷纷“揭竿而起”,一个是因为规模大,第二就是西南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占据主场之利的土司军队也给明军的平叛造成巨大困难。
而朝廷的“改土归流”政策,自然就是这些土司反抗的原因。
改土归流的负面影响
土司虽然听命于朝廷,不过实质则是皇帝眼中的不安定因素,而且土司势力在西南地区根深蒂固,对其更恰当的形容倒不如说土司就是一个军阀般的存在。虽是军阀接受朝廷节制,但是明朝怎会容忍这个军阀的继续存在,所以只要有个理由,就是除掉他们的机会。
明英宗时期有个著名的事件叫做三征麓川,起初是朱元璋曾经将其击败,但是当时的天下并未平稳,也不好有太过激的举动,便在此地划分出五个土州府和五个长官司进行权力的分散和制衡。而通过远征麓川,各周边土司切实地得到大量好处,也是没少对明军提供支持。
不过到了后来的平叛杨应龙,朝廷则是直接将播州变为自己实际控制的省份,或者说在播州彻底的消灭了土司势力,而这自然也容易让周边土司感到不满。
在众土司眼中,没准自己就是下一个被消灭的对象,于是奢、安二者就等于是一个引爆火药桶的引信。尤其是明朝后期关外战事吃紧,明朝的全部防御重点都在辽东,这时候发动叛乱也是最佳时机。
明朝的做法
既然平叛奢安花费了明朝这么长的时间,那么朝廷理应是要把这片地区改土归流的,但是明朝最后却并未如此。
其实朝廷也是心有苦衷,因为这项政策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遭受到更多的质疑,比如是朝廷收益有限,因为改土归流就必然要派兵、派官,这也是一项不小的支出。
明崇祯时期辽东战事吃紧,朝廷无力再因此支出,而且这次虽是成功平叛,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下次再没有叛乱发生。所以经过讨论之后,明政府决定将大土司拆分成众多的小土司。这样就既是有效瓦解,又是安抚人心。
最后
至于奢安之乱的原因,除了朝廷内部问题和土司的膨胀欲望以外,朝廷在应对播州这件事上,也是诱因之一。
整体来看,改土归流肯定是朝廷要大力推行的,只是明后期国力有限,这也导致了自己的统治力被严重动摇。
有了前期的经验教训之后,到了清朝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终于得以实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