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兄弟结交和拜把子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虽然话是这么说,不过这往往表达的是兄弟之间情谊,所以一般都不会在意后半句话。可是,历史上却还真有这么一对不管是居住地还是身份都差了十万八千里的兄弟做到了后半句,这二人就是素有大唐“帝国双璧”之称的高仙芝和封常清。
实际说来,虽然高仙芝是绝对意义上的名将,而且又是外战无敌,但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知名度却并不算高。高仙芝出生于高句丽,不过这个高句丽和高丽虽只差一字,实际却根本就是两个地方,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扶余人所建立,却总被韩国给认祖归宗,当然了高仙芝也就被韩国人给规划走了成为韩国历史名将。
高仙芝出生于职业军人家庭,年幼时就随父亲一块迁到了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库车。得益于家庭的熏陶,高仙芝从小就是十分骁勇,骑射方面更是擅长,年仅20岁就成为了将军,级别还与自己的父亲相同。
再看封常清的出身可就差太多了,封常清是蒲州人,位于现在山西省的临猗县,至于为何也到了安西呢?原因是封常清自幼父母双亡,只能和外祖父二人相依为命,可是外祖父后来又因触犯大唐律例,而被发配到安西充军,因其年岁较大,负责的是守城门的工作。
虽然二人的出生地差了很远,但别管什么原因了,反正也算是凑到了一个地方。不过再看身份的话,二人可就是差太多了,毕竟一个是看大门的孙子,另一个则是将军的儿子,不管怎么看都不好把二人给联系到一块去。
一、“缘分”的开始
封常清的外祖父去世后,而且其又是人生地不熟的,也算是彻底没了依靠,整日的生活也就是勉强温饱。因为封常清自幼就被外祖父带着读书,而且个人又很聪慧,后来就在安西的四镇节度使的手下找了份工作。某一次,封常清在大街上看到三十多个穿着铮亮铠甲,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出城,而领头的正是高仙芝,二人的缘分也就由此而开始了。
当日过后,封常清始终都无法忘记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便希望自己也能在其手下做事,很快便给其写了一封自荐信。前文只说了封常清的出身,并未对其个人形象做出介绍,不过等到高仙芝看到其本人后,一下就做出了拒绝的决定,因为封常清的个人形象实在是有些糟糕,而且还斜眼、跛足。
初次失败后,封常清回家又细细的准备了一次,第二天又去投递了“简历”。可是高仙芝根本就没有录取他的打算,还没等看他的自荐信就又给回绝了。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封常清又来了一次慷慨激昂的陈词,还问他凭什么以貌取人。即使如此,高仙芝最后还是十动然拒了。
封常清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肯轻易放弃,既然你不录用我,那我就把家搬到你门口去。最后,高仙芝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终于同意接纳,并给了其一份“侍从中”的工作。
从此,“高封组合”也算是成功出道,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并肩取得无数次胜利,扬名西域。
二、初露峥嵘的封常清
封常清终于得偿随缘进入高仙芝的手下,不过众人都觉得他是凭借脸皮而不是个人能力进来的,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
天宝初年,达奚部落叛乱,玄宗李隆基命令四镇节度使前往平叛,高仙芝被安排在半路进行伏击,结果就是唐军大获全胜,达奚部落除了战死外其余也悉数被捕。
此战大胜后,高仙芝下命令要求将此战的驻军地点、地形情况和双方的兵力部署等情况详细说明,然后再将捷报上交给节度使。这边话音刚落,另一边的封常清直接就将报告交了上去。
高仙芝带着怀疑的表情翻开报告,心中暗自嘀咕道:“就凭你?”不看不要紧,刚从第一页开始,报告内容就仿佛是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且其中内容完全就是高仙芝本人想说的。节度使和几位文官收到报告后,同样是爱不释手,而封常清的名号也算是打出去了。
六年后,唐朝三次攻打小勃律而不得,随后又命高仙芝领兵出击,而高仙芝果然也是不负众望,并在战事获胜后升任为安西节度使。此场战役可谓是难度极大,倒不是说小勃律士兵战斗力强,而是行军路途实在艰苦,其中翻越帕米尔高原就是其中必经一站,最后光是行军都走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高仙芝升官了,而作为其左膀右臂的封常清自然也是一路升迁,而且每逢高仙芝率军出征,都会放心的将一切事务交由封常清处理。
三、慢慢走向人生巅峰的高仙芝
小勃律被平定后,周围其他小国也是纷纷归顺,而高仙芝的威名也是在各种加工之下广泛传播。不过这时的高仙芝仍然是下属,而其正盛的风头也是引来顶头上司节度使的嫉妒与不满。这时候,曾经害死高仙芝的宦官监军边令诚帮了他一把,边令诚如实的向朝廷上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且劝谏皇帝封赏高仙芝,以免因为内斗造成人才的损失。成为节度使和鸿胪卿的高仙芝,也顺理成章的掌握了整个西域地区的军事和政治。
天宝八年,位于现在阿富汗地区的西域小国吐火罗上奏朝廷请求出兵攻打依附吐蕃的朅师国,而已经有过先前战争经验的高仙芝自然就是此次出征的不二人选。最后的结果也是预料之中,不但军队大胜,就连朅师国王都被高仙芝给抓了回来。
小勃律和朅师国的共同特点就是都以吐蕃作为靠山,而高仙芝两次的大获全胜,不但给自己赢得了吐蕃人口中“山地之王”的荣誉,也使得唐朝的西扩之路变得更顺利,而伊犁、塔里木和克什米尔等地尽归大唐掌控。
都说人无完人,而高仙芝的最大缺点就是贪财,这也为其后续的军事生涯中仅有的败绩埋下了伏笔。
就在唐帝国强盛之前,西边的阿拉伯人也处于自己历史的黄金期,还最终建立起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帝国。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曾许诺谁能率先到达东边的中国,就把那块土地封赏给谁,但是阿拉伯人也就是来到了印度,控制了中亚的几个小国,只是到达唐朝控制的西域一带就算结束了。不过,阿拉伯的东扩无形中对大唐的西扩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当时世界最强大的东西两大帝国的一场战争也在所难免。
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土地上曾经有一个名为“石国”的小国家,石国地处丝绸之路必经一站,因此背靠着唐朝,并凭借发达的贸易成为了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前文提到高仙芝贪财,而石国又有钱,又是个小国,自然也就成为了高仙芝的目标,于是高仙芝假传旨意要求石国国王前往长安朝见,随后又大军突袭至石国境内,掠夺了无数的财富。回军途中,又诬蔑突骑施国谋反,又是一番劫掠。
两次实在不讲究的行动也引起了当地人极大的不满,发起反抗又遭到高仙芝的残酷镇压,而高仙芝的两次错误行为,也算是彻底动摇了唐王朝控制西域的根基。接着,西域诸国决定联合起来进攻安西四镇。但是,这一切又被高仙芝提前知悉了,便决定先下手为强。
四、东西方帝国的一次碰撞——怛罗斯之战
公元751年,高仙芝带着两万汉军和一万葛逻禄人翻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怛罗斯城下。战斗开始时,汉军负责攻城,葛逻禄负责外围守卫,而在此守城的阿拉伯军队虽然正面打不过,但是前期在城内准备了大量的物资,双方的战争也进入僵持阶段。
战役进行到第五天时,阿拉伯的大批援军赶到,使得高仙芝部出现腹背受敌的危局,雪上加霜的是,负责外围守卫的葛逻禄见情况不对又开始临阵倒戈。唐军连日征战,此番又是兵力数量相差悬殊,只好连夜发起突围。
经此一战后,唐军最精锐的力量被极大消耗,另一边的阿拉伯军队虽然获胜,但是伤亡比战败的唐军要大得多,尤其是后来军中又出现兵变,也未再敢继续追击。而唐朝虽然战败,但是对于疆域和西域的控制力方面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五、接任者——封常清
怛罗斯战后,高仙芝被调入京城封为右金吾大将军,至于节度使之职则交给了王正见,不过王正见还没做了多久就去世了,后来又由封常清接任。
封常清上任不久后,西边的大勃律国反叛,封常清带着军队大破敌军,大勃律国也以投降而告终。封常清后来又被封为北庭都护,也和曾经的上级高仙芝一样,成为西域地区的“老大”。封常清对待西域诸国的政策并不高压,而是赏罚分明,如果谁不听话肯定是打服为止,如果听话则是建立起密切的外交关系。凭借封常清的悉心经营,也为后来的少数民族军队入唐平叛安史之乱打下基础。
六、洛阳陷落
公元755年,发动叛乱的安禄山彻底打破了大唐的繁荣和平静,而朝廷内部又对其缺乏重视,叛军打到山西了,才匆忙任命封常清守卫洛阳,并封李琬和高仙芝为正副元帅东征平叛。
由于战乱原因,此时的洛阳城流民遍地,所以征兵工作异常顺利,但是这些人大多都是农民或者一些地痞无赖之人,兵源质量实在糟糕。再反观安禄山这边的士兵常年镇守边疆,不管是战斗力还是战斗经验都是完全碾压,而且还有契丹、室韦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加持。
可想而知的是,封常清一败再败,洛阳最后也以陷落而告终。
七、大唐的命运——潼关保卫战
潼关就是大唐都城的最后保卫线,潼关一旦陷落,长安也就没了。这边在陕郡布防的高仙芝终于又遇到了昔日并肩作战的好兄弟封常清,而待封常清把前线消息一五一十的带回来后,二人也实在没有了兄弟重逢的喜悦。
高仙芝二人深知敌我力量差距悬殊,而且潼关在地理意义上的重要性极大,所以二人选择的是回师潼关坚守,并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另一边的安禄山见高仙芝已经镇守住潼关,而且如今洛阳也已经拿下了,便开始准备登基之事,并未再次向西进军。
再说回封常清,当洛阳陷落的消息传来后,玄宗大怒并免去其所有职务,发配到高仙芝军中当普通士兵。显然,玄宗是认可封常清能力的,虽然官职没了,但是给调回高仙芝的军中,显然是给了戴罪立功的机会。
皇上虽然给机会了,但是监军边令诚可不同意,前文提到边令诚曾经帮助高仙芝升官,而此番又来潼关前线督军,自然也把自己的地位摆到很高的位置。不过高仙芝领军打仗多年,对边令诚的建议和索贿的行为基本也没有什么理睬。
八、帝国双壁的陨落
深感没面子的边令诚马上就向玄宗进了奏折,内容无外乎是挑拨离间的奸佞之言,而且还诬陷高仙芝有克扣军饷的行为。
玄宗虽然英明半生,不过此时已经是个老头了,尤其城池接连陷落,连都城长安都快要保不住了,此时也顾不得什么考虑了,便给了边令诚一封谕旨回潼关斩杀高、封二人。
边令诚回来后先叫上了封常清,待向其宣读圣旨后,封常清无奈自尽而亡。随后,边令诚又带着100陌刀手对着高仙芝念其罪名,虽然高仙芝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后也还是枉死刀下。
战前斩将本就是大忌,尤其一下连着折损两位大将,最后也终于引得长安失守,玄宗也在逃跑途中匆忙让位。虽然安史之乱爆发八年后被平叛,不过对于唐朝,甚至是整个中华文明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