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行业中,制片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筹集资金、管理项目、与各方合作,并确保电影的顺利制作。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制片人,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包括电影制作、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和法律事务等。
这就意味着,假如你对成为电影制片人充满热情,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将是你实现目标的重要一步。通过参加专业的电影制片人培训课程,你可以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建立必要的人脉关系。培训课程还可以为你提供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使你更好地把握市场方向和商业机会。
为帮助有志于从事制片人的小伙伴,我们邀请到了有15年制片经验的雷亚丹老师。
雷亚丹老师
作为“预蒜紧张制片厂”的创始人,雷亚丹老师参与过许多著名电影的制片工作,比如《前任3:再见前任》《前任4:英年早婚》,以及马思纯、王俊凯和范伟主演的《断·桥》,万茜、李庚希和黄觉主演的《兔子暴力》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胡歌与高圆圆主演,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女配和最佳编剧的《走走停停》,也是雷亚丹老师参与制片的电影。
在这门名为《制片标准化训练营》的课上,雷亚丹老师会从“非标准项目、非标准作品、非标准服务”三个方面切入,对“专业壁垒高、行业圈子小、信息很封闭”等问题展开突破性讲解,旨在校正学员“信息差、认知差、执行差”的弊端,将她累计15年的制片经验,提炼成标准流程分享给大家。
在开课之前,雷亚丹老师做客「益起映创」直播间,先以直播的形式,围绕“做制片应该先考研还是先工作”这一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分享与互动。
以下是这次直播内容的精编。
做制片,应该先考研,
还是先工作?
要想成为影视制片人,应该先考研,还是先工作?
雷亚丹:在我的咨询案例当中,很多小伙伴都有考研的执念。因为对这个行业不了解,觉得没有办法入行,或者说在这行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圈子、没有渠道,就感觉只能先去考研。
我们来分析一个问题:到底是考研更难,还是找一份只要跟影视行业相关的工作更难?当然是考研更难!在影视相关的行业,特别是制片这个领域比较好的研究生,也就我们熟知的那四五个头部的院校,有影视专业制片管理岗位相关的研究生。那你想要拿到研究生的名额,明显要比你找一份工作难得多。
授课时的雷亚丹老师
考研和工作,是不是也不矛盾?
雷亚丹:在影视专业,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经验、作品和履历,无论你是制片人、导演、摄影指导、美术指导还是剪辑,都是经验优于学历。在你刚刚入行的期间,我非常建议你先去从事影视相关的工作,一定要先去干1到3年基础岗位的工作,通过这个工作经验,总结自己到底哪方面有缺失,在理论和经验上有什么矛盾的点,然后到了第二个阶段,你才能有针对性地去精进自己的学历,这才是基于你个人的学历的考量。
其实有很多制片,到了一定阶段,也会选择继续深造,比如学商业管理,或者高级工商管理等,去综合自己的商业和金融能力。从项目和实战当中,去摸索自己的经验和能力缺失,要面对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没有带着行业当中的具体问题去读书,那你会事倍功半。如果你带着行业当中、个人成长当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再去读书,去精进自己的理论和学识,那就会事半功倍。
其实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接触影视相关的从业人员,判定他的行业地位时,到底是先去看他的作品,还是先看他的学历?答案当然是去看他的作品,对吧?我们在做人才储备的时候,去筛选导演、制片、摄影师、美术指导。我们会问什么呢?他到底做了几个同类作品。比如,我最近马上要拍一部科幻片,找相关的制片,就会先看他的作品履历,里边有没有科幻类的代表作品,到底有一部还是几部。
授课时的雷亚丹老师
在制片标准化的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当中,我开发了一套理论叫“0、3、10”原则,如果我们想在行业当中获得一个好的报酬,或者是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的话,就要遵循这个原则,它适用于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0、3、10原则
怎么理解“0、3、10原则”?
雷亚丹:就是到底你有多少个同类作品案例,0个、3个还是10个?假设我做过宣传片,也做过广告,然后再做影视剧,那我每一个阶段,大概都要花1到3年的时间,去沉淀同类型的作品案例。
就是建立制片标准化的思路?
雷亚丹:用标准化的思路,来迭代影视领域。你的管理思路、做预算的思路、管团队的思路、做决算的思路,还有你定标准和做进度的思路。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建议大家,用两种思路来做自己职业技能和个人成长的迭代:一个是要脚踏实地的把手上的事情给做好;但如果你仅仅只是做好手上的事情,那你的成长空间和你的进步的价值,也是比较有限的,同时你还应该再花50%以上的时间,来做总结和复盘。
雷亚丹老师授课现场学员
今天有一个制片陪跑班的小伙伴,跟我聊了一个问题。他现在是现场制片,跟我抱怨,觉得工作很累、也很迷茫,做的都是一些杂事,觉得个人没什么成长的价值。我就跟他说,其实可以通过制片标准化的思路和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今天怎么安排车?能不能把司机的姓名、电话、车辆的高度、型号、几个座位,形成一个标准化的表格,做完这个表格后,假以时日当我有了助理,他可以接替这份工作,他只需要按照我的要求,做得又好又扎实,又能达到我的管理要求,又不会失掉我的个人水准。
这套理论,我个人给它取名叫“适应中国体系的制片标准化管理”。我自己比较熟悉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厂体系,也了解日韩电影制片厂的运作方式,但他们的体系能不能适应我们中国当前的影视工业化呢?我的答案是不可以。
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行业的发展阶段,一定是由低到高的,我们不可能就是脱离了初级阶段就跳过中间层,一下发展到所谓的大制片厂制度。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还有全行业的人才孵化,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的。
授课时的雷亚丹老师
带着问题去学习
到底你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去把握自己的成长?
雷亚丹: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分散,我觉得你要抓住一个关键词,然后把这个东西吃透,不要只是听听而已。我个人有几个非常好的工作和娱乐习惯,可以分享给大家。
平时我刷视频还蛮多的,遇到我感兴趣的知识点,我一定是带着行业当中发现的问题,去看这个东西的。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带着行业的问题,去看待具体的问题,去关联、去触类旁通,那么你的学习能力就会变得非常强。所以我看任何东西,都可以从影视板块、从制片行业相关的问题去解读。
授课时的雷亚丹老师
举个例子。2021年,我无意当中翻了一本建筑类的书,看到目录里有预算的部分,就把内容页给翻开了。它那一页讲的,就是建筑板块的预算、决算和估算。当时我脑海里的本能反应,就是觉得它和影视项目的预算、决算和估算是相通的。因为在原来我遇到一个问题:每一次项目的预算表,我会改非常多稿,从1.0到2.0到3.0再到最终定版。突然间看到这个书里对建筑的预算、决算和估算时,我就觉得,其实最开始我跟资方们沟通的时候,它其实应该叫估算表,就是估算这个项目的区间是500万还是5000万,然后分多少板块,它可以不用很明确。我就把这个概念,借鉴到我当时对于影视板块的理解中来。
当然,这是个非常浅的例子,意思还是想让大家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娱乐和工作中,可以带入自己想要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做一个事半而功倍的人。
对三四线城市的制片人,您有什么发展建议?
雷亚丹:主要还是看你原来的主业是什么。上个月我帮一个昆明的学员做过分析。他原来的主业是纪录片导演,在当地业也有自己的传媒公司,就等于是拿自己的资源,先去做纪录片的制片人,然后再从纪录片制片人到短剧制片人。你要相信,每个地方都会有稀缺人才,你也一定会找到自己的破圈方式。首先,你还是得分析自己的基本盘面,分析这个城市的基本盘面,才能多相结合。
扫描上图即可购买课程
下单成功后
请联系小助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bilibili课堂有更多益起映创优质线上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