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安芳 轩峻 刘小玉
“我们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胜利?敌人靠钢铁,我们靠志气。”
“抗美援朝这个战争,我们不去打,我们的下一代肯定要去打!”
“只有向前冲,不能后退,后退是狗熊。”
提起那场战争,9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兵们依然热血沸腾,身体上的衰老与病痛并未将他们打倒。
每次为志愿军老兵拍摄,95后摄影师韩佳龙都被感动和震撼着。每一次拍摄,每一次快门按下,每一次亲切交谈,就仿佛带领韩佳龙穿越时空,定格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和曾经年轻的战士们一起经历战火纷飞,一起喊出“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当年的热血小伙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那段岁月的坚毅与荣光。是他们,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是他们,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打不垮”的民族精神符号。
和时间赛跑,有老兵拍完照三天后去世
“这些老战士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他们就是我要追的“星”!”
从2020年起,95后摄影师韩佳龙在近四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山西、四川、河南、江苏、安徽等15个城市,为242名志愿军老战士们留下珍贵的影像。“和时间赛跑”,这是韩佳龙对拍摄老兵计划的形容。因为抗美援朝老兵平均年龄在90岁,很多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太好,有的人可能拍摄完没多久就因为身体原因去世了。韩佳龙说:志愿军老兵是历史的见证者,他要做的就是用影像守护这段历史。
韩佳龙印象深刻的有一位老战士贠正喜,当时韩佳龙和老人的战友王成恩来到他家里,打算为贠正喜留下宝贵影像。到了家里才知道贠正喜已经到了最后的弥留时刻,身体非常虚弱,已经一周没有吃东西了。看到这种情况,韩佳龙伤感地决定放弃拍摄。正准备离开时却被老人的儿子拉住了,“拍一下吧,从来没拍过,我们也想留个念想。”于是,韩佳龙和团队决定冒险行动,快速在老人房间门口搭好影棚,5分钟拍摄就结束了。现场打印好照片,并送了一面国旗给老人,老人侧躺在床上,一只手拿着照片,另一只手竭尽全力去拿国旗,颤颤巍巍地将自己的照片和国旗放在一起,这一幕,让在场的人都湿了眼眶。三天后,老战士贠正喜去世了。韩佳龙和团队深感时间的紧迫,加快了寻找老兵的步伐。
(志愿军战士贠正喜)
2022年11月9日,韩佳龙第一次见到李徳存老战士,俩人聊得很投机,一见如故。老人告诉韩佳龙,自己13岁就参军了,当时为了参军还向招兵处“耍无赖”,称自己弟兄多,必须得去,并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空军战士。李徳存拿着韩佳龙现场拍摄打印的照片,不断地夸着好,并约定着下次见面。2023年6月27日,时隔半年,韩佳龙如约再次来到老人家中,却得到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一生仅有一次的会面,再见却是天人永隔。韩佳龙在老人的遗像前哭到不能自抑,而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志愿军战士李徳存)
然而,新的遇见也意味着新的告别。韩佳龙说,老兵拍摄计划大部分时间是沉重的,他要和死神抢时间,要面对残酷的现实,不断地去寻找更多的志愿军,又不断地去和他们告别。
提起老兵拍摄计划因何而起,韩佳龙表示爷爷韩俊英就是抗美援朝战士,自己年幼时常听爷爷讲起战争期间的故事。此外,其父辈这代人名字里都带个“军”字,更让他对于军人,尤其是志愿军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但让韩佳龙遗憾的是,爷爷在其上小学时就过世了,家里也没有爷爷的照片,虽然自己读了摄影专业但再也没有机会给爷爷拍肖像照了。2020年,韩佳龙从西安理工大学摄影系毕业,当年正值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没法给爷爷拍肖像了,那我就给他的战友拍!”这个想法令韩佳龙激动不已,他决定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志愿军老战士免费拍肖像照,并为这个公益项目取名“红色记忆工程”。
(韩佳龙说志愿军战士就是他要追的“星”)
2020年,韩佳龙启动了老兵拍摄计划。2023年,他放下所有工作,创办了咸阳市爱星青年公益服务中心,全身心投入到老战士的记录中。前三年的时间里,家人给予了最大的资金和精神支持,可想要良好的运转,他不想一直依靠家里,资金紧张的时候他甚至想去做份兼职,白天拍照,夜晚工作,这样老兵拍摄计划才不至于被迫终止。
穿着“寿衣”上战场,战友们却再也回不来
如果我们永远记着,他们就永远活着。
这四年里,韩佳龙和他的团队扛着摄影器材,带着移动影棚,穿梭在一个又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现场拍照现场打印照片。有的老兵拍摄是在家里,有的甚至是在医院。平均90多岁的老兵走路都已经颤颤巍巍,但穿上志愿军装的那一刻,他们仿佛变了个人,讲起当年的故事又充满了激情。
老战士王万友,93岁,当时在战场上做观察员,在山脉的最边缘,离敌人阵地大概有300至400米,他从坑道出来,却被敌人扔了个炮弹,当时就昏死过去了。老人讲述当时上前线战场的时候,大家都是抱着必死的心去的,上了战场就没想过要活着回来。“上战场的时候,把旧衣服脱掉放到老乡床边上,把新鞋、新袜子穿上,跟战友打趣说把‘寿衣’穿上。”王万友回忆,当时他们班一共上去11个人,只活着回来6个人。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王万友一个人跑到服务社里买了一堆吃的,带到山头上,给牺牲的战友一边分着吃的,一边哭着、念叨着:我的战友再也回不来了。
(志愿军战士王万友)
老兵蔡兴海回忆起在战场上的战友数度哽咽,“战争那么残酷,一想起那些牺牲的同志,我就流泪了,我这条命是很多战友的命换来的。”他在战时发明了用手榴弹“打空爆”,这个“打空爆”对自身的危险性也极大,说白了就是手榴弹拉了引信后,在手里呆上2秒再投出去,直接命中敌人头部上方爆炸。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缺少重炮的志愿军没办法,只能将轻武器加以利用,凭借智慧与战术弥补武器上的差距。他作为班长,带领9名战士采用这种新战法从早到晚进行激烈的战斗,最终歼敌300余人,被评为国家二级战斗英雄。
(志愿军战士蔡兴海)
在四川荣军院里,韩佳龙遇到了涂伯毅老战士。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年轻时的火焰,但面庞上刻满了战火的痕迹。他说“虽然我的面部改观了,但是,我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心没有改变。” 韩佳龙按下了快门,那一刻,他的故事,他的精神,被永远地定格了下来。
(志愿军战士涂伯毅)
为祖国洒热血的他们,值得我们铭记
在山西、在四川、在河南……韩佳龙和团队记录着,也被感动着。韩佳龙想通过这些影像,将老兵们的故事、精神,传递一代又一代的人。这是一份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一份对未来的承诺。
当老兵杨清源再次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这首在前往朝鲜火车上学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承载了太多中华儿女为保和平奔赴异国他乡的热血,而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士们却留在了战场上。
2024 年 10 月 25 日,又到抗美援朝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缅怀那些为了国家尊严、为了和平正义而英勇奋战的英雄们。
战争何等残酷,和平如此珍贵。韩佳龙和他的团队仍继续奔赴在记录的路上,我们也终将铭记那些为祖国做出巨大牺牲的他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