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博物(ID:bowuzazhi)
最近看《山花烂漫时》,里面说张桂梅校长是断掌,打人贼疼超好笑。相书上说断掌的人可以创造很多财富,那张桂梅老师的确为教育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有人说断掌打人特别疼是因为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一直紧握拳头,这说法没有谁统计过,不好说,网上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是断掌打人跟弹棉花似的,更别说小时候被欺负两只手一摊,人家就吓跑了,没这事。
虽然断掌和力气大不大很可能没啥关系,不过在科学上,的确已经开始探索掌纹和身体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正试图用科学方法来解释手相。本期建议拿着尺子和量角器看
掌纹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掌纹就开始形成了。在妊娠第13周,胚胎一部分叫做“外胚层”的组织会发育为皮肤,在基因控制下,皮肤真皮最上层许多的细小凸起让表皮形成一个又一个皮嵴,凹陷处形成皮沟,从而形成掌纹。
掌纹皮肤结构
图源:SlideServe
我们这里说的掌纹,除了指纹或者手掌上细小的皮肤纹理,自然也包括我们常说的手纹。只不过在解剖上,它们并不叫感情线、智慧线和生命线,而分别叫做远侧横褶纹、近侧横褶纹和桡侧纵褶纹,桡侧纵褶纹由于行经大鱼际区,也就是大拇指那块肉,又叫做大鱼际褶纹。
重新认识一下他们的名字吧
这些褶纹有助于我们手做出各种动作,而这些动作都和屈肌群息息相关,所以这三条线有时候也被叫成屈肌线。这三条线受到基因和胎儿手部在子宫内的位置和动作等因素影响,有不同形态,而如果两条横褶纹只出现一条横贯手掌,那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通贯手,也就是断掌。
从左至右分别为正常型、通贯手(断掌)和悉尼线三种手纹类型,一些人可能会把悉尼线和通贯手弄混,而后者只有两条褶纹。这里指的是医学上的定义,而非大众定义。图源:handresearch.com
断掌和力气大不大目前来看没啥关系,不过可能和一些遗传疾病息息相关,比如唐氏儿手掌出现断掌的概率更大。要是确定没有遗传病,那断掌也就是起到个造型上的作用。
别笑,这真的是科学研究
起源于外胚层的人体组织不光有皮肤,还有神经系统,因此科学家们很早就提出这样的假设了:既然从同一个地方起源,那是不是从古至今通过手相预测性格和身体状态的说法有点道理呢?
国外也有手相学,玄学不分国界
图源:ar.inspiredpencil.com
你还真别说,这的确是“皮纹学”(dermatoglyphics)的依据之一。反正都是基因控制的,这一研究领域假设掌纹正是基因外在表现。
只不过和我们熟知的看手相相比,它不太能预测你这辈子啥时候结婚,啥时候离婚,啥时候二婚,它研究全身所有皮肤纹路,也就是还包括脚趾头,研究的内容也更加复杂,包括这些纹路的形态、大小甚至数量,以及他们和整个人体的关系。
以后认识新朋友问完mbti还要脱鞋看脚纹吗
图源:handresearch.com
欧洲的科学家们早在19世纪注意到了皮纹十分独特,如今人们正研究它们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比如上文提到的唐氏儿更容易出现断掌,正是皮纹学研究的成果之一。
让皮纹学大展身手的地方还有运动员选材,这是苏联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提出的,根据手掌各种测量数据预测运动员今后表现。应用较广的测量指标叫做ATD角,即食指下方和小指下方两个隆起(AD),与掌根处大小鱼际区交界的凹陷处(T)形成的夹角。
除了ATD角,掌心还能测量出其他各种各样的指标,这些指标在一些几十人的小样本的研究中,同样被认为和疾病甚至人格特征存在联系,感觉和手相也差不了太多了。图源:参考资料[1]
据统计,这一夹角在中国普通人群中的平均值大致估计在41~42°,而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中则普遍在35°~40°之间,而美国的研究则估计普通人群的平均值在41~45°之间,如果小于35°则有较强的运动天赋。而在遗传病患者中,这个夹角可以达到70°甚至80°。
这一规律在很多运动项目中都重复出现了,比如球类运动或体操。目前我们并不知道为啥这个角度和运动天赋相关,只能推测控制皮纹排布的多基因序列中,有一部分和运动能力有关联。
我国在上世纪也曾根据苏联学者的发现,制定过根据皮纹选材的标准。当然这仅供参考,自然还是如身高、柔韧度、力量这些硬性指标更重要。图源:参考资料[5]
七斗穷八斗富也有科学依据?
指纹同样也是一种皮纹,自然也是皮纹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指纹有各种各样的花纹,比如弓型纹、箕型纹和斗形纹,后两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簸箕和斗。
有说七斗穷八斗富的,也有说七斗八斗把官做的,从顺口溜的不一致就知道不能信。
指纹形成研究得更为透彻,2022年,中国和英国的团队一起揭示了指纹形成的奥秘,他们发现调控肢体发育的基因,正是与指纹形成相关的基因。这一发现或许可以和我们上文提到的发现相对照。
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指纹和手指长度也有些关系,如小指相对越长,手掌长度相对越短,双手斗纹越多;而食指远端指节相对越长,斗纹则越少。
弓型纹、箕型纹和斗形纹还能根据形态进一步细分,这些细微的差别使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太一样。图源:参考资料[6]
指纹的数目和种类,似乎也和认知能力存在关联。伯明翰大学曾统计65名医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指头斗纹关系,发现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尺侧(即偏向小指侧)斗纹的数目明显比成绩一般及较差的人更多。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发现那些成绩更好的学生,ATD角平均值约在44°左右,略大于其他学生。
虽然皮纹学因与命理术相似而备受大众关注,但因为研究方法主要依靠比较而非由科学方法推导出直接的结论,研究的样本数量过少或不够代表性,在2009年被美国科学院质疑是否真实可靠。1996年,有科学家声称,根据他的统计ATD角越小智商越高,然而印度学者对300名5~11岁儿童测量后,认为这在高智商和正常智商的孩童间并没有差距,而这两者结果和上述提到的对医学生成绩的统计结果又不一致,反映出这一学科研究方法中的一大缺陷。
一些机构宣称不同的手指对应着大脑不同区域,虽说十指连心,不过目前也没有证据证实能一一对应,同样误解了皮纹学。图源:tekportal.net
不过皮纹学还有些研究有点靠谱,比如发现儿童龋齿也和皮纹有些关系——指纹是簸箕纹的儿童,龋齿的风险更高,而斗纹则低一些。
目前皮纹学的研究仍集中在识别身份上,虽然一些机构也引用该研究领域一些尚未成熟的结论来指导顾客。反正谁看手相不是图个乐?上班摸鱼的时候在这看手相肯定能看出自己打工线还挺长的。
参考文献
[1]. Sudha PI, Singh J, Sodhi GS. The Dermal Ridges as the Infallible Signature of Skin: An Overview. Indian J Dermatol. 2021 Nov-Dec;66(6):649-653. doi: 10.4103/ijd.ijd_1123_20. PMID: 35283510; PMCID: PMC8906331.
[2]. ATD angle. Empower Mind Kimberly Kassner. 2012.
[3]. Y. Zhou et 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alm print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health ca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enter, Beij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Beijing. 2009;383-390.
[4]. Zhou thong et al.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thletic training students in the class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e,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10;28:124-126.
[5]. 邵紫菀. (1992). 皮纹与运动员选材. 人类学学报, 011(004), 369-374.
[6]. Singh, Archana & Gupta, Rakesh & Zaidi, Shh & Singh, Arun. (2016). Dermatoglyphics: A Brief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and Integrated Medical Sciences. 1. 111-115. 10.5005/jp-journals-10050-10039.
[7]. Glover JD, Sudderick ZR, Shih BB, Batho-Samblas C, Charlton L, Krause AL, Anderson C, Riddell J, Balic A, Li J, Klika V, Woolley TE, Gaffney EA, Corsinotti A, Anderson RA, Johnston LJ, Brown SJ, Wang S, Chen Y, Crichton ML, Headon DJ. The developmental basis of fingerprint pattern formation and variation. Cell. 2023 Mar 2;186(5):940-956.e20. doi: 10.1016/j.cell.2023.01.015. Epub 2023 Feb 9. PMID: 36764291.
[8]. Adenowo TK, Dare BJ. Digital and palmer dermatoglyphic; A bio-indicator for intelligence quotient. J Basic Appl Res. 2016;2:313–9.
[9]. Tharay N, Nirmala S, Bavikati VN, Nuvvula S. Dermatoglyphics as a Novel Method for Assessing Intelligence Quotient in Children Aged 5-11 Yea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t J Clin Pediatr Dent. 2020 Jul-Aug;13(4):355-360. doi: 10.5005/jp-journals-10005-1793. PMID: 33149408; PMCID: PMC7586468.
撰文 | 萧旭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