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在这里,看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样子

0
分享至

民族影像志摄影是以影像为媒介进行民族志书写的独特方式。随着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走到第8个年头,越来越多来自各民族、各地区的真实记忆被留存、展示与传播,学者、创作者和观众的对话也一次次跨越时空和圈层,印证着民族影像志之于文化交流融合的力量。

10月19日,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的重要板块,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拉开帷幕。当日,还举办了以“民族影像志摄影:路径与规律”主题研讨会。

沉浸深度田野,建构文化记忆

本届双年展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的投稿作品1827组(共29618幅),经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最终200组作品入围、20组作品入展。

“透过近两千组影像作品,我们看到一批民族影像志摄影者深耕田野,用社会学、人类学的观念和方法来记录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事项,体现了民族影像志兼具学术理性、文化感性与艺术个性的特点。”本届双年展评委,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副会长朱靖江表示。


▲第五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展厅。中国民族报记者 周芳 摄

本届双年展入展作品从“共同体记忆”、“文化遗产及其变迁”、“家园与生计”、“人与自然”等方面,呈现了各族群众的生活图景,连缀出中华民族走向新时代的宏大画卷,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嬗变与新生。其中,诸多作品都呈现出较长的时间跨度,历史的纵深感一览无遗,而这正源自创作者深耕一线,对创作主题进行长期追踪。

作品《我的清江30年》的背后,是王双跃与清江的深厚情缘。30多年来,王双跃始终把镜头对准清江、对准清江人和事,记录清江流域群众的生活状态、人文风情以及时代变迁;《拾年·达里雅博依·沿河而徙》是刘辉于2012年至2022年间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对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进行走访调查的视觉记录;《苗乡探古》是旷惠民自1989年以来,60多次深入贵州省从江县岜沙村,用影像记录这个苗族村寨的文化发展变迁……

“作品普遍彰显了创作者对影像记录广度的拓展与深度的挖掘,体现出对真实性、整体性、深入性记录原则的自觉追求。”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双年展策展人郑茜表示。

本届双年展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树峰同样表示,民族影像志中文化记忆的建构,在文献考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扎实的田野调查,体现了深度田野的沉浸。

聚焦时代发展,“深描”当代故事

“摄影师按动快门的瞬间,一段历史被保留下来了,一段故事也被讲述出来了。我们身边的故事,每个中国人的故事,就是今日中国的故事。”本届双年展评委,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田苗在谈及影像记录的意义时表示,展现可亲可信的中华民族样貌,讲好中国故事,这也恰是双年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走进本届双年展现场,一幅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当代生活画卷徐徐展开——20组作品以深刻的人文情怀、深入的观察视角、高度的审美意识,留下各民族社会生活发展变迁的真实瞬间和场景,记录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聚焦时代发展,追求影像深描,这是民族影像志的创作理念。展览中,创作者大萌的作品《耳朵里的春天》尤其引人瞩目。这是一组以云南普洱市孟连县佤族年长阔耳女性为拍摄对象的摄影作品。照片上,耳朵上戴着鲜花的老人笑得十分灿烂,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感染力。“我认为这种苍老与怒放的对比,是一种更厚重的生命力。记录下来,传播出去,生理的苍老便得了新生,而怒放将永不消逝。”大萌如是介绍创作主题。

大萌是一名哈尼族青年旅行作家,自2021年开始,他不断深入孟连村寨,用影像记录各族群众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成为一名在孟连种植和推广牛油果的新农人。“我会扎根乡村,深耕文化,努力探索影像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大萌说。


▲ 王伟作品《90后鄂温克小伙回到家乡,成为森林驯鹿人》。 主办方供图

同样以影像描摹乡村美好生活图景的还有方云峰的《山那边是我家》,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云南寻甸县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面貌、新气象。王伟的《90后鄂温克小伙回到家乡,成为森林驯鹿人》则讲述了鄂温克族小伙雨果8岁到江苏无锡上学、25岁回乡养鹿,从繁华都市到静谧森林,成为一名新时代驯鹿守护人的故事。

摄影的特长是直观地记录历史、记录当下,而影像深描更擅长传递背后的文化意义。“在本届入展作品中,摄影师们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一个个真实具体的人物,通过描摹他们的生活故事,展现了新时代的文明图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摄影评论家朱炯表示。

铭刻光影中国,增进文化认同

自2016年创办以来,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的独特使命已愈加清晰——收藏各民族影像资料,构建完整、系统的中华民族影像志档案,留存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希望引导摄影师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来记录当下,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来表达和记录不同区域的历史与文化,最终达成文化共享,增进文化认同。”郑茜说。


▲王晴作品《鹰图腾》。主办方供图

《鹰图腾》的创作者王晴参加过多届双年展,投稿历程也见证了她在创作理念上的提升。“在这里,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对于我来说,就是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来创作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好作品。”王晴感慨道。

王晴多次深入新疆天山南北、阿尔泰山脚下,拍摄、记录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和哈萨克族的鹰猎文化和习俗变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也是一个带有区域性特征的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王晴表示。

“民族影像志摄影作品记录了各民族共享的文化信息,加深了彼此理解,促进了彼此的欣赏,从而形成了不断增长、不断加深的文化认同。从这个意义而言,双年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一种具体实践。”田苗说。

“以民族影像志为媒,铭刻一个时代的光影中国,引领我们不忘过去,更好面对未来。”朱靖江表示。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章音頔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好看,点亮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家民委
国家民委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方账号
5377文章数 65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