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的警卫员胡长保,为救主席壮烈牺牲,55年后才找到他的遗骸

0
分享至

前言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上阵杀敌,驱除鞑虏,是每一位中华有志男儿的夙愿,但是奔赴疆场,也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付出宝贵的生命,但是革命英雄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正是他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图|胡长保烈士雕像

红军长征时期,毛主席身边的警卫班长胡长保,在一次敌人的轰炸中,壮烈牺牲,毛主席难过落泪。由于当时时间紧迫,毛主席让其他人将胡长保的遗体搬到附近的古墓埋葬,但是后来由于抗战的爆发、地理环境的变化,为日后找寻他遗骸的工作,增添了非常大的难度。

胡长保为救毛主席壮烈牺牲

胡长保是江西吉安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听闻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于是在红军途径自己家乡时,选择参军入伍,这一年,他年仅18岁。胡长保反应灵敏,有着出色的保卫意识和能力,于是在1934年的时候,他来到毛主席的身边,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并担任警卫班的班长。

同年,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路。



图|长征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壮举,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将红军围堵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图,红军加紧步伐,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夜以继日,快速前进。

在向荥经县水子地进发时,毛主席因有要事处理,并没有和中央机关同行,而是与卫生部的同志们一起前进。在卫生部门中,不仅有伤员和医护人员,还有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等人,因此警卫班的警卫任务愈发沉重。胡长保率领着陈昌奉和其他警卫人员,守卫在毛主席身边,保卫他的安全。

胡长保等几名警卫员护送毛主席进入一个小竹林,此时毛主席正在看书,天空这传来阵阵轰鸣声,那是敌人的飞机正在临近,毛主席全然不顾敌机的存在,有时抬头看看天上的飞机,有时低头沉思问题,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让战士们佩服不已。



图|中央红军长征前夕,毛泽东和警卫员胡长保、陈昌奉、吴吉清合影

但是胡长保需要警觉,他一直仰着头,观察敌机的动态。往日,敌机总是先在空中盘旋一阵,才开始投弹,但是这天,他们似乎已经找到目标,俯冲而下,一时之间,空中散发着震耳欲聋的轰鸣之声。

警卫员陈昌奉知道敌人要投弹了,已经见过这等场面的他,很快意识到危险正在迫近,在他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毛主席的安全,于是脱口而出:“毛主席!”与此同时,警卫班长胡长保也高声呼喊:“陈昌奉!毛主席!”

陈昌奉明白,这是班长让自己保护毛主席,于是急忙向毛主席奔去,可是刚跑几步,几颗飞弹就在他身边爆炸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胡长保纵身一跃,向毛主席扑去。陈昌奉被爆炸所发出的气浪震到几米开外,烟雾弥漫,他看不清毛主席和胡长宝,也不知二人是否遇险。



图|胡长保

陈昌奉迅速爬起,只见胡长保负了重伤,肚子上血流不止,他双手捂着伤口,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可见他有多么疼痛。毛主席蹲在胡长保身旁,他的身上全是土,焦急地喊卫生员:“快给他上药!”胡长保说:“主席,我不行了,你们把药给我留下,先走吧!”只一句话的工夫,胡长保就变了脸色,似乎命不久矣。

毛主席抚着胡长保,胡长保的头躺在毛主席的臂弯里,卫生员钟福昌为他包扎伤口。陈昌奉看到弹片已经深深地扎进胡长保的肚子,受伤太严重了,但是不能气馁啊,毛主席安慰胡长保:“你要坚持一下,咱们去了水子地,找一个医生来治疗,就会好的!”

包扎伤口完毕,毛主席立即派人抬着胡长保继续前进,胡长保眼神中露出留恋之色,看着毛主席,制止道:“主席,我知道我不行了,能在您身边,已经非常满足了,可惜不能和您去看一看我们新的根据地,不能和您一起去前线打敌人了!”说到这里,两行清泪从他眼睛里流出来。

胡长保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喉咙里像是塞了什么东西一样,想说却说不出来,大家都围在毛主席和胡长保身边,强忍眼泪。胡长保非常吃力地说着每一个字:“我牺牲之后,请转告我的父母,他们在江西吉水。”毛主席泪眼潸潸,紧紧抱住这个用生命保卫自己安全的警卫班长。



图|胡长保牺牲 剧照

陈昌奉安慰道:“班长,你会好的!”胡长保轻轻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的状况,但是还有一件事情很是遗憾:“我不能继续保护毛主席了,咱们的任务很重要,很光荣,你们一定要保护好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他用尽全力抬起头,恋恋不舍地看着周围的人,表达着临终前的夙愿:“祝革命胜利!”

胡长保牺牲后,毛主席用自己的一床夹被,亲手盖在他的身上,一番思痛后,毛主席让人将他的遗体搬到附近一片古墓之间埋葬。敌人的追捕还在继续,危险还没有完全脱离,一行人顾不得悲伤,连忙离开开阔地,继续上路。

毛主席走出一段路程后,又折返回来,在胡长保的坟前放了一瓶辣椒水。胡长保的牺牲对毛主席的打击很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沉默寡言,很少说话。

1965年,美国记者斯诺来到中国,毛主席与他交谈时,说到自己在战争年代,有很多次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是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的确,在枪林弹雨中,毛主席并没有受过严重的损伤,他回忆起胡长保舍身救自己的场景:“敌人的飞机往下投弹,把我身边的卫士炸死了,血溅到我身上,可是炸弹就是没有打到我。”说这句话时,他的声音有些苍凉。



图|毛泽东悼念胡长保 剧照

在过去,毛主席总是能用乐观的心态,让别人对中国的抗战满怀信心,可是此刻,他提到凶险的经历,算是破天荒的头一回。斯诺紧张地询问:“是在延安时候吗?”毛主席说:“在长征时候,过了大渡河,我的卫士长被炸死了,血溅到了我的身上。”毛主席从来不怕牺牲,但是谈到那些牺牲的烈士,总是不免感到伤感。

毛主席始终没有忘记胡长保,他用一生怀念胡长保。

毛主席让陈昌奉寻找胡长保家人

1958年,毛主席前往济南军区视察工作时,一次召开会议,他听别人提起,自己昔日的警卫员陈昌奉也来了,一时间喜上心头,连忙说道:“快把他叫来。”就这样,时隔多年,毛主席和陈昌奉见面了。

陈昌奉出生于1915年,自小家里贫穷,全靠父亲在地主家里做工维持生计,但是经常受到地主的欺凌和迫害,因此在他幼小的心里,便根植下对剥削阶级仇恨的种子。



图|毛泽东

1928年,一支队伍穿过了陈昌奉所在的村子,向瑞金挺进。听村里的长辈们提起,这是一支救穷苦老百姓的队伍,叫“共产党”、“红军”,专门“劫富济贫”,把地主、土豪家的金银分散给穷苦百姓,地主一听到他们的名字,就闻风丧胆。

这时的陈昌奉虽然只有十三四岁,但是立刻对红军队伍心生向往。又过几日,听村里回来的小贩说,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许多穷苦百姓都分到了土地,日子有了盼头。陈昌奉知道后心里乐开了花,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决定加入红军。

听闻红军在长汀一带,陈昌奉便跋山涉水去寻找,不知走了多少天、多少路,也没有看到红军的影子,还饿着肚子,但他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好在黄天不负有心人,在距离长汀十五公里的山岗上,他遇到红军的哨兵,他兴高采烈地奔跑而去,一见面便说:“我要加入红军!”



图|陈昌奉

但是陈昌奉年龄小,扛不动枪,红军队伍不收,为此陈昌奉哭了好几次,大声说道:“我非要当红军不可,不让我当红军我就不走了!”他说得那么坚决,首长只好同意,于是陈昌奉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1930年的一天,副官处的刘振庭把陈昌奉叫去,告诉他要“调动工作”,虽然他不知道要调向何处,但一定是要与现在的部队分开了,因此心里极不情愿。刘振庭说:“要调你到前委去,做毛委员的警卫员!”

陈昌奉不知道“毛委员”是何许人也,但心想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官,不然也不会拥有“警卫员”。刘振庭见陈昌奉犹豫不定的样子,便劝说道:“毛委员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人了,你跟着他,将来一定有出息!”

于是陈昌奉到了毛主席的身边,负责毛主席的饮食起居、安全保卫,他这一待就是6年。在这期间,毛主席对陈昌奉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读书上,毛主席酷爱阅读的习惯深深影响了他,有空的时候,毛主席还会亲自教他一些文化、写自己的名字,在陈昌奉的心灵深处,也希望有机会步入学堂、读书识字。



图|陈昌奉

1936年的一天,毛主席将陈昌奉叫到身边,要他去红军学校学习知识,陈昌奉听到自己有机会去上学,一时间心里喜不自胜,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如果去学习了,便要离开毛主席,顿时涌上一千个不情愿。

毛主席的警卫员,在他身边待几年后,都会鼓励深造学习,毛主席虽然不舍,但是“孩子们长大了,要有自己的未来”。离别前,毛主席对陈昌奉说:“努力工作,忠实于人民,祝你胜利。”

这一别就是12年。陈昌奉再次见到毛主席,心中格外激动,敬了一个军礼。毛主席还能清楚地记得陈昌奉的家乡,陪伴在自己身边时的过往点滴,人到中年,成熟稳重的陈昌奉,听了毛主席的一番话,回忆过去,眼睛里不禁闪出了泪花。

在谈到过去的警卫班长胡长保时,毛主席告诉陈昌奉,一定要找到他的父母、家人。陈昌奉连连点头,这些年来,他还经常回忆起这位可敬的烈士。



图|1958年8月,毛泽东在济南与长征时的警卫员陈昌奉交谈

抗战结束后,毛主席曾多次派人寻找胡长保的墓,但是由于当年没有立碑,加上时过境迁,地理风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始终没有找到。

毛主席对陈昌奉说了找寻胡长保的家人,陈昌奉心中谨记毛主席的嘱托。

陈昌奉在建国后,曾担任了山东省公安教育教导团的团长、山东省公安总队的总队长,后来又调任江西地区,先后担任江西省军区司令、江西省委书记。陈昌奉在江西地区,与胡长保的家乡在同一个地方,方便了找寻工作。



图|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川康边界的夹金山

陈昌奉根据胡长保牺牲前的描述,先后三次去了江西吉水,走访了很多地方,打听在当地姓胡之人,但是都没有找到胡长保的父母和家属,不知是不是战争年代,他们举家搬迁了,已经不在原先地方居住了。

当地的干部听说了胡长保的英雄事迹,深受感动,便加入到“帮助胡长保同志找亲人”的队伍中,查阅相关资料、询问当地居民,但是最终均无功而返,不要说找到他的家人了,即便是知情人,也没有找到。

陈昌奉一直记着这位警卫班长,后来,他重走了一次长征路,回到胡长保牺牲的地方,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但是牺牲的烈士,永远地埋葬在山间,与山水一起,感受着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子孙后代也不会忘记他们。



图|晚年陈昌奉

到了晚年,陈昌奉穿起军长,来到天安门广场,敬了一个军礼,深深地鞠了一躬,他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胡长保,革命已经胜利,他没有白白牺牲。1986年,在陈昌奉去世前,还在和家人说起这位老班长、这位同乡、这位战友。

胡长保的遗骸终找到,县政府为他建立纪念馆

当年,在掩埋胡长保的遗骸时,曾有人目睹了全过程,他叫杨其寿,那时还是个孩童。



图|胡长保纪念馆

那天,红军来到村子,年幼的杨其寿跑着去看红军的队伍,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不久后便有敌人的飞机飞来,开始了狂轰乱炸,杨其寿感到害怕,连忙躲藏起来。轰炸之后,他看到有战士牺牲,远远眺望,亲眼目睹了胡长保烈士掩埋的整个过程。

1990年,荥经县政府决定成立小组,寻找胡长保烈士的遗体,他们在当地一家一家地访问,渴望从村民的口中,得到一点蛛丝马迹,也正是这个时候,他们找到了已经60多岁的杨其寿,杨其寿讲述了当年自己所见到的一幕。

在杨其寿的带领下,小组人员来到一个距离县城50公里的深山老林,那里已经杂草丛生,遍地荆棘,很久“无人问津”的样子。众人开拓出一条路,终于找到了胡长保的坟墓,此时,距离胡长保烈士牺牲,已经过去整整55年。



图|胡长保烈士之墓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勇无畏的精神,荥经县将胡长保的烈士遗骸迁葬至荥经县烈士陵园,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中央红军毛泽东同志警卫班长胡长保烈士之墓,并且县政府决定在烈士陵园之内,建立一座规模较大的胡长保纪念馆。纪念馆于1995年8月竣工,占地面积为532平方米,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亲笔题词。

尽管英雄事迹发生在1935年,但是他为党的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大无畏精神却永远铭刻在荥经县人民的心中。为了将胡长保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荥经县还将严道第一小学命名为胡长保小学。



图|胡长保烈士雕像

刘凌云说,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个胡长保这样的革命烈士,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患难与共、艰苦奋斗,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坚信正义的事业必胜的信念,用生命践行着党的誓言,凝结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夺取了伟大长征的全面胜利。今天我们沿着英雄的足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路上,时刻用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怕艰难困苦和险阻,勇于担当、勇于奉献、 勇于牺牲,争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胡长保,为谱写新时代新长征的华丽篇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小结

毛主席身边曾有过许多警卫战士,胡长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牺牲的警卫战士。他是光荣的,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建立起烈士纪念馆。陈昌奉多次寻找他家人的线索,虽然没有找到,但是每年清明节,会有成千上万的社会各界人士,来到纪念馆前,为他扫墓,缅怀他的功劳。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访史 incentive-icons
访史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演变,把握现在,预测未来。
773文章数 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