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没能看到三峡竣工,临终前感慨:别忘了在纪念文章中提到我

0
分享至



图 | 毛泽东和林一山

前言

三峡水利枢纽于1996年12月开始修建,于2006年5月全面竣工,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将造福于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然而,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就勾画出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宏伟蓝图,先后六次与被誉为“长江王”的林一山商讨相关事宜,并多次召开会议协商,为后世三峡工程的修建夯实了基础。

树立“兴修水利、治理江河”的宏伟夙愿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眼睁睁地看着洪涝灾害下沿街乞讨的难民,因没有食物而饿得皮包骨头,妇女背上的婴孩,正在哇哇啼哭,一双双乞讨的手,满是皱纹,瘦骨嶙峋。这番场景,叫人不禁心生恻隐之心,但是彼时的毛泽东,于眼前景象无能为力,但他心中暗暗立下决心,如果有一天大权在握,一定效仿大禹,抗洪兴利,救济灾民。



图 | 毛泽东

1949年,新中国诞生了,在万千国事当中,毛泽东没有忘记当年的夙愿,兴修水利,建设国家,当举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中时,毛泽东却眉头紧锁,思考着关于长江水域的问题。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江,降水充沛,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流经“天府之国”的四川、“人间天堂”江苏等地,同时还建有许多港口,是极其重要的水域。但是纵观中国历史,由于多种原因,长江常发生洪涝灾害,给沿岸的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毛泽东看着长江水灾的资料,心情异常沉重,脑海中思考着良策,嘴里喃喃自语。

毛泽东为了能够“驯服”长江,接见了水利专家邓子恢,邓子恢汇报了1949年夏天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毛泽东认真聆听,但眉头愈发紧锁,洪灾乃伟人心头之痛,伤害的是万千老百姓啊!邓子恢一针见血地指出,长江险段在荆江,荆江大堤保护着江汉平原800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加强管理,不能出现一丝疏漏,否则后患无穷。



图 | 毛泽东

毛泽东询问邓子恢,有什么办法可以遏制洪水,邓子恢建议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并拿出已经准备好的《荆江分洪工程技术设计草案》,毛泽东看后,对其方案表示了肯定。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但是毛泽东首先想到湖北人民的安全问题,即便再困难,也要建立荆江分洪工程。

毛泽东又问道:“这个工程可以使用多少年?”邓子恢答复道:“至少可保20年!”毛泽东听到20年的答复后,表示很满意,当即批准了该方案。

如此规模庞大的工程,耗资之巨,自然也有反对的声音,但毛泽东心系“两湖”的利益,无论如何也要尽快施工,便找来周恩来,消除分歧。于是,荆江分洪工程于1952年全面施工,为加快进度,还抽调了6万多解放军参与建设。



图 | 毛泽东

当彼时的水利部长捷报传来,毛泽东喜不自胜,当即挥笔写下“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的题字,在万众一心的努力下,仅用79天,该工程便顺利完工,在当时,创下了时间与质量的双重奇迹。

据记载,1954年夏天特大降雨,长江流域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水,政府当即启用了荆江分洪工程,使得水位下降一米,武汉才得以保住。但是从四川到安徽,绵延千里之地,均受到洪水侵袭,许多支堤都被冲垮成残堤,万千百姓流离失所。面对如此灾情,毛泽东心急如焚,也正是此时,“三峡工程”提上日程。

毛泽东点将林一山,如何“驯服”长江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毛泽东把注意力放到国内建设上来,而重中之重,便是彻底治理水灾,尤其是长江流域。长江虽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但综合自然资源、社会人文、科技文化、特产经济等方面,长江堪称“世界河流之王”。



图 | 毛泽东

那一年,毛泽东亲身前往长江作调查,特点名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的林一山一同前来,他们登上“长江舰”,看滔滔江水,气势如虹。毛泽东询问关于长江水域规划和南水北调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长江洪水灾害进行详细讨论,林一山展开《长江流域水力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草图》作汇报,阐明初步构思,计划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上建立梯级水库,阻拦洪水。

林一山阐述的防洪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巩固提防,减轻内涝;第二阶段,兴建水库,实现防洪、灌溉、发电、航行的综合利用,第三阶段,兴建局部除害兴利工程,全面根除洪涝灾害。毛泽东听罢,赞扬道:“太好了!”

毛泽东移动着目光,对整个长江进行详细观察,询问:“在上游修建这么多水库,能不能抵得过一个三峡工程?”林一山回答:“从长江干流的主要洪水灾害来说,都加起来,也抵不过一个三峡水库的作用。”毛泽东皱了皱眉头,“费了那么大精力,还达不到抵御洪水的目的,那为什么不在总口子这里卡起来,想尽所有的办法,先修一个三峡水库。”



图 | 林一山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蒋介石就请美国人帮助建立三峡,只是那时候他的工作重心不在这里,因此没有开展,此时毛泽东再次提出,可见三峡工程对长江抗洪具有深远的作用,但这还只是一个假设,还没有罗列出具体的框架。

林一山对毛泽东的深谋远虑感到钦佩,一下子就抓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以目前的技术手段,似乎很难做到,于是说道:“我们很希望能修三峡水库,但是现在还不敢这么想。”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对林一山说:“你不是也说了嘛,都加起来,也不如一个三峡水库。”顿了顿,“那就先修一个三峡大坝吧!”林一山完全赞成毛泽东的意见,当即举例说明三峡工程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图 | 三峡大坝

三峡工程的建成,必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不仅可以解决华中、华东地区的用电问题,还可以解决长江中下游防洪的问题,并有利于重庆到宜昌的航道改善。毛泽东听罢,内心激动不已,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一定要做成这件事情!”

毛泽东对林一山很是看好,林一山回到工作岗位,就三峡大坝的建设、工程等问题展开调查,但只因是一个简单的构思,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二人离别时,毛泽东指示此事暂且不要对外声张。

直到1954年特大洪水的爆发,毛泽东痛下决心,要把长江治水的工作当成重中之重,把三峡水库的工作提上日程。那年冬天,他丢下北京的许多工作,直奔武汉,在专列上会见林一山,就三峡水库的事情再次开展讨论,参与到本次讨论的,还有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



图 | 毛泽东

在奔驰的列车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详细地询问三峡工程的技术、坝址、造价等问题,林一山均认真回答,不知不觉几人聊到深夜,竟没有丝毫疲倦。

三峡水库对于毛泽东来说,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话题。从谈话中,他也深刻地认识到,修建三峡水库,当下的中国首要面临的问题是水利人才储备不足,而培养出一大批水利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此,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向苏联请求援助。

随后,苏联的水利专家、勘测人员进入到武汉,与中国的水利专家携手,共同开始了长江水域的大规模勘测工作。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长江的勘察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1956年5月,毛泽东再次来到武汉视察,畅游长江期间,诗兴大发,写下不朽诗词《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图 | 毛泽东

毛泽东于百忙中再次接见林一山,见面后,毛泽东笑呵呵地说:“你能不能找一个人替我当主席,我做你的助手,我帮助你修三峡!”虽是玩笑之言,却看出毛泽东修建三峡水库的决心与开心之情。

三峡工程在讨论中前行

对于三峡大坝这样一个浩瀚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考虑太多因素,毛泽东也秉承着科学的精神,客观地看待这项工作,既是向往的,又是慎重的。

在南宁开会期间,三峡工程问题是一个重点讨论的问题,会议上,便有人公开指出,电力部门的李锐有不同意见,并在专刊上发表过相关论点。毛泽东听罢当即表态,把李锐和林一山叫到会议现场,现场阐述各自观点。于是承载着李锐的飞机从北京出发了,承载着林一山的飞机从武汉出发了。



图 | 毛泽东

赞成修建三峡工程的林一山和反对修建三峡工程的李锐分别坐在毛泽东的对面,二人敞开心扉,各抒己见,毛泽东主持了这场特殊的“辩论会”。

林一山从三峡工程的防洪说起,随后说到发电、航运等产生的效益,是一项利民的壮举,而李锐的观点分三点概述,第一、三峡工程涉及到的移民问题不可忽视,第二、目前国内发电情况并不需要三峡如此巨大工程,第三、如果发生战争,三峡大坝或许会成为敌人首要进攻目标。

二人各持己见,一时僵持不下,毛泽东后来便让二人写下洋洋万字文章,拿给参会众人阅读斟酌。毛泽东仔细审阅三峡工程设计图纸,并询问整体造价,林一山说了一组数据,长江每年流水相当于浪费掉4000万吨优质煤,毛泽东听罢,深感惋惜。



图 | 周恩来

毛泽东做了最后的总结工作,认为三峡工程确实是造福后世的伟大壮举,南方水多,尽可能用水力发电,煤炭有限,应当节约资源,但李锐反映的问题也不无道理,凡事要结合实际,三峡工程整体的建设,应坚持“积极准备,持续可靠”的方针,毛泽东说:“先修建大坝防洪,把水利发电暂且放到第二位。”

毛泽东将三峡的工作交给周恩来,周恩来不辱使命,率相关干部、专家前往勘测长江三峡,并研究讨论三峡工程的问题。期间,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一场讨论会,就“需不需要修建三峡大坝、能不能修建三峡大坝、是不是要争取提前修建三峡大坝”展开叙述。

期间李锐、林一山等人也有过意见不和产生的争执,但也正是这些反对的声音,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规避了不必要的风险,三峡是千年大计,如果只看重一方面,很容易走进“胡同”。周恩来评价道:为了三峡可以搞得更好,还是可以争论的,在工作中,要允许反对的意见。



图 | 周恩来

周恩来乘船遥望长江水,寒风凛冽,刺骨风霜,但他浑不在意,林一山告诉他,长江洪水能高出地面十几秒,一旦决堤,将对几百万的人民的安全带来威胁,周恩来也深刻感受到,固堤虽是当下防洪的主要手段,但是治标不治本,为了保护荆江大堤,必须尽快修建三峡大坝,就可以避免1954年那样的灾难。

“三峡情怀”终成遗憾

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开幕,席间再次讨论起三峡工程,毛泽东明确指出“三峡问题就在这里解决”。在各方作报告讨论时,意见依旧不统一,主张修建的原因自不必多说,反对修建的原因依然是担心国力不够、技术壁垒、没有保证等。

针对上述两种声音,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深思熟虑,从国家长远的角度和经济角度上谈,他们主张修建,但一些人不顾客观条件,马上开始动工的急躁心态,是不可取的,依然需要秉持“积极、充分、可靠”的原则开展,但这项伟大的工程仍处准备阶段,至于何时开始修建,会议中并未说明。



图 | 周恩来铜像

成都会议后,毛泽东提出“坐船去看长江三峡”的想法,于是在3月29日清晨,毛泽东乘坐“江峡轮”从重庆东下,一路上领略江水浩浩荡荡,观赏沿途秀丽风光,并与随行的工作人员燕汉民、任白戈等人相谈甚欢。

行驶到西陵峡时,江水变得湍急,毛泽东眺望远方,问船员道:“在三峡修个大水闸,既能防洪,又方便航运,你们说好不好啊?”船员们均拍手叫好,但是燕汉民、任白戈提出了担忧,修建长江三峡,会淹没大量土地,移民问题需要妥善解决。毛泽东陷入沉思,让百万人搬出家园,大批移民需要穿衣吃饭、子女读书上学,确实需要好好考虑考虑。

但是关于三峡工程的修建,一直在争论中前行,毛泽东也在不断地思考这样的问题:三峡大工程,国力能否承受?泥沙淤积问题,如何解决?如遇战争,如何防空?能否抵挡得住原子弹?有关部门也在不断进行研究和论证,将三峡工程实现利益最大化,弊端最小化。



图 | 林一山

直到1969年中苏交恶,边境爆发冲突,随时有战争的风险,再加上西方意识形态的阻挠,台湾国民党的叫嚣,均成为三峡工程的制约因素。

湖北省、水电部门建议先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毛泽东批准了这项工程,他认为这是三峡工程的试验和探索,可以总结出宝贵的经验,为日后三峡工程的胜利创造先行条件。

但是由于葛洲坝的修建准备不足,工程的开展越来越困难,甚至发生了施工事故和长江航道的阻塞,无奈之下,国务院叫停了该项目,直到1974年,林一山等专家排查出诸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方案的不断更正、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才二次开工,历时16年,最终胜利建成。



图 | 葛洲坝工程

葛洲坝的成功建设,不仅积累了经验,还锻炼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基建队伍,为日后三峡工程的胜利奠定基础。

但遗憾的是,毛泽东二十多年来“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愿景终成现实的时候,一代伟人却没能见到竣工的那天,没能够看到这番壮丽景观。毛泽东有生之年未能圆“三峡梦”,但三峡的情怀,一直根植于心间。1976年,奋斗一生的毛泽东,在弥留之际,曾感慨地说:“将来我死了,三峡大坝修成后,别忘了在纪念文章中提到我啊!”

小结

国际河流组织政策主任白好德曾在美国《赫芬顿邮报》撰文称:“长江上的大坝是毛主席征服大自然的象征,三峡大坝被视为全球大坝的建设范本。”时至今日,国富民强,愿伟人在天,看到华夏这番灿烂盛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硕说
硕说
学习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够让我们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125文章数 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3岁男童被生父女友虐待致死 生父:没有想到这么严重

头条要闻

3岁男童被生父女友虐待致死 生父:没有想到这么严重

体育要闻

盘点NBA中国7人首秀:崔永熙1分易建联9分最高

娱乐要闻

王心凌太暖心:鼓励患癌歌迷感动全场

财经要闻

飞天茅台再下跌!价格逼近2000元

科技要闻

SpaceX可重复火箭大获成功,对手纷纷效仿

汽车要闻

大聪明smart精灵#5上市 限量到手价22.99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艺术
健康
公开课

家居要闻

极简美观住宅 颜值与体验并重

房产要闻

楼市开始筑底!大批刚需客抄底出手,海口又一片区卖爆了!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花18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值不值?

公开课

AI如何揭开大自然和宇宙的奥秘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